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縣雙峴初級中學
學生由于智力水平、學習基礎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的不同,體現出了不同的特性,即具有個體差異。如果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一樣的教學方法,教學一樣的教學內容,一定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分層任務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而實施分層任務教學,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基礎。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及學習能力,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學生科學分組。分好小組后,還要選取一名組織能力、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每次合作學習前,由小組長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小組組員的特點,為每一個組員安排明確的任務。這樣,做到了結合內容的特點適時選擇合適的學生完成合適的任務,極具針對性;同時每個學生都明確自己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讓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是這個集體的一份子,獲得參與感,這有利于合作學習效率的提升。
備課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環節,只有教師備課充分、認真、細致,設計的分層任務教案合理、針對性強,學生才可以將學習任務完成得好,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重視備課這一環節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在備課時,教師要堅持“全面發展”的理念,不僅需要關注優等生,還要重視中等生,尤其要關注學困生;同時,要將興趣培養以及學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由于每節課教學內容不同、難度不同,所以教師要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將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例如,教學“等腰三角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對“三角形”“軸對稱圖形”的掌握情況以及單元測評的情況,將學生分為A、B、C三層。A層學生基礎及思維能力較好,B層學生基礎及思維能力一般,C層學生基礎及思維能力較差。之后再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方面:A層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等角對等邊”的幾何推理方法,同時運用它解決較難的幾何問題;B層學生則應當學會通過全等的方法來證明“等角對等邊”,同時還運用它解決一般的幾何問題;C層學生只要能夠正確運用“等角對等邊”解決簡單的幾何問題,同時要能夠正確區分“等角對等邊”與“等邊對等角”之間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A層學生經歷推理過程,提高推理能力;B、C層學生則需要動手操作進行推理,來驗證“等角對等邊”。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A、B、C三層學生一樣,需要培養探究意識及探究能力。
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是實施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實施任務分層教學時也必須重視。尤其初中數學課堂任務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因此,教師必須考慮所提問題的層次性。筆者認為,教師要在考慮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自己所教學生特點的基礎上,設計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的問題屬于基礎問題,學生經過閱讀課本、認真聽講就可以回答。此類問題應該首先考慮學困生,讓他們通過回答問題增強信心。第二層次的問題有一定的綜合性,要結合所學內容整體進行思考才會得出答案。這一類問題要讓中等生來回答,增強參與感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第三層次的問題綜合性較強,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變通。這一類問題只要求優等生回答。
作業是學生鞏固、提升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反饋途徑。因此,發揮作業的重要作用異常重要。而在實施任務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設計作業,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做作業獲得發展和提高。筆者是這樣做的:一節課教學完后,為學生提供“習題超市”,里面的習題分為三類: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基礎題只要求學困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3~4道完成;提高題要求中等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3~4道完成,可以嘗試挑戰拓展題;優等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1道提高題及2~3道拓展題進行完成。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按需自己選擇練習題目,保證了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