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
摘 要:醫院為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提高疾病診斷與治療水平,每年都會投入大量的資金采購醫用設備,而這些設備往往單位價值很大,使用年限較長,對醫療費用影響明顯,運行維護成本高,給醫院管理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本文擬結合有關數據進行醫用設備的使用效益分析,查找設備效益不高的原因,探索提高設備效益的方法,促進醫用設備的精細化管理,提升醫院管理品質。
關鍵詞:大型醫用設備;使用效益;分析方法;提高設備效益;探討
一、分析對象的確定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的《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試行)》中這樣定義,“本辦法所稱大型醫用設備,是指使用技術復雜、資金投入量大、運行成本高、對醫療費用影響大且納入目錄管理的大型醫療器械”。
具體目錄是這樣描述的:國衛規劃發〔2018〕5號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中,甲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配置管理)含重離子放射治療系統、質子放射治療系統等,以及首次配置的單臺(套)價格在3000萬元人民幣(或400萬美元)及以上的大型醫療器械;乙類(省級衛生計生委負責配置管理)包括X線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64排及以上X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等,以及首次配置的單臺(套)價格在1000―3000萬元人民幣的大型醫療器械。
由于公立醫院的業務范圍、辦院規模、特色科室、設備類型等各種情況的差別,醫院應根據具體情況選定一定投資金額及以上的設備作為大型醫用設備開展效益分析工作。
二、醫用設備使用效益分析方法
1.醫用設備利用率
設備利用率是設備的使用效率,指每年度醫用設備實際使用時間占計劃(目標、額定)用時的百分比,是反映醫用設備工作狀態及使用效率的技術經濟指標。目前,醫院存在個別設備利用率低,購買后使用次數極少甚至長期擱置形成“僵尸”設備,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加強對設備的利用和管理,提高設備利用率,減少資金占用,顯得尤為重要。設備利用率既是設備使用科室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也是衡量醫院設備管理部門管理設備工作的質量標準之一。
設備利用率考核設備的使用情況,可以用每年(月)的診療病例(部位)與計劃病例(部位)做比較,計算出設備利用率百分比。設備利用率=當年(月)實際診治病例數/年(月)診治病例計劃數?00%。計劃病例是根據以往某種設備一定時期診療病例數,再參考增長率等其他綜合因素,形成一年(月)診治病例的定額指標,經過與科室協商,醫院相關職能部門、領導批準,作為病例計劃數。當然還可用設備的實際開機天數與計劃天數對比,或用設備的實際開機時長與計劃開機時長進行對比,計算出設備的利用率。
2.投資收益率(回收期法)
投資收益率=設備投資凈收益/設備總投資額?00%。設備收入為檢查人次(部位)椎ゴ危ú課唬┘觳槭輾馴曜肌VС鲇繕璞剛劬煞選⒑牟姆選⑺綬選⑷嗽狽訓確延米槌傘M蹲示皇找?設備年收入年支出。一般來說,投資收益率越高,表明設備經濟效益越好。醫院可根據全院大型醫用設備效益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按不同采購金額制訂相應的投資收益率標準考核設備經濟效益情況,如投資額100萬(含)?00萬醫用設備,投資收益率≤15%為差;15%?5%為一般;25%?0%為良好;大于50%為優秀。投資收益率為負數,則為虧損。設備回收期=設備總投資額/年凈收益?00%。投資回收期越短,表明設備的經濟效益越好。
舉例:1.5T MR購進價1500萬元,年工作量為12000個部位,平均收費600元/部位,年收入720萬元,年支出220萬元,凈收益500萬元,計算出設備回收期為1500/500為3年,投資收益率為33.33%。數字胃腸機,購進價180萬元,年工作量500個部位,平均收費260元/部位,收入13萬元,支出70萬元,凈收益57萬元。凈收益為正數,即為盈利,凈收益為負數,即為虧損。
3.量本利分析方法
此方法就是在對成本習性進行分析基礎上,把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運用數學模型的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量化分析,計算單臺設備的盈虧平衡點,即保本工作量,為醫院進行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
單臺設備利潤=檢查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也可以用工作量椎ノ還畢酌潭ǔ殺糾幢硎盡5ノ還畢酌?單位收入單位變動成本。當利潤為零時,即檢查收入等于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和時,可求出單臺設備的盈虧平衡點,計算公式為:盈虧平衡點 = 固定成本/單位貢獻毛利,當實際工作量大于盈虧平衡點時設備盈利,反之則為虧損。
比如:64 排 CT ,總價1500萬元,年工作量 2萬個部位,平均收費價格500元,年檢查收入1000萬元,固定成本240萬元,變動成本200萬元,利潤560萬元,單位變動成本100元,保本工作量240萬元/(500元-100元)=6000個部位。乳腺機鉬靶機 ,采購總價450萬元,年工作量2000部位,平均收費價格220元/部位,年檢查收入44萬元,變動成本4萬元,固定成本80萬元,單位變動成本為20,利潤為-40萬元,保本工作量為80萬/(22020)=4000個部位。
從盈虧平衡點的計算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到:設備單位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的高低取決于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或單位變動成本越高,則盈虧平衡點越高;反之,盈虧平衡點越低。盈虧平衡點不變的情況下,工作量越大,單臺設備實現的利潤就越多;工作量越小,單臺設備實現的利潤就越少。
4.醫用設備社會效益分析
很多醫院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醫院,醫用設備不僅運用于醫療診斷和治療,還運用于教學、科研等方面。設備使用效益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體現,投資回收期的長短、投資收益率高低是直觀反映設備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則要用醫用設備用在教學、科研等不收費項目的使用次數來反映,即為非收費項目使用次數。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越多的醫用設備社會效益越高。
三、醫用設備效益不高原因分析
(1)檢查項目需求量少。門診、住院病人量不飽和;臨床科室醫生對醫用設備功能、檢查項目不熟悉,因此檢查病例少。
(2)醫院同類設備配置過多,醫用設備功能重疊,造成設備閑置,資源浪費。
(3)有些設備技術落后,使用年限長,已不能充分滿足臨床需求。如影像設備成像質量差。
(4)有些設備經濟效益不高,但是社會效益突出。醫用設備社會效益是經濟效益的重要補充,因此對設備進行使用效益分析時,要把兩者結合起來一起綜合評價分析。
四、分析與探討
1.制定措施,提高設備使用率
(1)重構服務流程,提高服務品質。防瞇畔⑾低常瞇畔⒍嗯藶罰∪松倥藶罰敵蟹質痹ぴ跡矸寮觳椋慊さ轎唬智嶂鼗杭保質倍魏俠戇才挪∪思觳椋跎儼∪思觳櫚卻奔洌∪頌峁└咝Э燜俚木鴕酵ǖ潰獎悴∪司鴕劍黽硬∪思觳椴±浞址⒒由璞傅淖饔謾?
(2)建立臨床科室與檢查科室相互聯系交流的平臺,定期召開醫療技術推介會議,宣傳推廣疾病診斷與治療方法,介紹設備性能、診治疾病類型,建立激勵機制。
(3)制定年度目標計劃時,把科室設備的經濟指標(回收期或投資收益率)、社會指標(為教學、科研提供不計費用的檢查次數)進行考核,核定診治病例的計劃(目標)指標數。
2.降低設備運行成本,提高投資收益率
加強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提高設備完好率。對設備進行定期保養和預防性維護,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故障,減少設備停機時間。降低耗材消耗量,減少成本。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減少人工成本。
3.購前充分論證,提高設備采購效率
設備采購前進行可行性論證,討論所申請設備技術發展前景、在臨床科研中的作用、預期使用率、投資回收期等。針對擬購進的設備開展市場調查,進行采購價格預測,同時把采購需求與醫院的發展目標、社會需求、社會影響力、醫院現有設備情況、同類型設備成本效益情況等結合起來考慮,請專家評審,避免投資的盲目性。
4.利用信息系統,提高效益分析的準確率
職能部門開展效益分析要善于借助醫院OA、LIS、HIS、PACS等建立醫院設備信息系統實現信息整合、集成、數據共享,做到實時監測、查詢設備使用效益情況,實現從價值維度對設備進行管理。設備使用科室的人員既可查看本科室設備使用效益分析情況,同時根據查閱權限還可以查看醫院同類設備各時段的效益情況,從而更好地指導、激勵本科室利用好現有設備,提升產出效益。
參考文獻
1.張瑢,葉英姿,王界厚.量本利分析法在大型醫療設備管理中的應用.醫療衛生裝備,2019(08).
2.吳平鳳,蔡東江.大型醫療設備使用效益分析系統淺析.醫療衛生裝備,2007(03).
3.朱懿恒.基于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大型醫療設備成本效益分析.中國醫學裝備,2017(05).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