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曉華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人們的思想意識帶來巨大沖擊,由此形成了網絡意識形態,集中體現了我國網民的思想價值取向。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領域存在新的問題和挑戰,本文通過對相關理念歸納總結并分析網絡信息傳播規律, 針對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領域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網絡意識形態;新情況;策略研究
引言:
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正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急需解決,尤其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傳播速度加快,不良網絡文化帶來的危害不可估量,因此需要及時提出維護健康網絡意識形態的有效策略。
1、網絡意識形態基本概念
1.1意識形態概念
意識形態是一個哲學范疇的概念,即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要深入理解網絡意識形態的概念,就需要先明確意識形態的內涵。意識形態是一種觀念的合集,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等要素的綜合概念,要正確認識意識形態就需要明確以下幾點。意識形態具有依賴性,并不是人腦中固有的,也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來自社會中的一些現象衍生出來的,是基于現實而存在的,包含的范圍很廣,在不同領域對應的內容并不相同,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事物的觀點并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1.2網絡意識形態的基本概念
(1)網絡文化
網絡技術的發展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尤其是智能手機移動端的普及和進步讓人們能夠隨時接收信息,網絡社會也因此成為了人們獲取、傳播信息的重要場所,網絡文化就是網絡用戶在網絡上傳播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方面的信息而形成的文化形式。
(2)網絡輿論
網絡輿論是指網絡用戶根據現實中的某些事件或現象開展的討論和評價。網絡輿論不同于一般輿論的地方就在于網絡社會是網絡輿論發生的場所,人們會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態度。
1.3網絡信息傳播現狀
隨著技術進步,網絡信息媒體也經歷了優化升級,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等虛擬社區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青睞,成為自媒體傳播信息、大眾接受信息的重要平臺。這些微媒體傳播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程度深的特點,比起傳統媒體具有更明顯、更靈活的時效性。同時,網絡媒體傳播信息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由于網絡社會帶有虛假性和匿名性的特征,普通網民甚至自媒體人都可以在借助網絡匿名發言,言論成本降低,就增加了不良信息傳播的可能性。
2、網絡意識形態存在的問題
在科技的加持下,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意識形態形成速度更快,流傳更廣,對社會的影響也更加深遠,面對社會環境與網絡環境的變化,網絡意識形態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2.1過度的言論自由帶來不良言論快速傳播問題
網絡用戶不僅是網絡意識形態的接收者,也是網絡意識形態的創造者,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言論自由的體現,但正是由于網絡上發表言論過于自由,網絡環境中多元價值觀、多種意識形態并存,網絡文化在發展進程中,意識形態領域會存在一些消極的、惡意的、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言論,將會嚴重影響到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形成,也會威脅到我國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由于網絡環境的透明程度低,網民在網絡上發表言論基本沒有成本,許多不法分子就會鉆空子在網絡上肆意傳播虛假謠言、不良信息、低俗文化,這將導致網絡環境烏煙瘴氣,阻礙其健康發展,部分意志薄弱或缺乏辨別能力的群體很容易受到這種信息的影響,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在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網絡留言區,由具體社會事件引發的意識形態爭論越來越頻繁,這一類突發社會事件在網絡推手、網絡打手的運作下頻頻上升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影響左右相關事件的處理,持續不斷沖擊著社會民眾的心理。
2.2網絡社會存在局限性
面對網絡不良文化的傳播問題,盡管當前已經采取了抵制手段進行遏制,但依然會存在漏網之魚,對網絡社會實施管轄要比想象中困難。這主要是由于網絡社會自身存在局限性,才讓網絡意識形態的非理性發展找到合適的土壤。網絡意識形態的非理性發展具有相應的社會因素,但也具有明顯的技術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網絡社會是依賴于網絡信息傳播技術而衍生出來的,因此網絡社會就擁有虛無的基因,在非理性的規則束縛之下,網絡社會很容易成為非主流意識的集散地,再通過網絡技術得到進一步傳播。對網絡社會的管轄僅依靠現實中的手段是不夠的,這也是現階段網絡意識形態發展遇到的重要問題。
3、網絡意識形態新情況的應對策略
3.1加強網絡環境法制建設
在傳統媒體時代,由于信息傳播速度較慢,只需要在24h內對信息進行有效干預就能避免輿情的負面發酵,將對意識形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盡早控制。而在當今網絡環境中,信息傳播的速度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必須要在最短時間內及時遏制負面、虛假信息的傳播,讓主流意識形態壓倒負面意識形態才能全面加速網絡意識形態的生存與發展。相關部門需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找到不良言論的來源,對違法犯罪人員加以懲罰,用行動表示嚴厲打擊網絡不良信息文化的決心,并制定完善的法制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在網絡上肆意傳播惡意言論需要面臨的懲罰,達到警戒的目的。當然,也要做好正面引導工作,提高全體網民自我教育、自我防范的意識,讓普通網民也能在網絡敏感事件、各種詆毀社會主義的思潮面前明辨是非,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3.2網絡信息輸出限制
網絡信息呈現出碎片化、海量化、即時化的特點,尤其是伴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網絡信息呈現的形式更豐富多樣,不僅有文字信息、圖片信息,聲音、視頻信息也成為新趨勢,這三個特點又被進一步加強,并顯現出立體碎片化特征,網民也因此形成了立體化閱讀習慣,由于微博、微信、抖音等媒體軟件提供的立體碎片化信息受到網絡信息即時化和海量化的影響,雖然是因大眾而出現,但是很多平臺為了引流,也反過來受到大眾接受偏向的影響,為迎合大眾口味推出信息。以市場為導向的網絡文化輸出必然會存在低質量的問題,對網絡意識形態的整體水平會有不利影響,因此限制網絡輸出形態,是確保網絡意識安全形態的有效措施。
3.3塑造新型網絡文化生態
網絡社會同樣需要良好的環境氛圍,尤其是面對多元化網絡意識形態環境,更有必要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網絡文化良莠不齊,需要加強對惡意言論、影響國家安全、危害國家利益、侵害民眾思想的網絡意識的抵制,網絡意識形態治理既要注重時效性,同時也要注重宣傳力度,需要在最短時間內發動盡可能多的主流媒體形成宣傳矩陣,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同時也要加強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防止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被邊緣化、污名化的危險,引導主流網絡意識形態的建設和宣傳,重塑網民信仰,打造良好的網絡文化生態環境,促進民眾自覺抵制低俗網絡意識形態文化。
4、結束語
網絡環境的局限性體現在網絡環境的虛擬性,它不同于現實社會,因此網絡治安管理也不能采取現實社會中的治理手段。網絡環境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存在的,這就意味著網絡意識形態治理必須要以克服網絡社會在技術體系上的固有問題才能塑造和諧的網絡意識形態。具體而言,需要重點加強大數據分析挖掘、區塊鏈技術應用,克服網絡社會的虛擬化、隨意化問題,全面規范網絡言論監督管理工作。同時網絡核心技術開發能夠促進我國網絡信息技術快速,做到有效發展,對經濟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草丹. 網絡輿論負面影響考察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8.
基金:2020年度益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立項課題“網絡意識形態領域新情況及其應對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0YS174)終結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