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艱苦的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積累的精神財富,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新時代紅色文化的教育活動備受黨和國家的關注,高校作為人才的培養基地,秉承著育人的使命,有義務將大學生培養成高素質人才。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建設,將紅色文化賦予時代意義,有助于堅定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更好傳承下去。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教育;教育平臺
一、紅色文化的德育價值
大學生經歷了高中緊張的學習,他們的身心都比較放松,有的學生甚至認為大學就是玩,在這個網絡時代泛濫的今天,對于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而言,充滿著誘惑,他們的思想比較單純,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比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對于歷史真相認知錯誤,這樣會導致他們的價值觀偏頗。
紅色文化是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他們熱愛祖國,勤勞勇敢,團結友愛,給大學生以正能量,可以增加大學生們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抵制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的誘惑。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課堂,不僅僅能夠豐富思政課堂內容,還可以豐富大學生們的情感,通過豐富的紅色文化理論知識,更具說服力,通過生動真實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們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以及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團結力,將獨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通過思政課堂向大學生們傳播,既能夠教書育人,還能夠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提升大學生們的德育素養。
二、將紅色文化升華,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有機結合
紅色文化應該貫穿于課堂教育的始終,不應該僅僅體現在思政課堂上,也要結合專業課程,給予學生們紅色文化的灌輸,因此高校要深入挖掘學生們所學專業蘊含的思政內涵,將職業素養以及思政素養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們而言,教師們就可以向他們介紹商業文化,聯系到商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讓學生們了解專業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與專業素養;對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們而言,教師們可以突出工匠精神,結合當今時代背景重點展開,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工匠;對法律專業的學生們而言,教師們就可以結合該專業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發展前景向學生們重點講解,講述一些我國法律體系的形成史等,點滴灌輸紅色文化,了解專業課的同時也認識到了紅色文化,形成了思政素養。
三、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打造豐富的思政教育平臺
(一)借助校園媒體,打造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今的大學生們都是適應時代潮流的弄潮兒,他們善于把握新事物,微信、微博等平臺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在傳統校園官網媒體上打造自媒體平臺,建立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們推送紅色文化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當然傳播的形式也要新穎,能夠吸引學生們的目光,可以通過漫畫形式講述紅色故事,讓學生們更加感興趣,或者制作短視頻將所要表達的內容用簡短、深刻的語言表述清楚,讓學生們明白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擴大其思政教育的影響力。當然還要做好監督機制,凈化網絡環境,讓大學生們的心靈不被污染。
(二)通過理論學習,打造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理論學習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可以豐富學生們的眼界,拓寬他們的思路,因此,理論學習平臺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每月設定理論學習日,理論學習日那天要做足準備,可以圍繞當今的時政熱點、黨建知識以班級為單位,讓班級里的學生們汲取理論的養分,精神的洗禮。也可以在新生進入大學開展軍訓時,滲透紅色文化,設立每日紅色課堂,由教官教學生們唱紅色歌曲,誦讀一些紅色故事,軍訓這一環境下更能烘托學習氣氛,提升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提升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品質。
(三)借助第二課堂,打造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因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興趣愛好,有時候只是依靠思政課程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紅色文化教育效果,這時候就可以依托于第二課堂,因為第二課堂的形式多姿多彩,更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掌握所學知識。可以根據學生們的認知,制定學生們閱讀的紅色文化書單,組織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像《紅巖》《林海雪原》《保衛延安》這些書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不斷成長與壯大中的經歷,能讓學生們得到精神上的洗禮。紅色講座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講座可以優化學生們的知識結構,紅色講座能夠將老一輩的革命歷史與當今實際很好的結合到一起,讓大學生們感知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堅定大學生的理念信念,豐富他們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利用紅色節日,給予學生們儀式感,這樣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在八一建軍節、七一建黨節或者是國慶節等,在大學校園懸掛橫幅,宣傳紅色紀念日標語,加深學生們對這些節日的認識,重溫紅色歷史故事,渲染校園文化氣息。
(四)通過社會實踐平臺,打造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高校應結合紅色歷史,為學生們構筑紅色文化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地方的特色文化資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比如湖南省有毛主席的故居,廣西壯族自治區有百色起義紀念館,江西省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等,這些都是紅色文化的社會實踐平臺等。教師們可以帶領學生們開展紅色調研實踐活動,參觀這些紅色遺址、親身感知紅色回憶。專業課教師們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專業特點為學生們講解與他們所學專業有關的歷史故事,結合時代需求向學生們分析自身專業的發展趨勢,加深學生們對專業課認知的同時還能將愛國主義根植于學生們心中。
(五) 創設校園環境,打造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平臺。校園是學生們平時生活與學習的地方,不失為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不管是宿舍樓還是辦公樓,或者是校園操場、餐廳都可以作為紅色文化宣傳的場所,因此高校應該在這些場所中布置紅色元素,讓學生們經過的每個地方都能留下紅色文化的足跡,通過創設紅色文化校園環境,構筑紅色文化學習氛圍,以景育人,通過歷史文化故事激勵學生們不斷前行。可以在餐廳背景墻或者是校園公告欄上張貼英雄人物,介紹紅色歷史,通過真實的展示讓學生們熟悉紅色文化,根植于心,也可以在校道上建雕像,讓大家隨時能夠瞻仰到英雄人物的模樣,讓這些榜樣陪在大家身邊,激勵大家前進。
結束語
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離不開優秀的思政教育團隊,這就要求高校重視思政教育團隊的培養,秉承紅色精神,通過優秀的教師隊伍將紅色文化傳承下去。定期組織教師們赴紅色基地去學習,重溫紅色精神,重走紅色革命路線,親身體驗紅色精神的難能可貴,發自內心重視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堅定廣大高校工作者們的理想信念,為今后高校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 鄭柏松,馮愛利.紅色文化融入高職學生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及實踐路徑[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2(03):40-43.
[2] 卞成林.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社會科學家,2020(05):9-13.
[3] 郭明凈.大數據視域下地方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20,34(01):71-75.
[4] 張萍萍.試析紅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徑[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03):162-163.
作者簡介:陳園(1983—),女,湖南長沙人,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辦主任,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黨建、思政、計算機、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