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怡君
[摘 要] 作為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規律借助其循環、曲折和螺旋式的發展路徑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構建帶來諸多啟示。結合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時代境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強化教師誠信引領、回歸學生守信本位、堅持科學教育供給、暢通價值傳播渠道及把握輿論價值導向的重要性,有效利用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等發展階段,通過事前話語主體的教育鏡像、事中話語對象的暗示畫像與事后話語內容的疏導成像,構筑起話語體系中的誠信閉環。
[關鍵詞] 否定之否定;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誠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10-0025-03
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時代境遇
進入新時代,誠信教育通過豐富多元、融會貫通的方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寶貴的助力,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豐富與完善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誠信教育的迫切性卻在屢禁不止的考場違紀行為中得到了迅速傳遞。當所有人都在關注面向全體學生的考前誠信教育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否意識到針對作弊學生的考后誠信教育或將徹底改變一個青年的成長軌跡。借鑒原理、條分縷析,掌握規律、善始善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夠通過切實有效的舉措,幫助違紀學生減少終身悔恨的埋怨懊惱,增強幡然悔悟的誠信認知。
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誠信閉環構建的重要性
(一)發揮話語主體主動性,強化教師誠信引導
作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話語主體,教師在話語體系建設方面的作用將決定話語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通過最大限度地挖掘育人過程中的誠信教育資源,教師隊伍和專門力量所發揮的主體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培養高校大學生守信品質的育人成效。以誠信為立身之本,話語主體在潛移默化中,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以師長為榜樣、以誠實守信為原則,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者和生力軍。此外,誠信教育也推動著各高校不斷加強師資建設,加快形成以輔導員、思政課教師、黨務工作隊伍和學生工作干部為主體的誠信教育工作力量,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擔當,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道德培育和價值引領層面的學理支撐和方法指導。
(二)激發話語對象創造性,回歸學生守信本位
學術不端頻發、考場作弊失信、學費惡意欠繳、論文大幅抄襲等,屢禁不止的違紀行為凸顯了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和誠信體系建立的緊迫性。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高校的誠信教育是否貼近話語對象的思想實際,能否尊重他們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并與之形成雙向互動,是“三全育人”工作是否充分到位的重要考量之一。回歸誠信本位,話語對象對于尊嚴、人格和情感的需求,時刻提醒著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注重主體平等和交互多元,轉變傳統的單向灌輸模式,有效淡化話語對象的抵觸心理。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在融媒體環境中的理性思辨能力和創造力,實現緊緊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目標,有的放矢、生動活潑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凸出話語內容實效性,堅持科學教育供給
立足當前的教育環境,高校可以通過培養青年學生的誠信意識、規矩意識和紀律意識,堅持用誠信教育鑄魂育人,在話語內容的科學供給方面下足繡花功夫,借助精準輸出,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特色與質量。結合相關案例研究、守信范例宣傳、失信危害分析以及誠信機制探討,科學的教育供給能夠貫穿育人過程始終,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在話語內容中實現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灌輸性和啟發性、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統一[1]。誠信教育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浸潤過程中,能夠從多個維度幫助大學生抵抗負面誘惑與僥幸心理,增強他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話語認同。
(四)增強話語方式靈活性,暢通價值傳播渠道
融媒體時代的傳播格局為思想價值理念的快速傳播提供了多元化的平臺,依靠信息流動創新話語方式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手段。暢通誠信價值傳播渠道,增強話語表達的靈活性,兩者對于話語體系的建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話語主體應善于運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統籌運用各類誠信教育資源,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打造價值理念傳遞、誠信工作交流和失信數據分析平臺,加強信息管理系統共建與資源互享,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2]。此外,在一定范圍內建立誠信體系的探索,有助于高校深入研究新內容的語言特點和呈現渠道,掌握與網絡發展趨勢、受眾喜聞樂見、校園主導旋律相契合的話語傳播方式,立足實際開展平等對話,不斷增強對話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強化話語語境統籌性,把握輿論價值導向
以誠養德、以信立身的價值導向讓誠信教育的主旋律在當代社會中激起無數共鳴。相較于傳統媒介文化語境,新時代的話語語境呈現出“公眾化的話語表達”“全球化的意義背景”“多元化的文化形態”等特征[3]。作為承載話語行為的綜合體,語境能夠輔助受眾增強對話語內容的理解和預設目標的實現[4]。鑒于此,誠信教育話語只有緊密聯系高校語境,關注語境與話語之間的耦合關系,才能在契合發展規律的大勢中完整呈現其豐富的內涵與價值。誠信理念能夠借助豐富的教育資源引導大學生體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勝境,通過牢牢把握思想引領、立德樹人和文化傳承的主導權,不斷優化和營造風清氣正的話語語境。
三 否定之否定視閾下誠信教育的閉環構建與螺旋式升級
以話語主體、話語對象、話語內容、話語平臺、話語方式等話語體系組成部分為切入點,筆者基于對福州地區高校學生失信行為的多維度分析,關注考試違紀案例中誠信教育話語建構的現實矛盾與運用發展。從否定之否定規律出發,事前話語主體的教育鏡像、事中話語對象的暗示畫像、事后話語內容的疏導成像共同組成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對于作弊失信行為,校方的立場、教師的原則、學生的情緒、守信的底線,不同層面的分析視角將帶來深刻有效的分析方案。
(一)肯定階段:事前話語主體的教育鏡像
“互聯網時代傳播介質、傳播渠道、傳播載體的多樣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形態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態到動態、由現實到網絡的豐富深化提供了廣闊空間”[5]。在全新的話語語境中,大學生誠信教育肇始于否定之否定規律中的肯定階段,由擔任話語主體的教師隊伍通過正向引導、肯定教育、正面宣傳等話語方式,傳達誠實守信、遵規守紀的話語內容。此階段的教育鏡像映照出兩個關鍵點:對違紀行為“零發生”的正確認識和對考試作弊“零容忍”的嚴肅態度。
1 糾偏鏡像:片面追求問題“零發生”的錯誤心態
在與福州地區高校考試違紀學生展開深入談話的過程中,諸如希望學校師長饒恕、懇求延遲通報、不愿告知家長、埋怨制度過嚴等表述被他們反復提及,制造違紀“零發生”的假象被當成了遏制負面影響的捷徑。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違紀學生試圖通過掩蓋、拖延、隱瞞等方法控制事態的發展;缺少實事求是的底氣,他們在焦慮和惶恐中企圖通過謊言和推脫粉飾失信行為。此后,筆者通過與多位高校教師進行交流,了解到日常監考中偶爾也存在“及時制止、口頭批評”“虛心改錯、既往不咎”等情況。以問題為導向仔細思考,絕對的考場違紀“零發生”不可能存在,但遮掩事實、回避現狀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失信問題積重難返,讓失信風險成倍放大。高校教育者應守好誠信“責任田”,力求少發生,并在已發生的事件中吸取教訓,防患未然。
2 求是鏡像:全面堅守違紀“零容忍”的誠信底線
對作弊等違紀行為的“零容忍”態度,是高校捍衛學術誠信、堅守育人要求的教育底線,也是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和問題導向的托底力量。對于失信考生而言,學校和老師在考場違紀問題上的“零容忍”立場或許沒有任何可以通融的空間,但有錯必糾、有過必改的誠信教育,才能幫助學生在因僥幸心理跌倒的地方找補回丟掉的失信“分數”。“零容忍”態度向全體大學生釋放出遵紀守信的高壓信號,這不僅是對心存僥幸、難抵誘惑的學生的一種警示,更是對教育公平和道德風氣的有力守護。堅決“零容忍”與力求“零發生”通過不同維度的正向引導幫助話語主體和話語對象以新視角重構教育鏡像,穩步度過教育閉環中的肯定階段。
(二)否定階段:事中話語對象的暗示畫像
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周期中,否定階段通過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等形式,展現出事物發展過程的曲折性。在考試違紀案例中,不同于辯證否定觀里的“揚棄”方法,失信學生以片面的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方式,否定前期誠信教育的成效,解構紀律教育基礎。通過設定知行的雙重標準,違紀考生回避認識與實踐的統一,以不同的道德標尺來評判他人的守信與自身的失信。此外,他們呈現出了忽視他律、弱化自律的行為特征,對于考試的高分誘惑心存僥幸,在一念之差中松懈思想,麻痹自我。
1 知行雙標:一分為二的“守信”價值判斷
基于對考試違紀學生所反饋信息的歸納和分析,可以發現:師長的誠信教育對其具有正向的引導作用,但是他們對守信品質的價值判斷僅僅停留在認識層面,認為這是一種基本規范、一種道德約束以及作為學生的本分。然而,當考試臨近,對知識積累的底氣缺失、對學業內容的興趣缺失以及對考場紀律的敬畏缺失,令他們的誠信意識在輕松通過考試的僥幸心理下一觸即潰。談及為何在行動上沒能踐行守信價值標準時,違紀學生的零和思維體現了短視封閉的認知不足。本階段談話中,有近七成的學生將考試視為一場同專業同學之間的知識博弈,但在自身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個人所面臨的損失卻可能會為他人添加助力,得與失相加為零,而自身不愿落敗。一分為二的價值判斷讓他們在短視行為中迷失自我。
2 道德失范:一念之差的“僥幸”違紀心理
面對復雜多元的社會思潮,青年群體的自律能力和道德觀念正經受著嚴峻的考驗。觸手可及的信息資訊、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自主規避能力的缺失等諸多因素,不斷松動著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和道德規約,進而使他們的誠信防線較容易被沖破,僥幸心理更易于占據理智上風。置身于否定階段,僅僅停留在認識淺層的前期誠信教育成效,無法有效轉化為發奮求知的內生動力和求是務實的外在推力,致使紀律觀念漸漸淡化、冒險心理逐步增強。鑒于此,消除僥幸心理對筑牢誠信防線、夯實道德基礎的作用不容忽視。只有做到充分預防精神懈怠,方能有效克制思想上的自我麻痹,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與前進動力。
(三)否定之否定階段:事后話語內容的疏導成像
不同于初始階段的肯定,否定之否定雖與它在某些層面有著表象上的相似,但卻不是簡單的重復。該階段通過螺旋式的上升,帶來了更高層次的新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誠信閉環的構建受益于此,在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個階段,總體向好的波浪式前進路徑也契合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上升與前進。由否定之否定規律構筑的誠信閉環部分為事后話語內容的疏導成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違紀考生由“悔恨”向“悔悟”的轉變即為思想進步的有力佐證。
1 悔恨:后悔之余,缺乏自我認識的怨恨不滿
通過對考試違紀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和誠信再教育,筆者根據他們的表述對涉及情緒表達的詞匯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其中,近七成的人提到了“懊悔”“恐懼”“焦慮”等高頻詞。他們反復設想是否存在挽救的機會,當意識到自己的短視行為將給人生造成無法抹除的信用污點后,悔恨的情緒瞬間流露了出來。經過初步疏導,違紀學生依然表現出自我認識層面上的不足,他們不滿學校對作弊等失信行為的“零容忍”態度,怨恨監考老師的嚴厲,害怕家人知曉情況后的失望,埋怨規章制度的嚴苛。面對以上情況,教育工作若止步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將無法徹底打通誠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因為事后話語內容的疏導成像離不開違紀學生清晰、積極的自我認知,悔恨情緒不應該成為誠信教育閉環的落腳點。
2 悔悟:后悔之后,令人幡然醒悟的自我揚棄
不同于“悔恨”所包含的單向的負面情感傾向,“悔悟”意指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因后悔而醒悟,這對于檢驗誠信再教育的實際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違紀失信學生,高校教育者應通過循序漸進地疏導幫扶,使其意識到人生中的每一個錯誤與挫折都需要以平常心看待,要學會正視自身缺點,愿意接受批評,在自我揚棄中取長補短。同時,時刻保持清醒和自律,用實際行動捍衛守信品質,在曲折的求學之路上追尋理想與光明。有鑒于此,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的誠信閉環意義深遠,它能夠成為話語主體的有力抓手,幫助話語對象有勇氣正視失信缺點和守信盲點,進而以正確的價值觀引領自身實現自我認識、自我革命與自我完善。
四 結語
否定之否定規律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諸多有益啟示,也為建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的誠信閉環提供了學理支撐。高等院校可以通過夯實循環式教育,打通話語主體與話語對象的聯通區;強調曲折式發展,突破話語內容與話語方式的瓶頸區;實現螺旋式上升,拓寬話語語境與話語平臺的融合區。在此基礎上,有效運用事前話語主體的教育鏡像、事中話語對象的暗示畫像和事后話語內容的疏導成像,為誠信閉環的構建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04).
[2]樊琳.增強互聯網思維做好高校思政工作[N].陜西日報,2019-05-23(11).
[3]楊振英,劉石檢.新媒體時代的語境解讀[J].今傳媒(學術版),2013(5):97-98.
[4]周小李,劉志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親和力的四個著力點[N].光明日報,2019-05-13(06).
[5]李浩.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怎么建[N].光明日報,2017-03-22(11).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