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悅 張峰 王書云
摘 要 “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學專業的必修專業課,也是一門實踐理論緊密結合的課程,由于課程內容繁多松散、知識點掌握較為困難。根據多年的綜合性院校中藥學專業的教學經驗與積累,結合學生學習狀態、自學能力和中藥鑒定學課程特點,借助網絡信息技術,開展多種形式、多元化的“中藥鑒定學”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以期為其他高等綜合性院校開展“中藥鑒定學”教學方法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中藥鑒定學 網絡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慕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12.076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is a required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hinese pharmacy, and it is also a course closely combined with practice and theory.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in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d with students' learning statu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arious forms and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other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MOOC; reform
“中藥鑒定學”是中藥專業必修專業課之一,這門課主要任務是制定中藥材標準、辨別中藥材的真偽優劣、發掘中藥遺產、擴大藥源等,保證中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系統學習傳統中藥鑒別的理論和方法是學習“中藥鑒定學”的基本要求,同時結合現代自然科學的知識和技術方法,幫助解決中藥品種真偽鑒別和品質優劣評價等問題,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中藥專業的特點。所以,教好“中藥鑒定學”這門課,對提高中藥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也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各種網絡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以慕課為代表的新型教育模式已經在國內外高等教育體系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慕課契合了當前疫情下網上教學的新需求,轉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面對面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高度關注自主學習的教學形式。[1]傳統中藥鑒定學教學模式與方法是學生圍繞老師“教”的內容被動地“學”,由于中藥鑒定學知識點就是重點中藥的來源、產地、性狀特征、粉末特征、橫切面顯微特征、有效成分檢測方法和相關鑒定手段,以及藥材市場上真偽優劣的鑒別,所以課程內容較為松散、繁多、邏輯性不強等問題,學生們都反映記不住。傳統的“教”與“學”方法阻礙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對課程不感興趣, 制約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嚴重阻礙了專業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如何讓課程教學更具有趣味性、靈活性、多元性和自由性,讓學生們快樂地參與到教學當中,不再覺得課程內容枯燥乏味、難以記憶;不再為應付考試而硬性記住。
作者結合十多年來在綜合性高校專業課教學經歷和實踐經驗,提出了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綜合性院校中藥鑒定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旨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為我校中藥學專業的教學改革提出理論基礎。
1慕課導入的教學方法
在課前自主學習階段,任課教師起引導作用,以慕課為主要線上學習形式; 將中國大學 MOOC、學堂在線、優課聯盟等慕課平臺推薦給學生,學生自己選擇一個慕課平臺,進行線上預習或者線上復習;通過前期慕課自主學習反饋的情況,以問題為導向,組織教學內容,如: 整理知識點、解答問題、隨堂討論等; 由于慕課講解的知識點較為集中,不全面,在課堂中,應全面補充知識點,整理核心知識點,介紹前沿研究。課后使用騰訊會議平臺,則有的放矢的進行知識總結和小測驗等形式,并組織課后在線交流,期間可以加入“思政元素”,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不同的感官參與學習,獲得不同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方法,從而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2]
2 實物教學導入的教學方法
實物教學將理論講解與實物接觸相結合,指導學生觀察辨識中藥實物,根據理論描述找到每一種中藥的關鍵鑒別特征,培養學生從視、聽、味、嗅、觸等多方位認識、學習中藥,加深知識點印象,培養學生識藥和辨藥的專業能力。[3]課后鼓勵學生到學院的中藥材標本館參觀學習,將課堂講授的中藥再重新溫習和認真辨識。此外,將中藥學專業以宿舍為單位分組,每組發放一個藥材盒,每個盒子里擺放12種中藥材,每組定期輪流交換藥材盒,使學生在線上、線下學習時,藥材在手,心中有數。
3學生講座的創建
將任課教師主講形式逐漸摻入學生講解環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升自我價值的認識。開課初期,以學生分組的形式,每組自選一個藥材進行講解。鼓勵介紹自己家鄉的道地藥材,借助網絡平臺收集資料,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每組輪流講解,每次課由一組學生介紹選定的中藥材,采用實物講解,介紹內容包括產地、性狀、顯微特征、理化特征、真偽鑒別、藥膳、種植基地等方面,中間可以穿插網絡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最后由任課老師總結,進行補充說明或者糾正錯誤,并建立一套評分標準,設定評分標準為10分制,圍繞口齒伶俐、表達內容準確、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制作幻燈片精致等方面打分,這個分數可以作為平時成績,最終計入期末總成績。這種評分規則可以督促學生認真準備,提高講解質量和效果。
4規則游戲導入的教學方法
規則游戲是指教師根據教育、教學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標設計游戲,旨在促進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每個學期的中期階段,引入一些規則游戲,根據課堂內容設計游戲,提高教學效果。以組與組之間的游戲競賽形式進行,比如限時猜藥材、限時辨圖(藥材圖、顯微圖)識藥材、限時實物藥材辨認等游戲。游戲形式可以設計如下:①限時猜藥材即在限定時間內一個同學根據老師給出的十幾個中藥進行性狀的描述(描述中不能帶有藥材名稱的字眼),另外兩個同學根據描述特征猜出藥材名稱,在限定時間內猜對中藥材名稱越多,代表這個組的分數越高。
②限時辨圖(藥材圖、顯微圖)識藥材,即幻燈片上呈現幾個藥材圖片或者藥材橫切面顯微圖或者粉末顯微圖,讓一組同學在3分鐘內猜出藥材名稱。
③限時實物藥材辨識游戲,即擺放幾組藥材,每組同學選擇一組藥材,在限定時間內快速說出中藥材名稱,這個游戲也可以在實驗課上進行。
通過以上游戲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好勝心,提高學生上課熱情和學習主動性。[4]
5虛擬仿真實驗導入的教學方法
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的各種虛擬實驗環境和實驗內容,讓學生感覺像在真的實驗室中操作預定的實驗。[5]通常在實驗課開始的時候,學生可以先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進行虛擬實驗,然后采取包括“翻轉課堂”等形式的集體答疑,最后再由學生自主操作實驗,這樣教師的角色從講授者轉變為啟發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我們學院已經搭建了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并對學生開放,提供包括基本實驗操作訓練、根及根莖類藥材實驗、皮類藥材實驗、花類藥材實驗、果實與種子類藥材實驗以及綜合性實驗等的多個虛擬仿真實驗。學生也可以選擇自由時間,通過校園網登錄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進行實驗的預習和復習。這種虛擬仿真實驗配合實際的實驗課程學習,取得的學習效果遠遠優于“中藥鑒定學”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
6 學生反饋意見的收集
一個新形式教學方法是否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以學生的反饋意見是至關重要的,為下學期課程教學方法的完善,提供關鍵依據。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全面客觀收集聽課學生的意見,是一個簡便快捷、行之有效的辦法。通過本學院2017級中藥專業35名同學的匿名問卷調查,整理收集的意見見表1,根據統計結果,發現學生很歡迎課堂中導入游戲和學生講解藥材等環節,并且大部分學生認同這類活動對藥材的理解記憶有幫助。
7 結論
中藥鑒定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所以在教學中必須關注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改革既保留了線下傳統教學可控性、教學信息量大的教學模式,又引入知識獲取便捷,突破時空界限的線上教學,并結合多元性的教學方法,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又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動手能力,特別是對中藥真偽和優劣鑒別以及實踐應用能力,達到中藥鑒定學人才培養的目標。
河南大學校級教改項目:HDXJJG2018-143
參考文獻
[1] 周喜,張超,韋妹成.以慕課為背景的有機化學融合教學[J].山東化工,2020.49(8):248-249.
[2] 陸葉,劉春宇,陳重,吳文倩,陳晶磊,陳韶華.打造“中藥鑒定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之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7):204-205.
[3] 楊青山,彭代銀,姚強,謝冬梅,張明生.實物教學在中藥鑒定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8(5):86-87.
[4] 蔣春峰.合理運用游戲上好信息技術課探研[J].成才之路,2017(28):66.
[5] 凌玉,李念兵,羅紅群.慕課和虛擬仿真在物理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5):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