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麗
摘?要:當學生從小學階段步入初中的大門之后,學生學習的科目會驟然增多,學習的難度也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所以學生在初中開始階段學習的時候會有一些力不從心,因為學習的知識太多,要做的習題也更多,因此經常在課堂上出現學生厭學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教師應該對學生出現這樣的狀況給予理解,并努力通過改變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以舒適的心態去學習,在得到放松的同時學習到的知識也沒有打折扣。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樣教學;多媒體教學;情景式教學;游戲化教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多,因此提供給教師講授知識的教學形式也可以根據課堂內容進行各種變換,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常有常新,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某一種教學形式感到厭煩,從而對學習語文知識失去興趣。比如利用班級里的多媒體設備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視文章的情況進行情景教學等等。本文筆者依據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對初中語文課堂中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
一、多媒體教學方式
當社會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學生的學習形式和教師教授知識的方法也變得更加多樣,而教師在課堂上對科學技術的運用進行教學就可以是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如果在課堂上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料展示和描述事物的樣子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展示性來對資料進行復制,讓學生在課堂上即使不用教師講述也能夠在屏幕上看到課堂上教學所需要的各種資料;能夠在教師想要展示給學生一段視頻或者是圖片的時候不用外加任何設備,便可在多媒體上播放出來,既方便了教師在課前為課堂所做的準備,也為學生能夠直觀地學習到知識提供了條件。
例如,在學習《黃河頌》這篇課文的時候,本篇課文講授的是作者對黃河的贊美和面對黃河時被它的雄偉氣勢所震撼的感情,但是因為很多學生沒有親身見過黃河,并體會不到黃河的那種氣勢以及作為中華民族精神象征的含義,更體會不到教材編寫者采用這篇文章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黃河的圖片以及它在流動時所發出滔天浪打聲音的音頻,甚至是黃河經歷了這么多年來的變遷歷史,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既能被黃河本身的面貌所打動,也能夠被作者所描寫的《黃河頌》所震撼。
二、情景式教學模式
學生在長時間使用一種新鮮的教學形式之后,也會為這種教學形式的長期使用而煩躁。因此教師應該根據課文的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有新鮮感,才能仔細認真地投入到課堂之中進行學習。而教師在遇到有些枯燥但是以人物對話為主的課文或者是一些有趣的故事性文章時,就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學的方式對學生教學,能夠讓學生完全沉浸在課堂教學氛圍之中,體會到課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可以把學生拉入對知識深入理解的境界中去。
例如,在學習《最后一課》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通過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提前整理,了解到本篇課文是對愛國主義的強烈贊揚。雖說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點枯燥,但本篇課文的形式多數是以對話為主,并且課文中對人物的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都很細致。所以我在課前要求學生對本篇課文進行預習,并分成小組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話劇編排,在課堂上向大家展示出來,并讓觀看的學生形成評委團給不同的小組進行打分,看哪一個小組所表演的話劇更能吸引學生的情感,也能夠更直觀地表達出人物對國家的熱愛。我通過讓學生使用這樣沉浸式教學的形式,使學生被文中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所打動,以體會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三、游戲化教學模式
游戲化教學模式是學生在課堂上以看到其他學生互動為樂,并且在學習了其他科目之后大多以疲憊的身軀來迎接這門科目的學習,只有放松的環境也就是讓學生做游戲的形式來進行課堂的講授,才有可能拉回學生的思緒。因此我會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實時預判,讓學生在課堂上即使是疲憊的大腦神經也能夠被我新鮮的教學形式所吸引,以抖擻的狀態去面對我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達到最好,能夠對我所講授的知識進行全面吸收理解。
例如,在學習《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的時候,本篇文章的內容較長,故事性也比較強,我抓住本篇課文中知識點較多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以問答的形式上課,并會為答對題目的小組加分,看一看課堂的最后哪一組的成績更好。例如提問:本篇內容回憶了我與長媽媽在兒時相處的哪些生活片斷?又能夠從中看出長媽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預習之后使用搶答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問題回答。我在課堂上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使本堂課成為一場游戲的追逐賽,讓學生在課堂上因為想要比別人做得更好而認真地思考問題。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課堂中應該抓住初中學生學習的特點,初生學生學習的科目過多、學習任務也一下增大,因為繁重的課業負擔沒有多余的娛樂時間而經常在課堂上提不起興趣,并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進行逐個擊破。在課堂上運用多樣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既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快樂學習,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地吸收本堂課該學習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殷立明.淺談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
[2]周鳳英.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