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芳
(江蘇省宜興市實驗小學,江蘇宜興 214200)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比較陌生,加上小學英語教學中關于閱讀的教學方式單一,內容相對枯燥,大部分學生對英語閱讀難以產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因此,如何實現高質量的閱讀教學,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成為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如何將閱讀教學轉為學生的“悅”讀,成為現階段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目標[1]。所以,英語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最終實現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對教學的有效實施及教學質量的保障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有了相對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引導,教師可以避免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將教學重心放在講解生詞、語句和詞組上。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會大大削減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還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著不良影響。所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首先應該在課程要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特點、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
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先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圖畫來完成單詞的拼讀,再進行簡單的故事梗概的概述,讓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針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制定更加詳細并且具備一定層次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熟練使用各種英語工具書,并能具備聯系上下文猜測文中生詞及詞組意思的能力,至少應該可以正確理解語篇的大概意思,并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語篇大意的復述,再往深度發展應該培養學生根據自己了解掌握的語篇大意和中心思想進行故事情節的改編和表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2]。
制定一個全面的教學目標和規劃,可以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培養,而且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正實現教學目標上的“悅”讀引導。
小學生的興趣本就是他們學習的最好動力,所以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小學生英語閱讀學習方面的興趣培養。教師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以英語教材為基礎進行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如運用情境教學、多媒體影像教學、實物教學、講故事和做游戲等方法來豐富課堂。這些方法都是基于目前小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而設計的,而且效果非常明顯。
例如,在教學A Big Turnip一課時,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漫畫圖片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一邊進行漫畫圖片的展示,一邊給學生講解拔蘿卜的故事,教學效果良好。因為這個故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所以他們不僅聽講的興趣很高,還能跟著教師的節奏模仿教師的動作。由此可見,這一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課堂氛圍活躍了很多。
再如,在進行Stone Age People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教學方法,通過一些道具來模擬石器時代的場景,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通過一個個閱讀問題的引導將學生帶入情境中,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語篇的內容。
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及實際的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從而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閱讀的樂趣。
對于一門語言類學科而言,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只有具備了大量英語知識的積累和沉淀,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當前,大部分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更應該教授學生英語閱讀的技巧,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讓小學生進行真正的“悅”讀。
英語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語篇類型有針對性地傳授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同時,英語教師應該采取“三段式”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來進行階段性的引導。
第一階段是Pre-reading。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可以針對語篇中一些重點的詞匯和語句進行提問,或者通過游戲、小組討論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相關詞匯和語句的預習,同時也可以根據語篇的插圖讓學生發揮想象來猜測語篇的大概意思,或根據文章的大意和中心思想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快速閱讀語篇。
第二階段是While-reading。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小學生對語篇進行精讀。在這個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設計語篇段落的排序或者回答問題等教學活動,但盡量不要給學生提過多問題,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精讀。
第三階段就是Post-reading。這個階段主要是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升華。在該階段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圖片的演示或者關鍵性詞語的排列提示,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語篇大意的復述,并能夠進行故事情節的表演及重點語句的仿寫或者段落的仿寫等,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3]。
例如,在教學Planning for the Weekend中,在第一階段,教師可以利用free talk 的方式和學生探討,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各自的愛好及周末的活動等,進而引出教學的主題——周末計劃,然后進行關鍵語句及詞組的學習,如可以讓學生用“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這個語句進行對話練習,并讓學生掌握go to park,visit my friend 等詞組。在第二階段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放錄音,讓學生先跟著錄音讀兩遍,然后進行獨立的泛讀。在最后一個階段,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圖片進行演示,讓學生邊聽邊看圖片,并結合圖片總結語篇的大概意思及語篇的整體思路。這種動態演示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有幫助,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所掌握的內容進行故事情節的表演及短文的改編等,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對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內容及課本教材,是無法迅速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英語教材課本及老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小學生學習英語閱讀的一個基礎,教師需要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引導學生向課外閱讀及課外實踐方面進行拓展,并創新各種豐富學生閱讀、開闊學生視野的方法[4]。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共享活動,在班級內部開創一個英語閱讀角,讓學生把自己家中的英語課外讀物放到英語閱讀角中。這樣,學生就可以相互借閱,從而豐富閱讀量、開闊閱讀視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以及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留出十分鐘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成果展示,如學生可以自主上臺用英語講解自己課外閱讀的小故事或閱讀后的收獲和感受,也可以演唱英語歌或者進行英語朗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另外,學校可以組織一些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比賽及英語畫報的展覽等有趣的英語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進行課外英語閱讀的積累,而且豐富多彩的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英語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悅”讀是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改變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的有效途徑。為了實現小學生英語“悅”讀,教師應該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革,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及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僅要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興趣,還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閱讀思維。當然,教育在不斷向前發展,教師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及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