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鐘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近年來,“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口號已經深入人心。高職院校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承載著振興中華、振興民族的重要使命。高職體育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多項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覺悟,從而享受強身健體帶來的樂趣,為日后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然而高職學生生源十分復雜,學生的體育成績參差不齊,學困生現象令人堪憂,極大制約了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針對高職體育學困生的普遍現象,基于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視角,亟須加強對體育學困生群體的關注,采取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提升該群體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和興趣,確保學困生危機現象盡快得到扭轉。
本文關于體育學困生的研究是狹義上的,主要是指對體育缺乏興趣、學習動作技術相對吃力以及體育測試無法達標的一類學生。一般而言高職體育學困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質水平較為薄弱,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很難完成標準化的既定動作要求。體育學困生現象關系到體育課題進度是否能夠正常開展,一般而言體育學困生所占班級比例越小,課堂教學越順利。反之,體育課則越難開展。筆者根據自身經驗、結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總結出高職院校體育學困生的危機表現如下:一方面,高職學生學習習慣的認知存在偏差,例如體育知識殘缺不完善,體育意識模糊不清,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波動不能正確認識,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屢見不鮮。另一方面,主觀態度是決定體育成績的關鍵,部分高職院校體育學困生缺乏對健康第一的正確理解,學習習慣行為日益泛化,不會合理分配體育鍛煉時間,上課時更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思想逃課的問題得不到根本性解決。
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時代,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以及獲取信息資源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然而一些高職學生卻因此變得懶惰,“足不出舍”的生活方式讓人堪憂。甚至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熱衷于刷熱播劇、刷微博、刷抖音,真正能科學規劃體育鍛煉的寥寥無幾。
高職院校是技能型實用人才培養的重要輸出基地,面對當前就業壓力大的事實,很多高職學校特別重視學生的就業率,展開各種各樣的實踐教學培訓,卻忽視了體育教學育人的功能。受此影響,學校場地器材短缺或閑置,學校體育文化氛圍差強人意,學生參與運動的意愿降低,造成體育學困生人口持續走高。
體育學困生出現的根源主要還是學生自身的因素,由于體育學困生先天身體素質不具備優勢,就會引發自卑心理危機的加重。一般表現為對體育運動存在恐懼感、厭倦感,思想負擔過重,擔心自己會受到同學的嘲笑,或者擔心自己受傷。長期不注重參加體育鍛煉,久而久之養成了對體育鍛煉不參與、逃避的習慣,直至對學習失去信心。
學困生的觀念不是短時間形成的,不良心理因素是體育學困生常見的癥結之一,要想轉變現有的學困危機,解決心理問題極為關鍵。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發展平臺建設,采取多元化的心理輔導手段。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其心理耐受力。同時利用競賽錄像、體育專項欣賞等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現體育運動的魅力,磨練他們的意志,做好其心理障礙轉化工作。鼓勵就有動力,針對學困生實際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個性化心理輔導,充分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學生獲得認同感,幫助“學困生”優化自身個性品質,增強體育學困生的信心,以愉快的心態去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
高職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高職院校應徹底改變重文輕體的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區分對待任何一位學困生,幫助學生不斷拓寬視野,在授課時應根據實際學困情況具體分析,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資源,拓寬學生知識面。實施隨機應變的教學技巧,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興趣。借助專題講座、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積極啟發學生去思考、練習,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當體育學困生出現焦慮情緒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指導。不同體育學困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師要具體原因具體分析,多途徑實踐嘗試,將激勵教育、平行教育和耐性教育有機滲透,以真誠的情感發現體困生的閃光點。此外,教師要向家長一樣關愛每一位學困生,因人制宜,對“癥”施教,使其成為戰勝自卑的動力,讓體育學困生逐漸重拾自信,提高學習能力,直到去掉體育學困生的帽子。
大多數高職體育學困生的產生由來已久,想要在短時間內轉變并非易事。對于體育學困生而言,他們對于體育運動也有個性化的需要,很多學生其實具備一定的能力,但是受學習動機模糊的影響,個人潛能得不到很好的展現和發揮。這需要師生能夠相互配合,形成持久的定力,循序漸進地實現學困危機的轉變。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和諧體育教學氛圍的構建,針對學生體育意識淡薄、怕苦、怕累、怕臟、怕出丑等現象,多籌并舉利用校園宣傳板、學校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加大相關正面案例的宣傳,讓學生領悟到學困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建議將“學困生”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實行早訓、晚訓制,強制自習、手機集中管理,聘請優秀教師和學優生進行心理輔導,提供科學的健身方法和計劃及個案,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總之,國民強則國家強,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關系到學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續成長,又與國家未來發展建設息息相關。體育體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學習危機的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想在短時間轉化學困危機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為了幫助高職院校體育學困生群體盡快擺脫學業困境,作為高校體育教師,應該與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多層次探索“學困生”學習習慣,不斷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以真誠的情感發現體困生的亮點,幫助他們堅定學習信念,培養學生自覺運動的習慣。在今后面對工作挑戰和生活壓力之時,以更好的身心狀態去面對和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