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科文
摘 ?要:近些年來,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課程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增多,發揮的突出作用有目共睹,備受廣大師生認可。微課資源開發與實踐,是微課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只有做好了微課,保證了微課內容質量,才能充分發揮微課的教學優勢。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實踐,不斷總結、反思,優化微課教學效果,以輔助小學數學教學。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實踐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運用;實踐研究
引言
微課時間短,容量大,學生既可以在上下學途中就完成了觀看,也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學習,還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家長及老師比較認同,配合度高,完成情況佳,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一、小學數學課程特點
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知識抽象,呈現形式直觀,而小學生抽象思維有待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抽象邏輯的知識。另外,小學生心智發育尚未成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在數學課堂中學習材料呈現的直觀性就顯得至關重要。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被動式學習、教學方法單一化和教師積極性低等不足,制約了學生主動性、個性化和創造力的培養。皮亞杰將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幾個具有質的差異的連續階段,即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認知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建構過程,每一階段都是前面階段的發展,又為下一階段發展打下基礎。皮亞杰認為具體運算階段(7歲-12歲)的兒童“形成概念、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都必須與他們熟悉的物體或場景相聯系,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而形式運算階段(12歲左右)的兒童的思維“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應用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而微課恰好能夠滿足這兩方面要求。第一,創新教學形式。微課教學形式新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創新課堂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突破傳統的板書+口語講解的單一化模式,構建新型的教學形式。第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新課程改革提出生本理念,把學生視作課堂的主人。而微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擁有一定的學習自主權,可以隨時隨地利用微課自主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綜合以上兩個方面,微課可以創新小學數學教學形式、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是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必然選擇。微課具有極強的融合性,可以把多種教學資源以視頻、音樂、圖畫等多種形式動態地呈現出來,使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生動有趣,適應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能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小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積極進行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實踐。
三、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實踐研究
(一)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有效性運用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不僅能夠有效保障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素養。教師科學有效地幫助學生對于即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有效性預習,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有助于學生課堂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科學地掌握學習方法,有效增強其個人素養。因此,在小學數學知識與技能教學中,教師不妨積極利用微課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授學生鐘表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在講授相關知識之前,可以先對簡單鐘表制作以及鐘表知識等進行整合分析,并制成相關的視頻發給學生們,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內容以及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復習,進而明確自己已經掌握的和未掌握的,從而為在課堂上進行針對性地學習和研究做好準備。教師還可以構建一個網絡交流平臺,讓學生就預習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素養。
(二)微課應用于課中,優化知識演繹
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只是初步了解和認識課堂所學內容,對數學知識的科學探究和深度學習還需要在課堂演繹中完成。有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微課資源豐富多彩,合作探究、知識講授、鞏固提升、課堂總結等各個教學環節都可以找到有效的微課資源。教師要明確微課資源的應用目的,在課前準備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在知識理解和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搜集和準備不同情況下合適的微課資源,以便根據學生課堂反饋情況,利用微課資源為學生搭建思維平臺,對學生知識理解、問題解決的薄弱點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特別是處理一些抽象性較強的難點問題時,將微課作為知識演繹的有效補充,以進一步增強學生課堂情感體驗,簡化數學知識理解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堂學習內容。《分數除法》是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該章節的學習效果甚至會成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一大分水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教師利用微課展開重點內容解讀。微課內容以問題為導入:算 的計算結果是多少?用長方形涂色部分對比來演示問題解決過程。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均分為10份,一個長方形涂色其中9份,另一個長方形涂色其中3份,學生可以直觀認識到第一個長方形涂色面積是第二個的3倍,從而得出算式答案為3。接著,微課形成新的問題:能不能聯系學習過的倒數知識解決問題呢?一番視頻演示后,為學生揭示分數除法的運算規律。在微課視頻的輔助下,直觀演示了分數除以分數的計算過程,使學生能夠在觀看視頻中感受和理解分數除法的形成過程,準確把握運算原理。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們當代教師一定要對微課運用進行細致分析、總結以及研究,增強自身運用微課的能力與水平,從而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錢秀梅.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的案例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10):142-143.
[2]茍文芳.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8):147+149.
[3]任潔.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家長,2019(26):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