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慧 陳寶琳
摘 要:積極情感因素是影響二語習得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固化、學生學習心理消極等問題。筆者以湖北地區為例展開分析,認為將積極情感因素引入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體現其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實現教學內容優化等作用,能有效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積極情感因素;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44-0052-02
引 言
積極情感因素一直是影響二語習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中擴大積極情感因素的影響力,使其與各階段的語言教學相結合是教育界一直以來探究的問題。本文將積極情感因素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嘗試分析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積極情感因素理論概述
積極情感因素就是讓人積極向上的情緒和情感,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二語習得理論中的“積極情感因素”概念來源于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克拉申認為,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對語言輸入起著過濾作用。學習情感會阻礙或加速語言習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學習者才能真正有效地習得語言。該假說嘗試解釋學習者習得語言速度不同、效果不同的原因,認為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如學習者有強烈的語言學習動機、對所學語言充滿學習信心,且保持學習心情舒暢,沒有過高或過低的學習焦慮感,如此才能達到良好的語言習得效果。這些最佳情感條件即本文論及的積極情感因素。
在語言教學過程中,積極情感因素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以英語教學為例,目前教育界對其實踐效果有很高的認可度,主張將積極情感因素融入各階段的語言教學中,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1]。例如,于長春、金超在《情感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現狀》中總結了國內外從古至今情感教育的發展歷程,提出情感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合一。
又如,劉玉在《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中認為,高中英語教學需要重視情感教學,強調知情合一。再如,張進在《應用積極情感因素優化初中英語教學》中認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溝通能使學生迸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成績。
縱觀積極情感因素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幾十年研究與實踐,筆者發現將積極情感因素融入英語教學的實踐大多存在于初中及以上學習階段,而對于小學階段的融合性研究相對尚少。筆者在中國知網上分別以“中學英語教學”“高中英語教學”“小學英語教學”與“積極情感因素”等為關鍵詞進行統計,相關論文分別有167篇、319篇、10篇,數量懸殊。因此,本文嘗試對積極情感因素引入小學英語教學進行理論層面的思考,以期體現其對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的積極影響作用。
二、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義務教育小學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英語的教學目標、形式及應達到的教學效果做了明確指示。它旨在將中小學英語教育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目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情況正逐年改善,整體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小學英語教學已經實現了全面普及和深化改革。但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小學英語教學仍舊走著“跟讀—記單詞—聽寫”的老路,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小學英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盡管通過不斷地推行改革措施,一大批優秀英語教師加入教學隊伍中,但是,小學英語教學仍面臨許多難題。
首先,從教師個人教學素質來看,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固化等問題。以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的小學為例。一方面,學校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這在某種程度上已落后于部分城市小學英語教學起步時間。有些城市小學英語學習會在三年級之前,但其學習行為不一定發生在學校。這會導致英語教師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滯后。另一方面,教師圍繞教學展開相關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小學英語教師普遍采用的授課模式為:聽寫上節課所學單詞—教習新單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講解語法知識點—復習課程。這種授課模式強調記憶單詞、學習相關語法知識點,是很難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與英語人文素養的。有些教師雖然已經意識到必須采用積極的教學手段來加以改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收效甚微。
其次,從學習者自身特點來看,某些消極學習心理影響了小學英語學習效果。一方面,按照國家標準,小學一年級學生必須年滿六周歲,本階段學生的注意力一般難以集中,很難做到較長時間的自律,缺乏良好的課堂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在進入三年級(十歲左右)開始接觸英語學習時,學生又普遍進入小學階段的叛逆期,教師分配在課堂管理上的時間仍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知識的教學。另一方面,在荊州等三線城市及縣級以下小學,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在三年級突然接觸一門全新的語言,沒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學習不適應及學習壓力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迷茫,或產生緊張、壓抑的心態,進而喪失信心,放棄學習[2]。
最后,現行小學英語教材種類繁多。教育部2016年發布了義務教育教學用書目錄,其中英語教科書共有12種版本,以一年級為英語教學起點的教材有2種版本,以三年級為英語教學起點的教材有10種版本。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共有兩所小學,使用的均為人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起點)教材。盡管該教材內容兼顧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選擇的是與小學生活相關的話題,但側重語法知識點教學,難度較大,容易導致一些學生產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畏難情緒,影響其英語學習的效果。
教師的個人素質、學習者的年齡心理因素和教材的內容選擇這三方面因素極易造成學生英語學習的消極情感及學習壓力,在某方面形成英語學習的障礙。這時,積極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就凸顯出來。教師如果能夠正視積極情感因素,并將其引入小學英語教學,就會收獲英語教學的積極成果。
三、積極情感因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首先,積極情感因素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熱愛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教學精神狀態,在課堂上表現出飽滿的教學激情,進而感染學生,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將積極情感因素代入英語教學,能改進教學方法,逐步提高整體教學能力,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跟讀—聽寫—語法點講解等固化的教學模式,而是進一步將新的英語教學理念融入課程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富有情感活力與知識活力。
其次,積極情感因素能增強學習者的學習信心。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具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動機。積極情感因素有助于觸發小學生該方面的動機,使其端正英語學習態度,在課堂上做到一定程度的自律,同時,其學習態度會更加積極,接受英語知識會更加主動,在課內外積累的英語知識會越來越多。當積極情感長久保持,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會變得自信從容,進而推動自己不懈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由此,其英語學習效果也能夠得到提升[3]。
最后,積極情感因素能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師在不斷提升教學能力的過程中,會改善小學英語教學偏向語法教學的現狀,逐步選擇語言運用和文化知識相結合的教學內容。這樣,一方面可以走出教材偏重語法點的束縛,讓學生在輕松掌握語言規則的同時,融入英語應用性文化知識的學習,以了解真實的英語本土文化。另一方面,著眼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使其能在沉浸式的語言教學環境中,自信地開口交流,主動將學習的英語知識投入實際運用中[4]。由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所引發的一系列教學改變會極大地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滿足感,推動其滿懷信心地進行英語學習。
結 語
綜上所述,基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筆者認為,將積極情感因素引入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有效突破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題,緩解教師和學生的情感焦慮,逐步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徐麗仙.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滲透[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11):31-33.
曹進.論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3(01):68-71.
吳澤瓊.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說與情感過濾假說對二語習得的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10):100-102.
楊春賢.注重情感滲透 ?傳遞教學正能量[J].名師在線,2017(09):69-70.
作者簡介:李子慧(1995.11—),女,湖北荊州人,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生。
陳寶琳(1977.5—),女,湖北襄陽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漢語寫作與中國文化、漢語國際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