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潤邦
[摘要]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或師生共同設置的若干任務為中心,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型教學更側重于學生的學,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教授轉移到學生的學習上,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學生以及所設置的任務進行,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以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為例,提出構建任務驅動型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構建;任務驅動;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1-0095-02
一、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的含義
任務驅動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或師生共同設置的若干任務為中心,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型教學更側重于學生的學,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教授轉移到學生的學習上,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學生以及所設置的任務進行,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構建任務驅動型口語交際教學的提出
中小學課程標準指出,教育要突破以往應試教育的局限,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改變觀念,改革教法,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的精神,在學習過程中應由學生來建構屬于他們自己的信息與技能,作為引導者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能動地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其中存在蘊含的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與他人的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最終習得知識。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主張以任務來驅動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以原生態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任其自由開發,在此過程中教師予以正確指引,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創造性得到培養,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由此看來,構建任務驅動型的口語交際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和課程標準的需求。
三、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設置任務,以任務驅動教學
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中,教師應結合素質教育理論和新課標的要求,根據素質教育階段目標、課程教學年級目標、單元內容教學目標、分課教學要點目標,積極地進行課程開發,制定具體可行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教學任務來開展自己的學習活動,最后師生根據任務完成過程和結果來評議本次學習。因此,任務的設置既要明確清晰,緊扣教學目標,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其自發主動的獲取知識,提高教學效果。例如,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1頁的口語交際教學《制定班級公約》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置這樣幾個任務:(1)分析班級建設中存在的問題。(2)確定班級公約制定的目標。(3)每位同學先在紙上寫出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公約內容。(4)分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5)全班表決,形成公約。通過這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任務的設置,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建構了屬于自己的知識,訓練了自己思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二)分析任務,根據任務設置相關問題
明確任務后,學生如何順利、正確地完成任務就成了教學中的重點。此時,教師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及空間來考慮問題,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不要過分干涉,而是做一個聆聽者,然后再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行走,明確其中隱含的知識點,通過查找新的知識點,找出解決任務的方法。在進行任務分析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現有知識的水平將總任務劃分成若干個小問題,并鼓勵每個學生都嘗試解決其中的小問題,帶動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繼續以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1頁的口語交際教學《制定班級公約》為例,可以根據前面的任務設置這樣一些小問題:1.大家具體談一談,目前班級建設中都存在哪些問題?2.根據班級建設的現狀,說一說班級公約制定的目標是什么?3.班級公約的格式是怎樣的呢?4.在討論匯報時,組長該如何做呢?5.在進行全班表決時,我們該怎樣做呢?通過這一系列的任務分析與問題的設置,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總任務,明確解決問題的方向,并且能夠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三)解決任務,在過程中習得知識
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這一環節中關注學生個體的動態格外重要,學生是完成任務這一過程中的主體,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動態,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各個時期的需要,適時地調整教學細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用探究、合作等多種方式來完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將自己的知識與同學分享、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根據他人的觀點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分析與完善。這樣的相互學習與促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獨立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進而使學生有效地構建所學知識的意義。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地習得知識,并在無意識的使用中,通過觀察與感知別人的表達,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水平。
(四)師生評議,驗收任務驅動的成果
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有效方法,評價反饋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在完成任務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式。還有利于使教師了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發現教學設計的不足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及時地調整。口語交際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互動性,在實際教學中,評價的及時性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還可以是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評價的方法應該是多樣的,既要關注評價的結果,又要關注評價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是正面的,積極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是否真正地掌握該語言的表達方法,而不是結果的正確性。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評價除了應該具有及時性之外還應該具有針對性,評價應該是針對學生具體的行為進行的,而不是泛泛地進行點評,用正面的、積極的評價,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在任務驅動型教學中,所有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如何完成具體的任務而展開的,學生是整個活動的主體,教師則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任務驅動型口語交際教學中,整個教學活動以任務為中心,由任務驅動教學。教學過程符合教育學與交際學的相關原理,同時也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其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