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丹
[摘要]寫話練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引導學生展開看圖寫話充分利用了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點。為了避免學生的寫話缺乏真實性,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真實的人物代表,融入自己參與過的真實事件,調動感官寫出真實場景,闡述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看圖寫話將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了一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真實性;看圖寫話;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1-0092-02
在小學語文寫話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看圖寫話的活動能促使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生在看圖寫話的時候只是用文字描述自己看到的內容,沒有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使得寫話的內容變得蒼白,缺乏真實性。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將圖畫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提升寫話能力。
一、聯系生活,代入“真人”
在不少圖片中都有人物形象,指導學生觀察這些人物形象,首先關注這些人物正在做什么,揣摩他們此時的心理狀態,思考他們的性格具有怎樣的特點。在正式寫作之前,還要鼓勵學生嘗試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思考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人物形象,并嘗試將真人代入作品中,這樣寫出的文字就會更具有真實性,能更好地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引導學生觀看以“爸爸”為主題的圖片后,鼓勵其圍繞圖片展開創作,并引導其思考:“圖片里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他和孩子一起做了什么事情呢?”學生認為:“圖片中的爸爸力大無窮,能將孩子高高地舉過頭頂,還會和孩子一起玩耍?!贝藭r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實際生活:“那么,你的爸爸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是否也會將你高高地舉過頭頂呢?你們一起玩一些什么游戲呢?能否將現實生活中的爸爸和圖片中的爸爸結合在一起,寫一下關于父親和孩子的故事呢?”這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學生將真實世界的人物代入作品中,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如有學生就回憶起爸爸和自己玩堆雪人的游戲,在作品中先描寫了圖片的內容:“爸爸力大無窮,一把就將我舉過了頭頂?!贝撕笥謱懥苏鎸嵣钪械膬热荩骸八麑⑽曳旁诹巳彳浀难┑厣希覀円黄鹜娑蜒┤?。爸爸的力氣好大啊,一會兒就滾了很大的一個雪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圖畫能讓學生打開“話匣子”,一些生活中比較靦腆的學生也能在此時大膽地開口說話。在教學中要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在觀看圖片后展開互動交流。這樣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寫作的時候也能有更多的素材。
二、結合自我,回憶“真事”
在組織學生展開看圖寫話的時候,要注意圖片中展現的各種事件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是學生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并且有真切感受的事情。這樣學生在觀察圖片后就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描述,其寫作內容就會更細致,能想到很多圖片不曾表現出來的內容。
在看圖說話中,一幅圖片的內容是許多小伙伴聚集在一起,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展現的是愉快的聯歡會場景。在引導學生看圖寫話的時候,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件展開描寫:“大家是否參加過篝火晚會呢?如果沒有的話,那么是否參加過聯歡會呢?活動的氣氛是怎樣的?你是否表演過節日呢?能將真實的事件和圖片結合在一起,展開創作嗎?”有學生就將真實世界中的夏令營聯歡會和圖片結合在一起,將自己想象成了圖片中的人物,寫了自己參與表演的情況?!拔铱吹教焐系男切橇辆Ь?,突然興起,給大家演唱了《小星星》。大家都拍手,夸獎我唱得好。我舉手指著天上的星星說:‘是它給我的靈感。天上的星星眨眼睛,似乎也在贊美我呢。”由于加入了真人真事,所以學生不僅展現了圖片的內容,而且還寫得極其富有情趣。
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心靈也是極其豐富的,所以不能用圖片束縛住學生的思想,而應該用圖片作為引子,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找到其中的精彩環節,在作品中再現真人真事,寫出內容多樣的作品。
三、調動感官,描摹“真景”
引導學生觀察展現美景的圖片,鼓勵學生嘗試用優美的文字將其描寫出來,這樣的看圖寫話能很好地訓練學生細節刻面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鼓勵學生寫話時要引導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回憶自己是否看到過類似的美景,回顧當時眼中所看之色,鼻中所聞之味,肌膚所觸之感,耳朵所聽之聲。若能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下來,文章就會更為細膩生動。
引導學生觀看展現春季美景的圖片,并鼓勵學生調動感官系統,回憶自己是否看到過類似的美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分別有什么真實的感受。此后再將真實的感受和圖片的內容結合起來,這樣所寫之景就會更具有真實性。有學生便嘗試展開創作:“滿山都是紅葉,還有橘黃色的柑橘。紅色和黃色交織在一起,滿眼都是絢爛的顏色,讓我感到欣喜。秋天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啊。一陣風吹來,我聞到空氣里都是清香的氣味。我低頭撿起一片落葉,落葉干干的、皺巴巴的,再也沒有過去那種絲滑的感覺,這又讓我平添了一分感傷……”在這樣的描寫中,學生突破了只能“看”圖片的局限性,嘗試將其他的感官也融入了寫作中,學生的作品也變得更生動形象,能更完美地再現圖片的內容。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應該生活在美、童話、音樂、幻想創造的世界中。若能在學生觀察圖片時輔以優美的音樂,鼓勵學生展開聯想,那么學生就能更好地感受到圖片之美,并有所感悟,知道該怎樣更好地表達自己看到的美景,這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創造美。
四、點燃共鳴,激發“真情”
在看圖寫話的時候,要鼓勵學生觀察圖片中的人物形象,并揣摩其面部表情,透過面部表情思考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是什么。但是同一種表情由于實際情況不同,會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只是觀察圖片未必能體會其中真味。所以要引導學生嘗試將自己代入到圖片中,激發自身的情感共鳴,體會人物的真實感受。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寫出真情實感。
在一幅圖片中,學生看到的是兩名學生爭吵的場景,地上有亂扔的香蕉皮,學生很容易就推理出了故事的內容。此時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表情,并揣測其情感?!霸谏钪惺欠褚苍洶l生過這樣的事情呢?你是那個扔香蕉皮的,還是滑倒的那個學生呢?他們臉上都是生氣的表情,是否有什么不同呢?”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進行分析:“滑倒的那個學生是真的生氣,而扔香蕉皮的學生雖然臉色也不好,但是實際上他是心虛的,因為畢竟是他做錯了。”由此鼓勵學生將真實的情感寫入作品中。有學生嘗試創作:“‘你怎么可以隨便亂扔東西?我被你害得滑一跤?!拔摇揖腿恿?,怎么樣?”在這段對話中,學生用省略號表現出了扔香蕉皮的學生十分心虛,將真實情感融入到了寫作中,文字變得更為細膩。
每一個學生都是情感豐富的,所以在引導其寫作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點燃內心的情感,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葉圣陶說作文要寫誠實的、自己的話。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要引導學生嘗試說出和自己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在引導其看圖寫話的時候,雖然學生觀察的是固定的圖片,但是若能引發學生的聯想,讓其想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景、真情,那么學生就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寫作中,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