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強
摘 ?要:現階段下的教育環境鼓勵教師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擴大課堂資源。通過課外閱讀,打破教學內容的限制,為學生打開從外界獲取知識和信息的大門,提高了閱讀理解能力,并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閱讀情感,創新性地進行閱讀實踐,以突出當前漢語教學改革的特點和優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探究
加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課程知識,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并通過長期閱讀積累來增強綜合技能。因此,小學階段下的語文教育應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加強閱讀指導,增強閱讀效果,重視閱讀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一、結合實際情況,推薦閱讀材料
小學階段下學生通常閱讀能力較為低下,也不能夠獨立地完成相對應的學習任務。如果沒有老師的耐心指導,學生也很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對于文章內容進行全方位的閱讀,并提升他們的閱讀質量。所以教師在推動課外閱讀課程內容的時候,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開展,讓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從課外閱讀書籍中汲取知識,提升其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并加強在課外閱讀中的寫作素材積累。此外,教師需要能夠注意,課外閱讀從來不是獨立于學生所開展的,在推薦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技巧,并適應語文課程開展的內容和要求,適當擴展學生的知識范圍,以此實現學生對于課外書籍的有效閱讀。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完成《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節課程后,可以結合文章內容來為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同時教師需要能夠保證這節課程內容能夠充分地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實現對于學生的有效推薦。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導下對于《安徒生童話》進行拓展閱讀,實現學生自身能力的累積。這樣通過對于課外讀物的有效拓展,讓學生的閱讀內容從課堂之上自然地過渡到課外,不斷鞏固學生在課程中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從而實現學生自身閱讀技能的提升。
二、明確教學目標,保障閱讀質量
為了能夠讓課外閱讀在學生之間更為有效地開展下去,需要能夠對于課程書籍本身的內容進行深度解析,讓學生能夠在課程之中實現對于書籍內容的有效閱讀,保障課外閱讀的質量。無論是在課堂閱讀還是課外閱讀中,最終目的都是通過廣泛閱讀和深入理解來實現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水平,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需要輔導學生通過嘗試不同的閱讀方法,以增強他們的閱讀積累。其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吸收營養,實現課外閱讀的教學目的,并通過課外閱讀應對課堂上知識的擴展和應用。因此教師需要能夠在課外閱讀的拓展中明確其中的教學目標,保證閱讀的實際成效。
例如,由于小學生在現階段下生活經驗較為缺乏,知識的理解程度不高,在閱讀中缺乏情感體悟。因此教師在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首先需要能夠對于文章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經歷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大體的理解,從而能夠體會到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情感,保證課程能夠順利地開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的明確,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知識內容的累積,活躍學生思維,實現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有效應用。
三、豐富實踐方式,活躍閱讀思維
課外閱讀活動僅僅依靠學生難以取得期望中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課程開展中需要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組織與引導作用,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教師在課程中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語文閱讀活動來引導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知識內容的有效學習,實現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需要能夠對于班級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習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梳理,以此作為基準來組織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通過教師對于學生開展的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深入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啟迪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實現學生語文閱讀技能的提升與發展。因此教師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需要能夠充分發揮課外閱讀活動的作用。
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會”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交流彼此間的閱讀情感體驗,分享自身的閱讀方法,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身的閱讀積極性和參與興趣,并在課外閱讀中樹立了對于語文課程學習的欲望。此外,可以經常組織基于閱讀為主題的插畫活動,以便我們可以利用課外閱讀的內容來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完成工作,并獨立選擇有趣且有意義的內容進行繪制,小組之間進行內容整合和編輯,設計插圖、內容的制作。課外閱讀和動手活動的充分結合不僅可以通過交互式學習增加樂趣,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學習技能。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下的語文教育應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加強閱讀指導,增強閱讀效果,重視閱讀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滕健美.課外閱讀:讀出語文精彩世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外閱讀初探[J].考試周刊,2020,(34):57-58.
[2]王小能.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0,(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