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飛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在小學階段,繪本閱讀以其圖文并茂的形式,對學生有著無窮的吸引力。繪本作為重要的讀寫資源,不僅融合了閱讀,更銜接了寫作,蘊藏著豐富的讀寫資源,為開展創意讀寫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要充分挖掘繪本閱讀資源,從讀寫融合中,引領學生將繪本的“讀”與作文的“寫”進行捆綁,讓學生從人物神態、語言、動作、場景等描繪中,點亮讀寫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閱讀;讀寫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31-0094-02
寫作文是小學生最感頭疼的事,幾乎所有的小學生,都覺得作文難,不知道寫什么,即便是寫,也是寥寥數語,難以迸發寫作火花。從小學生閱讀實踐調研中發現,大多數的小學生喜歡讀繪本,并樂于分享繪本故事。繪本,憑什么受到小學生的追捧?究竟是因為什么,讓學生對繪本如此情有獨鐘?對照寫作難現狀,如何通過繪本閱讀活動,指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從繪本閱讀中點亮學生的寫作思維,破解寫作難題呢?事實上,學生之所以喜歡繪本,與繪本自身的特點息息相關。有人說“繪本是上帝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讀繪本,不能止步于閱讀,還要挖掘繪本中的寫作素材,創造性地開展繪本讀寫活動,讓學生在閱讀繪本、把握繪本特色中,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一、讀繪本、講故事,捕捉下鍋的“米”
新課標強調,要帶領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所見所聞中表達自己的感受。以《母雞蘿絲去散步》繪本閱讀為例,筆者結合三年級學生閱讀目標,突出對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引領學生探討趣味故事的閱讀體驗。首先,筆者以微課形式,對《母雞蘿絲去散步》進行解讀,了解扉頁、插圖、封面及題目,讓學生看到“蘿絲”“狐貍”。然后,提出問題:在母雞蘿絲散步中,為什么要有狐貍呢?順勢導出繪本扉頁,展現農場的畫面,讓學生觀察農場,并思考“狐貍怎么不見了?”激發學生對繪本閱讀的積極性。要想知道答案,就需要我們自己去閱讀繪本。繪本閱讀,為學生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注入了活力,也讓學生從繪本閱讀中打開了話匣子,找到了下鍋的“米”。第一次閱讀,教師要帶領學生,找出最令自己開心的段落內容,將之與其他學生展開分享與交流,談一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如鼓勵表演一下母雞蘿絲昂首闊步的姿態,狐貍往前撲的動作,對于繪本中的動詞,如“走過、繞過、越過、經過、穿過、鉆過”等要重讀一點,讓閱讀情趣橫生。第二次閱讀,注重師生對話,引領學生去猜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從繪本中看到“釘耙、草垛、柵欄、蜂箱”等,猜想會發生哪些故事?如狐貍悄悄跟在母雞蘿絲后面,“嘭”的一聲,被釘耙打在了腦袋上,狐貍的反應是什么?有學生認為“會哇哇大叫”;有學生認為“憋著疼痛不能叫”。討論后得出,如果狐貍大叫,必然會引起母雞的注意。針對繪本中的故事,母雞蘿絲走到池塘時,狐貍一撲,卻跌入池塘,把青蛙嚇得跳起來;母雞蘿絲走過草垛,狐貍一撲,鉆入了草垛,把小老鼠嚇得逃跑了。這些蘊含戲劇性的情節與畫面,可以指導學生從細節觀察中,去拓展閱讀視野。教師要鼓勵學生去讀繪本,了解繪本的基本內容,把握繪本故事情節,能夠從讀繪本中,提高學生對繪本內容的觀察、理解和想象力。同樣,在對繪本閱讀中,教師要善用懸念,對故事情節應該如何發展?可能會出現什么事?如狐貍會吃掉母雞蘿絲嗎?學生從繪本閱讀中找到了樂趣,才能為后續的讀寫融合奠定基礎。繪本所呈現的故事,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說什么”的素材。
二、給方法、做支架,讓學生寫作有章可循
讀繪本、講故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但對于書面表達,不僅要有素材,還要善于把握言語邏輯,能夠將所看、所思有序地寫出來。前面的閱讀,解決了“說什么”的問題,但并未解決“如何說”的問題。教師要破解學生的言語表達難題,就要給予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架構書面表達框架。根據繪本中的圖畫,怎樣講出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可以這樣寫道:一天,母雞蘿絲吃飽了蟲子,慢悠悠地去散步。突然,從草叢中竄出一只狐貍。狐貍看到了母雞,心想:“機會來了,我可以美餐一頓了。”狐貍惡狠狠地撲向蘿絲,但蘿絲好像后背上長了眼睛,輕飄飄地讓開了,狐貍一頭栽進了池塘。青蛙正在水里睡覺,被狐貍驚嚇地呱呱叫起來:“討厭、討厭、真討厭!”狐貍在水里折騰了好一會兒,才爬上了岸。它拍了拍自己身上濕漉漉的毛,懊惱地說:“真是太倒霉了,我只見過落湯雞,今天雞沒吃成,我卻變成了落湯狐貍。”指導學生結合繪本來寫故事,要圍繞繪本內容,教會學生學習觀察方法,將所看、所想清楚地表達出來。觀察繪本中的畫面,對于圖畫中的內容,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出來?對于母雞蘿絲,其散步路線是什么?我們需要結合故事發展歷程,從中進行提煉散步主線;有了主線,再對各個線上的故事進行生動講述,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與探究;最后,圍繞整幅畫面,以說話訓練方式,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確保講述過程邏輯清晰、言語生動有趣。
三、講感受、增趣味,讓繪本讀寫筆下生花
讀繪本,了解繪本故事,積累了寫作素材。講故事,設置故事支架,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這些還不夠,因為故事的呈現與表達,還需要學生能夠投入到故事情節中,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表達故事,來增強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力。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讀寫銜接中,學生的閱讀興致是積極的,對故事的分享熱情也很高,但對于故事的表達,卻未能與自己的體驗相關聯,導致言語表達游離于閱讀之外。在《母雞蘿絲去散步》繪本閱讀實踐中,盡管學生都讀了繪本,也對故事表現出好奇和熱情,但對于故事人物角色的把握,特別是言語、情感、角色的感知力欠缺。在繪本中,母雞蘿絲走了6個地方。同樣,狐貍也經歷了6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請學生們選擇某個場景,來編寫故事。如“越過干草堆”“繞過磨房”“穿過籬笆”“鉆過蜜蜂房”等場景。從這些場景,引領學生把握繪本角色、人物動作、神態,以及心理活動。在寫故事時,要以切身體會去表達,讓人物角色個性鮮明。很多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疏于細心地思考,更沒有認真地去體察不同角色的情態變化,在言語表達上人云亦云。如有學生從山羊的角色中寫道:“今天的天氣真熱啊,地上的草都被吃光了。”很顯然未能走入角色,更談不上以合情合理的言語來表達人物情感。由此,通過繪本閱讀,幫助學生找到繪本閱讀的有效方法,并從閱讀聯系寫作教學,讓學生明白“說什么”“怎么說”“說具體”,提高繪本讀寫水平。此外,作為語文教學資源的重要補充,繪本的創意讀寫,還要充分將繪本閱讀體驗,與講故事、寫故事聯結起來,鼓勵學生從故事閱讀中,開發語言想象力。在繪本讀寫實踐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引入“角色”體驗法,讓學生從角色入情、入境,增強角色感,走進角色,與角色共鳴。學生在角色代入中,用眼睛去觀察畫面、用心去思考故事,用語言來表達想法,讓作文課堂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表。
總之,隨著語文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要認識到繪本閱讀與寫作融合的重要性,不斷從繪本中挖掘豐富的教育資源,引領學生從繪本閱讀、感知、體驗、欣賞、評價中,發展讀寫能力,促進讀寫融合。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