趙瑩
摘 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普通高中化學課程以全面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創設情境進行化學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應用恰當的課堂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建構知識,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的理解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知識間的遷移,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淺談如何創設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情境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及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發生了重大轉變,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較高的核心素養能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應用,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情境創設的目的主要是給予學生“外部刺激”,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推進和知識的落實。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創設恰當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擺脫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
一、通過創設實驗情境,發展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安全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載體。實驗能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明了的現象,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現象觀察其中的本質,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此外,通過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與推理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求實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過氧化鈉與水的“滴水生火”實驗情境,利用實驗現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去探究鈉的性質,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求知欲,使教學達到出乎想象的效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狀態的關注,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實驗現象,保證學生參與實踐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與此同時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的教學質量。對于一些危險性較大、不能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直接觀看視頻觀察實驗現象,既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又加深了學生對實驗操作步驟、操作方法等的印象。總之,利用好化學實驗這一情境,可以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驗證理論知識,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通過生活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化學是與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利用生活中化學相關的社會熱點、生產生活相關的現象來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認識化學在科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認識化學對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貢獻,將學生要學習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系,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學習粗鹽的提純時,可以利用身邊海水曬鹽的生活實例進行情境創設,通過海水曬鹽情境的引入,降低了學生學習中的陌生感,能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理解相關的化學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創設情境時緊密聯系現實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創設的情境越接近生活,學生愈能感受到情境的真實感,就越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
三、通過創設古詩詞情境,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高考改革下,近幾年高考題對人文知識的考察較多,古詩詞中富含豐富的化學知識,在教學中引用古詩詞,可以言簡意賅的表達想要表達的意境,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古詩詞,將人文與學科相結合,激勵學生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和人文素養,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創設古詩詞情境時,首先課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盡量選擇通俗易懂、耳熟能詳的古詩詞,并注意引用古詩詞的時機及知識點的銜接,不能盲目使用古詩詞情境,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在古詩詞和碳酸鈣性質的教學設計中,大家熟知的《石灰吟》,不但表達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堅強不屈的意志,還闡述了燒制石灰的過程,使學生不僅能受到深刻的啟發,還可以學到知識,同時促進了人文知識和化學知識間的聯系,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學科素養。
四、通過創設故事情境,發展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精神
新課運用化學故事引入,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到化學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從而輕松愉快的進行思維活動。例如,在學習原電池時,引用“兩顆假牙”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聽完故事,學生會大吃一驚,為什么換了一顆假牙就解除了格林夫人的痛苦了?瞬間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帶著這個疑問,不知不覺的進行原電池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故事氣氛降低了學生對原電池知識的陌生度,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和印象。再如,在學習苯的結構時,通過講述凱庫勒在夢中發現苯的結構的故事,并強調凱庫勒在夢中發現不是偶然的,與他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想象、對問題的執著追求分不開的,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的曲折和艱辛、化學發展的不易,通過一代又一代化學前賢的不懈努力,化學才得已長足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
五、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的能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地分析教材,依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來設計問題,避免創設超出學生認知的問題,其難易程度要適應整體的思維水平。例如,在學習“鐵鹽和亞鐵鹽”的教學設計中,用暖寶寶這一情境,創設“使用后暖寶寶中鐵元素可能存在的價態是什么”、“如何驗證”、“如何回收利用暖寶寶中的鐵元素”等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的開展探究學習和問題解決。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依據特定知識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創設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避免出現超過學生認知的問題,也要保證創設的情境能激發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對化學學習興趣的提升,而且能確保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深入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緊圍繞領會化學概念、體驗科學探究、提升科學思維、熏陶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選用恰當的教學情境來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的情境,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情境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運用趣味化的情境時,學生容易被有趣的情境吸引,導致學生造成對知識點的疏漏,因此,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需要及時的進行課堂總結,避免知識點的疏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韋游.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課堂情景創設的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2):186.
[2]唐作欽.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177-178.
[3]成安.高中化學創設情境教學五法[J].中國教育學刊,2019(S2):14-15.
(作者單位:山東師范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