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現代煤化工從興起到壯大用了僅僅20年的時間,逐步形成了蔚為壯觀的世界級能源化工產業基地和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且快速發展的勢頭依然不減,也證因如此綠色開采、清潔能源、高效轉化、科技創新等必將成為能源革命的重頭戲。本文主要闡述了對現代煤化工應加快推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一些思考,探索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能源管理;能源革命;現代煤化工;管理體系;體系建設
一、前言
能源已成為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能源日益緊張和環境惡化,獲得經濟方便環保的能源變成一個關系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急迫問題。然而,現代煤化工近年來的快速成長和發展,又恰恰加劇了這一問題,截止2019年,我國煤化工產業規模已實現煤炭年轉化能力約3.1億噸標準煤,但能源利用率還有待提高。
據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的數據可直觀說明:“十三五”末,我國已建成8套煤制油、4套煤制天然氣、32套煤(甲醇)制烯烴、24套煤制乙二醇示范及產業化推廣項目,產業示范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從產能利用率來看,除煤制乙二醇為72.5%,其他利用率也就在80%左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基于當前形勢、下游需求等變化,現代煤化工應告別“就煤論煤”的傳統思路,在能源革命的高度及能源總體框架下謀求新的發展思路。這就促使我們,必須用更加體系化的管理思路,去科學、合理的管控能源,做到“吃干榨凈”。
二、能源管理體系的定義
能源管理體系就是從體系的全過程出發,遵循系統管理原理,通過實施一套完整的標準、規范,在組織內建立起一個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體系,注重建立和實施過程的控制,使組織的活動、過程及其要素不斷優化,通過例行節能監測、能源審計、能效對標、內部審核、組織能耗計量與測試、組織能量平衡統計、管理評審、自我評價、節能技改、節能考核等措施,不斷提高能源管理體系持續改進的有效性,實現能源管理方針和承諾并達到預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標。
三、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路
(一)強化企業領導的思想認識。在國家宏觀能源政策導向下,雖然能源管理工作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已經得到了重視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企業主要領導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理解誤區,不重視系統性體系構建,經驗式、粗放式的組織管理仍然存在,就導致組織能源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措施之間尚未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缺乏全面系統地策劃、實施、檢查和改進,缺乏全過程系統的科學監控,系統的能源管理思想沒有得到具體體現和貫徹實施。為了切實地加強組織的能源管理,促進節約能源并降低組織生產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而這些主要來源于企業領導的思想認識。因此,推行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企業主要領導干部的意識培養,充分發揮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的作用,為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確定能源管理的邊界和范圍。現代煤化工企業規模都較為龐大,能耗設備繁多,區域縱橫交錯,這就決定了能源管理必須要考慮系統性、全局性和關聯性,尤其是在確定能源管理邊界時,首先要充分理解邊界可以是一個或一組過程、一個場所、一個完整的組織或一個組織所控制的多個場所,因此要關注物理界限、場所界限、組織界限,綜合考慮影響邊界確定的諸多因素。
邊界確定后,還要確定能源管理的范圍,并充分了解范圍內的能源概況,包括能源使用、主要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源績效等信息,以便在此基礎上做好能源策劃,例如設計能源管理模型,提煉能源管理理念,確定能源管理體系結構,建立持續改進機制等。
(三)做好體系建設人才培養。能源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加之煤化工生產工藝技術復雜,設備設施、物料介質、反應機理、加工條件都不盡相同,如果沒有一個技術過硬的高尖端人才隊伍,搭建體系框架都異常困難,甚至可能因體系建設時各要素之間缺乏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科學的管理理念、機制和方法,而造成能源管理脫節,導致能源使用無依據、分配無定額、考核無計量、管理無計劃、損失無監督、節能無措施、浪費無人管等現象。現代煤化工必須要擴大人才培養范圍,從工藝、設備、電氣、儀表、安全、環保等各專業口挖掘能源管理優秀人才,通過“傳幫帶、師帶徒、定向委培”等多種措施,打造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人才隊伍。
(四)建立源頭管控的長效機制。通常情況下,能源管理活動會涉及煤炭、電力、蒸汽、燃油等多種能源,從結構節能角度考慮,控制清潔能源與非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是十分重要的,提倡使用清潔能源。事實上,在不同生產工藝條件下,合理確定不同品種能源的使用比例可以改變能源績效。一是要抓好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能源消耗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確定合適的工藝路線、裝置設備,保證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要求。二是要加強能源采購管理,需要確定適宜的能源采購標準,如煤的熱值、灰分、水分、含硫量、粒度,以確保能源質量,并在此基礎上做好能源計量、能源貯存,能源輸配過程中要考慮損耗限額和安全。三是持續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要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為指導,不斷提高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和能耗,促進能源管理體系建設。
(五)抓好節能降耗的過程管理。能源管理活動中會面臨到應急的風險,即燃煤或電力等能源的中斷、蒸汽管道等發生爆裂后的意外放散、火災。因此,應加強管道管線(如輸配電線路、供水、供氣、供汽、供熱、供油管道)的巡視、維護,減少能量損失。在能源分配和運輸中,保障能源的安全、連續供給,降低損耗。同時,要提升企業科研能力,對現有工藝裝置、設備設施不斷進行優化,通過“小改小革、技術創新”等,鼓勵企業基層技術人員集思廣益開展節能降耗技改工作,不斷挖潛增效,發揮生產裝置最優效能。
(六)建立完備的計量監控系統。能源管理活動中,如燃料的質量、煙氣排放溫度、加熱或冷卻載體溫度、供電日負荷率、功率因數、鍋爐運行參數等,都需要通過計量監控來進行數據分析,幫助企業及時調整和優化能源利用方案。因此,計量監控系統的配置無疑是能源管理的核心,對于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必須在符合《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T 17167-2006)和《用水單位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24789-2009)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分類計量和分級分項考核,保證配備率及準確度等級,加強對計量制度、人員、器具、數據的管理。
四、結束語
現代煤化工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程,既要做好工藝、設備的源頭管理和過程管控,也要做好人員思想認識提升和技能素質培養,要從工程設計、清潔生產、監視測量、技術改造、數據分析等多個途徑,系統考慮、科學統籌,如何有效的建立起能源管理體系,并保持持續改進的運行,將成為今后現代煤化工企業綠色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 李永波, 張清林. 重點用能單位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認證認可,2020年6期
[2] 李淑玲. 化工企業能源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施[J].中國化工貿易,2019年26期
[3] 朱燕飛.對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年15期
作者簡介:王靜(1986.01—),女,陜西省渭南市,本科,工程師、能源管理師,主要研究方向是煤化工企業生產過程節能降耗、能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