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作為第一個提出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國家,前蘇聯的成功與失敗都值得我們研究。我們要深入研究前蘇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教訓,給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以啟示,不斷完善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關鍵詞:前蘇聯;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前蘇聯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完成了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無論從其取得的成就還是產生的影響來看,前蘇聯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如今前蘇聯作為一個整體已不復存在,但是前蘇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驅,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對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有著重要意義。
一、前蘇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訓
前蘇聯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擔當著鞏固前蘇聯社會主義政權的重要角色,它的積極之處是我們需要借鑒學習的。但是,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前蘇聯危急存亡之秋,其思想政治教育沒有發揮任何挽救功效,反而產生了一種近乎于催化劑的反作用,諾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分崩離析,這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一)意識形態的偏離
十月革命后的蘇俄,有著蓬勃朝氣,雖然不時犯錯,但不斷總結錯誤,意識形態上牢牢把握著馬克思主義這個主流意識形態。但是前蘇聯最終失敗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偏離。在前蘇聯幾十年的建設過程中,前蘇聯領導人始終沒有意識到意識形態的重要性。斯大林時期的前蘇聯,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個人崇拜,獨斷專權,文化控制等等手段,都嚴重危害了國家的健康發展。到了赫魯曉夫執政時期,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推翻了個人崇拜之后的個人崇拜之風不滅反長,動搖了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到了戈爾巴喬夫以后,前蘇聯的意識形態已經從一個極端偏離到了另一個極端。戈爾巴喬夫推行"政治新思維",倡導民主社會主義,取代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指導地位。西方的價值觀念隨后泛濫在前蘇聯境內,嚴重沖擊了前蘇聯人民的價值觀念,使得人民群眾的價值觀念被嚴重沖擊,共產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名存實亡。
(二)內容方法的僵化
前蘇聯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黨自身建設的不到位,從源頭已經出現了問題,導致在其實行時的內容方法也出現了問題。隨著前蘇聯的發展和世界形勢的變化,前蘇聯思想政治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新情況新問題。由于在斯大林時期就具有的思想控制傳統,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盛行,前蘇聯共產黨在實際的社會實踐中嚴重脫離了人民群眾,忽視了人民群眾的接受程度,只知道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理論,批評資本主義的腐朽與殘酷,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繁榮完全視而不見,其結果就是在八九十年代當戈爾巴喬夫實行"新思維"的時候,人民本就不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被"自由、平等"等西方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迅速替代。前蘇聯共產黨卻長期忽視了基層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不重視思想上的引導,最終讓人民群眾迷失了方向。
二、前蘇聯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作為在前蘇聯后面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務必要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從前蘇聯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為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價值借鑒。在總結過前蘇聯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誤之后,結合新時代出現的新條件新形勢,主要有兩方面的啟示。一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二是注意發揚創新精神。
(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
審視前蘇聯的發展過程,腐朽僵化的體制和落后單調的模式是限制了前蘇聯發展前進的桎梏。在前蘇聯的最后時期,領導人完全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后,前蘇聯也隨之分崩解析。有著這前車之鑒,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切實吸收前蘇聯的優秀成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事實上,中國也做到了這樣。在前蘇聯犯錯誤的同時期內,中國由于深受前蘇聯影響,曾經也在理論建設上蒙上了一層非馬克思主義的色彩,給黨的建設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后果。但是,中國共產黨很快就沖破了前蘇聯的陰影,以嶄新的風貌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重視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前蘇聯給我們的教訓,我們應該銘記。
(二)注重發揚創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堅持著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原則,應該根據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條件,產生的新問題來調整。前蘇聯在這方面并不成功。即使前蘇聯領導人有了改革的行動,但盲目沒有根據的改革,簡單又不切實際的措施反而加劇了人民對于國家的負面情緒,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后,內容的空洞與形式的粗糙單一,最后加劇了前蘇聯解體。中國共產黨也曾犯過錯誤,在建國初期“以蘇為鑒”、“以鄰為師”的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簡單粗暴,注重形式。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改革開放的展開,中國開始把學習的眼光面向全世界,博采眾長,為改革開放后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對著如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要注重發揚創新精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完善學科體系,改進方式手段,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等觀念,適應時代發展潮流。
參考文獻:
[1] 田克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立新.前蘇聯人的思想演變與前蘇聯劇變[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00(04).
作者簡介:王金躍(1994—),男,安徽亳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