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軍
摘要:在數字化新時代,隨著數碼攝影的日益普及,群眾文化攝影藝術迎來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記錄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為公共數字文化平臺的傳播注入了新活力。本文從培育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的實踐進行論述,探索培育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群眾文化;攝影團隊;探索思考
中圖分類號:G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30-0248-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0.176
隨著全民藝術普及要求的提出,業余群眾團隊建設更加備受關注和重視。群眾文化攝影藝術由于門檻低、參與性強,更易于普及和提高,成為了最受群眾熱捧的藝術形式之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充分應予以支持和鼓勵,深入探索當前制約群眾文化攝影團隊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充分整合資源,培養群眾文化攝影團隊骨干,把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建設成最受群眾歡迎的組織,并總結成功經驗,為全民藝術的普及提供成功樣本。
一、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
1.隊伍不穩定,水平參差不齊。當前基層群眾文化攝影團隊老齡化趨勢明顯,但專基本上都是屬于“半路出家”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有效的管理組織,大多處于自娛自樂的、無組織的“游兵散勇”狀態,隊伍極不穩定。
2.品牌意識不強,缺乏表現舞臺。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在不斷發展壯大,但發展缺乏定位,品牌意識不強,舉辦的活動檔次不夠,辦得再多,也搞不出“名堂”。才藝展示的舞臺遠遠不足,大多數團員已練兵多年,亟需展示才藝的機會。
3.資源整合不足,缺乏有效的培育機制。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基本處于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狀態。文化管理部門,應該進一步探索在如何整合資源扶持團隊發展,以及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育機制:在政策引導、業務輔導、資金扶持、激勵機制等方面,扶持和培育團隊的發展。
二、培育基層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的對策
1.打造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孵化器。為了扶持打造一批品牌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發揮他們在基層的帶動作用。基層文化館、站應該充分發揮好組建和輔導業余團隊的職能,創新思路,以現有陣地和攝影人才骨干為依托,打造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孵化器,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吸收社會上有熱情、有資質、有水平的攝影人才和團隊進駐,把這些各自為營的攝影人才和團隊集中起來,為其發展壯大免費提供攝影技術培訓和團隊建設、管理、品牌打造等業務指導,并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和后勤服務以及經費扶持等,帶動基層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的蓬勃發展。例如:東莞長安鎮從20世紀90年代起,由文化站牽頭成立長安攝影協會,發展攝影技術人才,開展攝影團隊扶持和培育工作,組織攝影藝術交流活動,舉辦攝影展賽,使得群眾攝影藝術的普及有組織、有陣地、有人才、有舞臺,帶動了民間攝影團隊的發展。2009年,長安鎮被中國攝影家協會授予“中國攝影之鄉”稱號。
2.積極探索適合團隊發展的扶持機制。一是制定扶持措施。例如,對代表基層文化單位參加國家、省、市級攝影大賽的團隊,在創作采風、培訓指導以及交通補助等給予相關參賽扶持;對具有優質水平的攝影團隊,政府可以考慮以活動攝影服務或承辦攝影大賽等項目采購的形式,對團隊給予相應的經費扶持。二是制定獎勵辦法。例如,每年對攝影團隊進行年終考核評估,對積極參加各類文化活動的攝影團隊,根據其活動的參與度、貢獻績效以及各項考核指標,對攝影團隊進行評比,評出若干支優秀團隊,頒發證書并給予獎勵,樹立榜樣作用,以此激勵其他攝影團隊創先爭優的熱情;為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攝影愛好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有利于提升攝影創作水平的氛圍,可每年對代表基層文化單位參加市級以上相關賽事并獲得名次的,給予相應的獎勵等。
3.積極搭建攝影才藝展示交流的舞臺。新時代的群眾文化,就要把舞臺搭到百姓身邊,以全民為參與對象,覆蓋到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個層面,層層開展,步步推進,讓百姓零門檻地參與,當地的老百姓都能夠在舞臺上找到展現和圓夢的機會。攝影藝術作為群眾文化的主要才藝之一,同樣需要廣泛的才藝展示舞臺。政府部門或文藝機構可定期組織各類主題的攝影大賽、攝影作品展等,廣泛組織各民間攝影團隊和攝影愛好者參與。例如,廣州市越秀區為鼓勵群眾攝影藝術的發展,從2012年起策劃組織了“廣府年俗”尋廣府年味攝影大賽,吸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參與,至今已成為一個持續了8年的攝影大賽品牌,熱度依然還在繼續攀升。此外,在數字化時代,攝影藝術用武之地更多,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強,應用好數字平臺這一有力杠桿,能有效撬動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向前發展。
4.成立攝影協會聯盟,助力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發展。利用影協會聯盟的專家力量,為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的組建、品牌建設出謀劃策,保駕護航,精心打磨雕琢,催生一批精品團隊,發揮引領作用。
總的來說,群眾文化攝影團隊的培育應該以群眾的需求為本,創新思路,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進來,整合優化,力求用多元化的方式引導群眾文化攝影團隊健康、積極向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化館協會.2016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征文獲獎作品集[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7:323-328.
[2]李艷霞.攝影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創新途徑分析[J].傳媒論壇,2020,3(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