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剛
摘 要: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依賴于計算活動的參與。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對于計算教學在目標定位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更加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在生活中的意義,并能運用數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然而傳統的數學計算教學常常通過大量機械重復的習題訓練,來提高計算能力,這樣極大的扼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干擾了學生思維創造力,阻止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那么如何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更能提高學生計算技能,以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數學教師?需解決的問題。下面,結合本人十幾年的教學經驗,我就如何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景,提高學生計算興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只有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樂于計算,學會計算。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計算教學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努力嘗試在學習過程中組織豐富的操作體驗活動,盡量讓課堂教學內容生動活潑一點,盡量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趣味性搶的活動,制作一些新穎的,能吸引學生的教具和學具,盡量采用一些游戲、故事、生活小常識等方式進行興趣引導,比如可以用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愛好和興趣,以此鼓勵學生向先輩們學習鉆研數學持之以恒的精神,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還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比賽,從而讓枯燥的計算教學充滿樂趣。基于以上思考,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深鉆教材,活用教材,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感悟好的教學方法、經驗,在課堂中多給他們一些“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展示他們的特長,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上進心和積極性,從而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
二、重視計算的算理,優化計算的算法。
在計算過程中,算理為算法提供了理論指導,算法使算理具體化,所謂算理就是計算過程中的依據和合理性,即為什么要這樣算,正所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計算教學的關鍵就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領悟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因為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算理,他們才會靈活計算,從而促進思維發展,形成數感;這樣學生才能選擇最佳的解題策略,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遷移能力。如果學生連算理都不清楚,都沒有弄明白,他們對基本的概念都不理解,對基本的法則都不熟練,這樣就會導致計算時存在很多問題,那么計算時出錯便不可避免。因此,在計算教學時就很有必要適當增加學生操作明理的機會,重視交流建模的過程,加強運用練習的力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多下功夫,使學生透徹地理解算理,為抽象算法鋪橋鋪路,從而突顯計算教學的有效性。所謂算法就是計算過程中的規則和邏輯順序,具體包括運算的方法與解題策略,即應該怎樣算,學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計算方法,才能為后續學習打牢基本功,才能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則必須優化算法,因為算法的優化是讓學生在群體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在個體感悟的前提下實施優化,是學生對知識結構的再構建過程,是發自學生內心的行為和自主的活動,是學生個體的學習、體驗與感悟的過程,是思維發展、提高的過程。如果不對算法進行優化,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沒有收獲、沒有提高,因此學生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只有同時明確了算理和算法,才能靈活、簡便地進行計算,計算的多樣性才有可能體現出來,可見在計算教學中重視算理和優化算法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學生計算正確無誤的可靠保證,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在計算時卻常常會發生錯誤,這主要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養成以下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迅速計算的重要前提,對于計算題,有的學生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的數字、符號,往往抄錯。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要看清題中的數字和符號,二要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審清運算順序,三要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否簡算,然后才動手解題。同時特別要求學生計算時充滿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題未做完做不對決不罷休,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計算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只有書寫認真,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才能提高。規范書寫的習慣,認真書寫是學生靜心計算的前提,是學生看清數據和計算符號的基礎,計算練習時要指導學生按格式書寫,不潦草,不涂改。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書寫不規范,他們在計算時,有的字寫得模糊不清,有的寫得過淡,或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有的字跡潦草不堪,甚至將數據連為一體;有的豎式書寫不規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求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貼,保持作業的整潔美觀。長此以往,具有了良好書寫習慣的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會降低很多。
3、打草稿的習慣
有的學生出錯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每個學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我還經常不定時檢查學生的草稿簿,表揚準確認真的同學,促進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4、培養學生自我檢測、驗算的習慣。
驗算是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培養的一種習慣,從平常作業的情況來看,學生漏做題目,審題不嚴,不會驗算導致的問題有很多。為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應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后要作自我檢查,驗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需做到三核對,一是題抄完后要與原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核對,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豎式后,要把豎式中的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數要把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做到萬無一失。這樣學生就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正確。
總而言之,計算教學應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提高計算的實用價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同時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計算習慣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實有效、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理性計算教學。
參考文獻
[1] 林萍? 2014 《數學學習與研究》《陜西教育(教學版)》
[2] 宋書璐《學園》2019年第一期54-59頁《中文科技期刊》
[3] 姜文敏2012年第9期57-61頁《陜西教育(教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