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玲
摘?要:在全面落實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青少年法治教育機制的大好形勢下,以建設德育課程為思路,從挖掘語文課中法治元素為起點,探索法治項目式課程開發,強化課堂陣地建設,讓法治教育守護學校一方凈土,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本文對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德育;小學語文;教學
引言:
德育滲入在現如今教學改革中被廣泛關注,德育滲入其實就是將道德品質的教育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比擬的,語文的教材大多都是喜聞樂見、感情豐富同時擁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優秀文章,因此將德育滲入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能夠有效地培育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質。
一、通過交流的方式將德育教育滲入語文課堂中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講臺前一味地進行課本的講解,而學生根據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記錄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目前的教學發展來說存在非常多的缺點。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中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的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無法充分地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想象和思考,長此以往,只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而通過在語文課堂中借助溝通交流的方式,將德育教育理念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頻繁。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和學習情況,然后對教材方案進行及時的優化和調整。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語文的學習。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小視頻來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充分地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將看過小視頻后的感想大膽地說出來,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再進行課堂的教學,讓學生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不僅能夠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也能夠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二、借助課后作業將德育教育滲入語文教學中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課堂上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學會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課后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內容的一個延伸,也是鞏固學生知識的一項重要活動。借助課后作業將德育教育滲入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課上的德育教育工作讓學生的德育素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課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德育教育素養,也是為了對課上所教育的內容進行更好的鞏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這一節課的內容時,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不僅讓學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司馬光的精神和品格。而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去查找相關的小視頻,然后將觀看視頻后的讀后感寫到作業紙上,或者課后再去閱讀該篇文章,將讀文章過程中的感悟寫到作業紙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體會到司馬光的精神和品格,從而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
三、通過作文教學和社會實踐滲透德育
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不僅是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過程,也必然是思想受教育的過程。因此,作文教學也是教師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作文來源于生活,教師的作文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必須延伸到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因此,我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享受生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比如,在學校組織的“聆聽窗外聲音,共筑碧水藍天”的春游活動中,我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樹一花,細細感受大自然。這樣,學生既能寫出生動又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鍛煉了寫作能力,又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師的德育目標也順勢達成。又比如,我倡導學生利用節假日到敬老院送溫暖,三八節和母親節幫媽媽做一件小事,為貧困學生獻愛心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緊扣課題,介紹背景
在教學中,教師可從課題和時代背景入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其在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的過程中接受崇高思想的洗禮。如在教授《長征》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主查閱長征資料并了解其時代背景,再引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性學習,思考如下問題:在長征中,紅軍遇到過哪些困難?面對困難,他們是怎樣取得勝利的?你讀后有什么感受?接下來,我在課堂上播放了有關紅軍長征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長征環境的惡劣,體會紅軍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最后,我帶領學生回歸課本,讓學生大聲朗讀詩歌,邊讀邊思考。如此,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接受了緬懷先烈、珍惜幸福生活的教育。
五、借助實踐活動完成德育滲入
多種多樣的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使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接受優秀品德的洗禮。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需要利用實踐活動中所蘊含的有關思想道德教學的元素,順水推舟,對其進行利用,使語文課堂的實踐活動可以變成給學生提高良好德育教育的機會。比如在完成《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學習后,老師指導學生依據這些步驟參加到課堂的實踐活動中來:首先,以《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中優美的景色實現激趣的引入:桂林山水是這樣的壯美多嬌,我國景色優美的山水正等著我們一個一個地去欣賞,并且這樣的美景其實就在自己身邊,也就是自己的故鄉,同學們能夠跟隨家長到外地去旅游,也能夠前往家鄉的旅游景點去一覽美景。其次引導學生談一談自己在欣賞完優美景色之后的感悟,同時指導學生由“我眼中的美景”作為題目進行寫作。最后,指導學生按照自己寫的作文完成配畫,一起協作完成一本關于“我眼中的美景”為題目的優質作文本。如此一來,能夠更好地帶領學生開展一場美景游覽活動,使學生在欣賞國家壯麗山河的美景時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結束語:
總而言之,德育滲入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為了確保課堂教學質量,使學生可以全面健康地成長,老師不可以僅僅局限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有效地利用課外的閱讀以及課內的作業來完成德育滲入。
參考文獻:
[1]洪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教育科學,2019,35(01):43-47.
[2]周忠.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華夏教師,2018(33):45.
[3]任靜.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探析[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