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源
摘? 要:高中化學相較于初中化學來說,知識點所涉及的范圍更廣,學習重點的難度與層次更深,對學生自身的學習態度和知識掌握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輸,建議較好的學習方式來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掌握程度。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適用范圍較廣,優勢顯著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可以首先考慮的教育教學方式之一。
關鍵詞:高中化學;任務型教學;學習興趣;對知識的印象;課堂注意力
結合任務型教學與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方法的探討,是指在高中化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注重將有效的教學方法即任務型教學融入到日常教學的方方面面之中,并且有效評估其教學成果和教學績效,認真總結反思教學安排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將從結合任務型教學與高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方法展開討論,望能對廣大教師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科目學習,發散思維廣度,進行創新創造的前提與基礎。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要時刻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與手段以幫助大部分學生保持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提升小部分學習進度較為緩慢的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并且引導那些對化學學科興趣濃厚的學生,提高他們在化學領域的創新創造能力。
例如,在進行高中化學“元素周期表”這節課內容的學習時,本節課主要對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識基礎即“元素周期表”進行了講解和規律性的解讀,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首先發明和編排的,后人根據最新的化學發現再對元素周期表進行不斷地完善與修改,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得到的元素周期表。學生在進行高中化學的解讀時,通過對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分析與認識,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同化合物的性質與組成成分。教師在進行本節課的講解時,要通過對元素周期表重要性的強調,對元素周期表應用進行廣泛性的解釋,來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化學是一門來自生活又走向生活的學問,由于作為化學學科知識來源的日常生活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因而化學知識具有復雜性,化學知識體系具有復雜性,學生在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時,需要面對的是一個龐大、支系眾多的體系,學習難度與學習工作量較大,需要進行記憶的任務較多,因而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知識牢固與深刻的印象,減少學生在記憶與背誦上需要花費的時間。
例如,在進行高中化學“化學能與熱能”一節課的學習時,本節課與初中學習過的“質量守恒定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人類學習規律曲線與記憶規律曲線,教師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時可以采取任務型教學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首先通讀課本,總結課本知識點并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討本節課知識與學生已有知識積累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種學習方法與教學安排,由于調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學生獨立思考做出了引導,因而既可以提升學生對本課新知識的學習印象,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
高中課堂中,由于提升了教學的難度和課本的深度,因而學生在學習時面對深奧的化學知識也許很難提起興趣,在外界條件與自身身體狀況不佳時,甚至很容易陷入昏昏欲睡的狀態,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生效率,長此以往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學習信心受到打擊。因此,教師要從每一節課的課堂做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
例如,在進行高中化學“化學與電能”這一節課的學習時,本節課作為對化學能特性講解與描述的課程之一,與上一節課的“化學能與熱能”共同構成了化學反應與能量這一板塊的組成部分,是學生理解化學反應與化合物等后續知識的基礎。教師在進行本節課的講解時,可以采取任務式教學的教學方法,首先將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通過列提綱的方式在黑板上列出來,然后引導學生以此為基礎,結合課本內容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細致全面的學習與思考,接下來,教師可以在學生自習結束后進行全面的講解與啟發,幫助學生疏通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理解知識點時所存在的偏差與紕漏。最后,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的前十幾分鐘里進行課堂提問,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指標之一來衡量自己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這種層層緊湊的教學安排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最后的十幾分鐘來鼓勵學生自主提問,讓學生當堂講出自己的疑難與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對未解難題進行求問,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與高中化學課堂兩者因為都具有較高的兼容性與開放性,因而有較多的可結合點和結合方式。教師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進行實踐,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喜愛程度,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減少學生課后翻看課本進行二次復習的次數,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還可以幫助學生集中課堂注意力,提升學生化學課堂上整體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建婷,劉文旺.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7).
[2]祖擁軍.淺析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及對策分析[J].亞太教育,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