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次元文化在物質層面的超現實性和精神層面的創造性特征,使其成為當今青少年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二次元文化積極尋求與主流文化對話的契機,并創作產生了許多優秀的二次元文化作品,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與發展提供借鑒。從傳播角度看,二次元文化敘事方式加強了青少年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情感認同和自發傳播;從發展角度看,二次元文化的雙向交互方式和參與式生產方式促進了主流意識形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二次元文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發展;啟示
2019年6月,改編自墨香銅臭原著小說《魔道祖師》的網劇《陳情令》在騰訊視頻播出,并很快席卷各大網絡平臺熱門搜索。據2019年8月14日微博電視劇權威統計數據顯示:《陳情令》自6月27日開播,到8月14日完結,期間,共席卷微博熱搜榜173次,衍生話題多達650個,主題閱讀量突破170億,累計閱讀量850億。《陳情令》在成為夏季爆款的同時,更為無數觀眾打開了網劇背后的二次元文化世界大門。作為青年亞文化的一種,二次元文化與主流文化之間并非水火不容。近年來,二次元文化開始頻繁受到關注并以各種姿態進入大眾視野,影響社會生活。二次元文化積極尋求與主流文化對話的契機,使得其不僅成為當前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載體,又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創新提供借鑒。
一、二次元文化的特征
“次元”有維度和獨立空間的意思,“二次元”一詞即指包含長度和寬度的二維空間。后來,日本動畫、漫畫、游戲、輕小說愛好者為了將這四種文化形態(Animation、Comic、Game、Novel)所構筑的虛擬世界同現實世界區別,特意用“二次元”來指代,因此,“二次元”又常被稱為ACGN。從2008年開始,“二次元”逐漸成為ACGN愛好者進行身份認同的話語概念,他們圍繞“二次元”話題在網絡空間中開展的文化生產與文化傳播形成了“二次元文化”。二次元文化愛好者以ACGN為基礎構筑了作為精神家園的虛擬世界,相比較主流文化而言,其在進行文化生產時,更為注重個人的個性化表達和自身觀點的抒發,因而具有較強的超現實性和創造性。
(一)以虛擬世界為家園,具有超現實性
和以血緣、地緣、業緣為基礎構筑起來的人際關系不同,二次元愛好者利用網絡進行信息傳播與內容分享,吸引現實世界千里之外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與自己互動,由此產生以興趣愛好為導向的“趣緣社群”。“趣緣社群”最大的特點就在于這些二次元文化愛好者實現了關注從現實世界到虛擬世界的轉移,從而構筑起一個與現實完全不同的二次元世界。在二次元世界里,世界觀與價值觀由自己來建構,每個人都能擁有屬于自己的虛擬二次元形象,這個形象可能會與個人現實世界中真實的年齡、性別、性格存在差異,這使得許多在現實世界中缺乏自信、不善于表達的青少年在二次元世界中變得更加勇敢健談、幽默風趣。正是二次元愛好者這種以虛擬世界為精神家園的現象,使得他們自覺在二次元世界與三次元世界之間自覺筑起一道次元的壁壘,在“次元壁”的保護下,趣緣關系更加純粹緊密,相同趣緣社群中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觀認同。
(二)以個性化表達為追求,具有創造性
一方面,伴隨著互聯網興起而成長起來的青少年一代,相比較其他年齡層次的人群而言,他們更加熱切追求個性化表達。在二次元世界中,青少年隨時隨地可以享受一場精神層面的狂歡,他們能夠肆意張揚個性、表達觀點,而無需擔心旁人的指指點點,也能與其他趣緣社群成員展開互動并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成熟,互聯網正逐漸成為當前文化創作與傳播的主要載體,依托互聯網誕生的新媒介更加倡導個性化表達。準入門檻低、自媒體平臺涌現,使得人人都能成為創作者,而青少年作為其中最具有活力與創造性的群體,他們能夠最大程度上利用網絡提供的平臺與資源,有時甚至會通過類似“網絡直播”等“非主流”的方式進行二次元文化生產。目前,青少年正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身二次元網絡文化建設,他們創造性地對文字、圖畫、視頻剪輯等文化樣態進行二次加工或移植,并致力于從中表現充滿個性的自我。
合理利用二次元文化優勢,打破二次元文化壁壘,對于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度、促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起到良好借鑒作用。
二、二次元文化敘事方式提高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度
二次元文化敘事方式指的是“網絡空間中以ACGN等為主要展現形式的青年敘事呈現方式和青年話語表達方式”。而主流意識形態傳播不僅要看其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還要看群眾對其接受和認可程度,因此,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度必然包含著創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方式的要求。作為當前最受歡迎的青年亞文化代表,二次元文化正憑借富有親和力的話語表達方式愈發受到大眾的認可與青睞,同時也為促進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提供了借鑒參考。
(一)二次元文化敘事方式加強青少年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情感認同
身處和平年代的年輕人偏愛“小情懷”,對“宏大敘事”產生了距離感。二次元文化的敘事方式由于具有較強的情緒感染力,能夠打破傳統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宏大敘事與青少年小情懷的界限,在二次元文化領域引導青少年理性思考“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等崇高主題,很好地發揮了意識形態教育的功能。2015年,一部由軍迷網友“麻蛇”(林超)所創作的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簡稱《那兔》)播出,引發網友極大關注。《那兔》將中國近代以來一系列重大軍事和外交事件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一經播出,許多網友大喊“被萌哭”并紛紛成為“兔粉”,《那兔》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愛國主義題材動畫。《那兔》的火爆,使得二次元萌化敘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話語表達方式,它將空洞的說教轉化為“兔粉”集體的情感共鳴,在吸引軍粉觀看的同時,還吸引了大批日漫粉、古風粉,他們通過“彈幕”實時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熱情,掀起一股二次元民族主義熱潮。而《那兔》之所以能夠激發觀眾的愛國熱情,正在于其敘事方式經過了二次元萌化風格的處理與轉換,將嚴肅呆板的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具親和力和感染力,迎合了青少年受眾的審美需求,潛移默化地強化了青少年受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極大提高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度。
(二)二次元文化敘事方式促使青少年對主流意識形態自發傳播
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往往表現為灌輸式的理論傳播,因其趣味性不高、吸引力不強,使得學生在接受主流意識形態洗禮時收效甚微。和傳統意識形態教育相反,談到二次元文化,人們總能想到“新奇”“有趣”“創意”等特點,這是二次元文化能夠吸引青少年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進行意識形態教育時采取二次元文化的敘事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青少年受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態度由被動接受走向主動傳播。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作品就是為獻禮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推出的國創動畫《領風者》。《領風者》打破了教科書上馬克思絡腮胡的固有形象,轉頭以更加平易近人的筆觸將他塑造成為一名充滿熱情的青年學者和革命家,馬克思的形象從此在屏幕上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這種生動有趣的二次元文化敘事方式,使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灌輸,成為當前使用二次元話語表達方式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一次有益嘗試。青少年受眾在觀看動畫作品時,一方面已經潛移默化地受到了主流意識形態的熏陶與教化,另一方面,在他們呼喊“次元壁”被打破的同時,已經自覺點贊分享,自發成為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者。
三、二次元文化交互和生產方式促進主流意識形態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渠道日趨廣泛,信息生產有不再是少數掌握互聯網技術者持有的特權。青少年受眾可以自主選擇接收信息的內容、方式及終端,也可以成為信息傳播和生產的主體。這種信息交互和生產的情況在二次元趣緣社群中體現尤為明顯。
(一)二次元文化雙向交互方式促進主流意識形態創造性轉化
二次元文化興起催生了“彈幕文化”。“彈幕”是指觀看網絡視頻時屏幕上彈出的評論性滾動字幕,一般是觀眾在由感而發的情況下吐露的心聲,同時是觀眾行使話語表達權利的一種方式。學者胡智峰指出:“彈幕究其根本是一種依托網絡存在的文藝評論形式,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互聯網交往方式與民間文化創造方式”。通俗來說,在視頻播放結束后進行評論是傳統的網絡視頻評論方式,很有可能使觀眾觀看視頻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即時性感想因沒能及時抒發而被抹殺。對于觀眾而言,彈幕的出現使得他們能夠隨時隨地發表感想,甚至可以就某一情節與其他觀眾“隔空喊話”,極大增強了視頻觀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對視頻制作者而言,彈幕的出現使他們能夠及時獲悉觀眾的觀看感想,并在彈幕中與觀眾實時互動。彈幕模糊了年齡、職業、階層間的界限,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真正實現了不同群體間的友好交流、平等對話。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和團體加入了“彈幕大軍”。如以“共青團中央”為代表的官方媒體近幾年紛紛入駐B站(Bilibili,嗶哩嗶哩視頻網站簡稱),并憑借貼近二次元群體的話語方式,成功吸引了大批二次元文化社群中的青少年粉絲關注。“共青團中央”自稱“團團”,并宣稱“青年在哪里,團團就在哪里”,與青少年之間展開形式豐富、語言親切的互動,這種平等的姿態使得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灌輸,青少年在與官方媒體進行彈幕、評論的雙向交互中自覺堅定了理想信念。
(二)二次元文化參與式生產方式促進主流意識形態創新性發展
虛擬網絡社區的完善使得越來越多用戶投身其中進行文化創作,如作為二次元文化基地的B站現已不僅僅是一個視頻網站。伴隨著UP主育成計劃推進,許多B站成員開始利用網絡參與到文化生產與創作中去,誕生了大量內涵豐富、形式新穎的文化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包含原創,還包括對已有視頻、文字、廣播劇等素材進行解讀或重構形成的獨立于元媒介文本之外的“依附性文本”。以B站的國創區為例,這一區域除了包含官方出品的番劇之外,還包括大量UP主在拆解原視頻后,重構出來的不同主題的依附性文本,如“單人cut系列”“劇情解讀系列”等。這些經過UP主重新剪輯、拼貼組合后形成的短視頻,可以是對原視頻的補充,也可以是對原視頻的重組或其中某個文化特征的突出。依附性文本創作是用戶在充分把握元媒介文本的深刻內涵與價值觀基礎上,基于自身情感體驗,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與敘述習慣呈現出來的,能夠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如國創電影《哪吒之童魔降世》,重塑了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并引發二次元用戶的創作熱情。他們基于自身對這部國漫所反映出來的傳統文化內核的理解,推出系列劇情解讀視頻、同人劇情剪輯、同人畫作創作和同人文本寫作,以一種更為主動的姿態去接收電影所表達的價值觀。
二次元文化與主流意識形態之間存在“破壁”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二次元文化憑借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互動創作方式,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與發展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林品.何謂“破壁” “破壁”何為 [ J].中國圖書評論,2018(08).
[2] 王賢卿,董扣艷.網絡二次元敘事對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力的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05).
[3] 長余.“宏大敘事”還要不要 [N].人民日報,2016-12-21.[4] 趙菁.愛國動漫《那兔》粉絲群像與“二次元民族主義”[J].文藝理論與批評,2019(05).
[5] 王巧玲.新媒體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的“二次元”嘗試——以動漫《領風者》為例[J].出版廣角,2019(10).
[6] 胡智鋒,鄧秋實.彈幕:互聯網時代文藝評論的價值延伸[J].未來傳播,2019(03).
[7] 谷學強.破壁與融合:二次元場域空間下傳統文化的生產與重構[J].學習與實踐,2019(04).
作者簡介:王玉潔(1995—),女,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