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摘要】研學旅行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的新載體,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新途徑。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不斷推進和規范,研學旅行正呈蓬勃發展之勢。我校在這一大背景下,開展了一系列研學旅行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本文主要結合實踐活動經驗,淺談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前期準備工作和相關策略。
【關鍵詞】綜合素養;研學旅行;前期準備
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部門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不斷推進和規范,研學旅行正呈蓬勃發展之勢。我校在這一大背景下,開展了一系列研學旅行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成效。為了保證研學旅行的實施效果,實現研學的預期目標,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必須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可以實現新的成長和蛻變。本文主要結合實踐活動經驗,從以下五個方面淺談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前期準備工作和實施策略。
一、安全教育準備
(一)研學旅行安全問題的現狀分析以及原因
近年來研學旅行越來越受到各界的推崇,相應地,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中小學校園安全事故中校外安全事故發生的比例是61.61%,校內安全事故發生的比例是38.39%,我們可以明顯看到校外安全事故發生的比例遠遠高于校內安全事故。因此,構建完善的研學旅行安全保障體系,無疑是當前極為重要的任務。而安全事故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學生心理素質差、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活動、學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救援系統不到位等。
(二)研學旅行前的安全準備工作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和重點保護對象,學生安全與否是影響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所以,在研學旅行前,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根據本校多次成功的研學旅行經驗得知,學生應在研學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安全準備工作,這將提高研學旅行的質量和效果,完成預期的育人目標。
1.財產安全
(1)以小組形式統一管理通訊電子設備。教師在出發前應劃分好小組,以6-7人為一組,實行組長責任制,登記管理通訊電子設備,定時發放收齊,增強安全性,以健康的方式,實現物盡其用。
(2)學校做好財產保護教育和聲明。教師引導學生不要攜帶大量的現金、貴重物品,不要有炫富攀比心理。引導學生學會謹慎管理好自己的財產,一旦丟失,責任自負。
2.出行安全
(1)出行遵守交通規則。橫行馬路要注意紅綠燈交通指示,走路靠右,上車系好安全帶,注意安全細節問題。
(2)牢記緊急電話。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小心脫離了隊伍,面對這種情況,學生一定要提前牢記老師、家長、負責人等至少三個緊急聯系電話。
(3)緊跟隊伍,避免單獨行動。在出行的過程中,必須遵守團隊的規則,緊隨隊伍,有任何事情要脫離隊伍必須提前和老師、組長交涉好,并與2-3個伙伴同行,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歸隊。
(4)固定車上的座位和個人編號,組長定時報告人數。在研學的過程中,會更換多個不同的參觀地點,但是隨行的大巴一般不會更換,為了保障學生的出行安全,以6-7人為一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分別站在隊伍的一前一后帶領隊伍,固定大巴上的個人座位,避免上車亂擠亂踩,固定每一位學生的編號,便于報數簽到,方便組長上下車快速清點人數,匯報情況。
(5)師生模擬演練。出行安全是師生家長最關心的部分。在出發前,師生必須互動設想出行過程中遇見的棘手突發事情,并模擬演練,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預防措施,確保萬無一失。
3.飲食安全
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日常生活飲食習慣是打亂的,他們需要去適應更多的新事物和習慣。針對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差別,學生就需要學會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提前適應和調節飲食習慣。
(1)提前了解研學地的飲食文化特點。出發前查詢研學地區的飲食文化特點。因為在過往的研學旅行中,總有學生因飲食不當,出現水土不服、腸胃咽喉不適、過敏等反應,而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將會給學生的研學旅行帶來諸多麻煩,降低研學的價值和意義。
(2)攜帶預防腸胃、咽喉、過敏反應的藥物。根據以上陳述,學生在出發前必須攜帶調理腸胃的藥物,以便在突發情況下應急使用,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困擾。
(3)減少吃帶骨刺的魚肉食物和薯片泡面類的食物。此外在高鐵大巴上要減少使用泡面薯片類的食品,一方面涉及到熱開水容易燙傷,另一方面此類食物易上火,容易引起學生咽喉等部位的不適應。
4.住宿安全
研學住宿一般安排兩位學生共用一間,避免單人間,老師在出發前會根據學生的自愿意向組合搭配,合理安排住宿。但是在住宿的過程中依然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的提前教育和預防。
(1)存好房卡,熟記房號和路線。在入住酒店的第一天,學生要認真記好房號,了解房間左右的同伴,同時熟悉集合和用餐的樓層。
(2)了解房間基本設備的使用方法。進入房間后,同伴之間要學會使用各種開關設備(燈、空調、窗戶、冷熱水、門鎖)。在以往的案例中出現以下突發事故:酒店門鎖由于長久使用處于半損壞狀態,導致學生在洗完澡以后被反鎖在洗手間,所以學生與同伴入住前一定要提前查看內外門鎖的使用狀態。就寢之前學會檢查門的反鎖狀態,禁止與陌生人交流接觸。此外,還要確保通訊設備的正常工作,嘗試撥打前臺和老師的房間號,以防面臨突發事故方便聯系。
(3)學習使用房間外的滅火器設備,熟記安全通道。在入住酒店以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完全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做好安全消防演練,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和自救意識,未雨綢繆,確保安全保障到位。
(4)自覺遵守入住酒店的規則。學生脫離學校繁重的學習任務,自身處于一種全方位放松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天性使然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釋放自己的個性,蹦跳吵鬧,夜里通宵暢聊看電視的事情時有發生,教師必須在出發前做好住宿規則培訓工作。禁止吵鬧,文明玩耍,相互監督。
(5)自主收拾房間,保持個人衛生。每一天起床后主動疊好被褥,收拾個人用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行為禮儀準備
古人曾提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修煉道德品行,建立功勛業績,確立論說言辭。研學旅行其實就是學生修身的過程。
(一)個人禮儀
作為一個集體性的實踐活動,個人在集體中的一言一行直接關系到外界對學生修養和集體形象的評價。
1.自信樂觀。以積極向上的心態參與活動,在研學過程中不管遇見什么不可控的事情,都要積極自信地面對,不能軟弱逃避。
2.樂于助人。學生告別了家里的焦點中心地位,在集體活動中應該積極嘗試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去接納更多的人和新事物,積極融入集體,幫助他人,以善心與同學相處,充分塑造個人的人格魅力。
3.文明行為。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要以禮待人,微笑示人,按要求著裝,做一個文明陽光的少年。
(二)集體禮儀
研學是以集體為單位的教育性活動。集體的精神、外在面貌都充分代表一座城市、一所學校的教育水準。所以倡導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1.塑造正能量、獨具魅力的集體形象。在出發前應該在集體服裝、口號、旗子等細節問題上做好統一規定,細節決定成敗。注重儀式感的人,有能力將每件事做成值得回味的紀念版,潛意識中最懂得暗示自己享受每一個成長的瞬間,它會喚醒我們對生活的敬畏和尊重。
2.樹立團隊合作意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研學中多彩的課堂、實踐活動,都離不開小組團隊,個人只有積極融入集體,與同學相互切磋學習,才是拔高自己的捷徑。所以每一位同學都應該樹立強烈的團隊合作意識。
3.樹立團隊競爭意識。合作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新發展和新的拔高成長。所以,在參與各項活動時,小組團隊之間要學會相互切磋,各團隊要學會制作屬于自己的口號、隊徽,要有屬于自己團隊的獨特個性和魅力。
三、物品準備
從決定研學旅行開始,學生就正式被通知要自主準備一切行頭,禁止依賴父母,倡導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引導學生如何有條不紊地整理行李。
出發前,學生需要將衣、食、住、行類的物品列好清單,以先后主次的順序篩選,理性攜帶,合理減負。返回時,按照清單清點帶回。與此同時引導學生按需整理攜帶物資,樹立綠色環保理念。
四、知識準備
在研學活動中,學校充分結合區域地理環境、自然文化遺產、紅色教育等資源整合出有效的課程內容,充分發揮綜合育人功能,引導學生了解區域文化、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在前期做好知識儲備工作,對目的地要有提前的了解和基礎認知。以下論述將以我校舉辦的“長沙勵志研學旅行”作為案例分析,增強可操作性和針對性。
(一)地理環境特點
去哪里研學旅行?此地有什么樣的故事?此次研學的具體目標是什么?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學生在出發前做好功課,打破自己與一座陌生城市的第一道壁壘。例如:“長沙市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國重要的糧食基地。長沙,山青水秀、氣候宜人,有風景獨秀‘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岳麓山,有水洲相擁‘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湘江。”
(二)地區特色文化
1.經濟概況。了解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觀察社會的變化,是學生研學的一大主題。例如:長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商貿中心。湘繡、銅官陶瓷、瀏陽花炮、菊花石雕等工藝產品久負盛名,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餐飲、文化娛樂產業獨具特色。
2.民俗飲食。了解到當地居民的民風民俗和飲食習慣。例如:長沙境內的飲食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尤以酸、辣、香、鮮、臘見長。長沙小吃主要有:口味蝦、長沙臭豆腐、糖油粑粑等。除此以外,特別提醒的是當接觸到少數民族時,更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功課,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避免尷尬摩擦,影響外界對個體和集體的評價。
(三)歷史人文底蘊
1.歷史沿革。一座城市之所以值得學生不遠千里去研究學習,絕大部分的因素是因為它的歷史文化底蘊。例如:長沙市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凝練出了“經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
2.人物傳奇。一座城市之所以備受推崇,深遠持久地影響后代,絕大部分因素是歷史人物的精神力量光芒四射。例如:長沙,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在這里誕生了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劉少奇主席,近代涌現了一大批濟世救國遠大抱負的風流人物。這些風云人物的故事和力量時刻吸引著華夏子孫去走近,去吸收,感悟成長。
3.人文景點。研學之地的文化不僅僅局限于自然景觀資源,更值得讓人一睹風采的還有凝結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人文景觀。例如:長沙有世界第八大奇跡馬王堆漢墓、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還有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名校,文化底蘊深厚。
五、心理準備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其實人生最大的敵人是戰勝自己的內心。研學旅行對學生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學生如何有效地抓住這樣的契機實現新的蛻變和成長,首先需要戰勝的是自己的內心。
(一)積極暗示自我
1.參與研學旅行培訓講座。學生認真傾聽和研讀研學手冊,將整個活動的內容、注意事項熟記于心,做到心中有數。
2.積極交流疑難問題。將疑難的問題認真與老師同學家長交流,打破自己內心的恐懼感和焦慮感。
3.與父母溝通交流,制定成長小目標。在離開父母走向個人獨立生活之前,與父母來一次深入的交流和對話,打消父母和自己的焦慮感,讓自己多一點自信和勇氣去實現一個成長的目標,兌現一個專屬于自己的承諾。
(二)適應陌生環境
1.與好友結伴住宿。出發前的期待感和焦慮感非常正常,學生可以與好伙伴相處交流,讓自己處于一個輕松的正能量狀態。
2.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展現自我優勢。在小組團隊內,學會積極合作交流,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揚長避短,謙虛學習。
3.及時肯定鼓勵自我。在研學的過程中,學會肯定自我的突破和挑戰,讓自己體會到成就感和收獲感。
(三)處理突發事故
1.認真參與活動前的研學培訓。出發前認真傾聽老師的教育指導,在個人或者集體陷入困境時,學會發揮自身所學的知識,積極建言獻策,協助團隊解決困難,共渡難關。
2.積極參與突發事故模擬演練。“光說不練假把式”。在聆聽諸多研學旅行培訓講座后,一定要在出發前開展模擬演練活動。對各種可控和不可控的事故(例如:地震、泥石流、冰雹、暴風雨、山體滑坡、洪水、火災等等),做一個安全模擬演練,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研學旅行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它是學校實現育人目標的新載體,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新途徑。但是此類活動組織的意義和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于學校教師是否可以引導學生做好以上幾個方面的有效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