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文章寫不好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和升學。從更深遠的意義來說,作文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快發展自身語言運用能力,助力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的實現。文章從建立作文訓練體系,形成作為教學序列;注重鼓勵學生閱讀,開展讀寫結合活動;改善教師自身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素養;重視教師榜樣作用,加強教師人文素養;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正確抒情;善用網絡信息工具,拓展學生作文途徑;示范多種途徑作文,幫助養成良好習慣七個方面展開對實現有效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討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實踐
初中語文教師在踐行新課標教學理念過程中,十分注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而作文能力是學生綜合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眾教師十分注重有效作文教學的實現,并在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過程中,尋求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實現的方法,文章就此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一、 建立作文訓練體系,形成作文教學序列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序列化的研究,是語文教師在進行高效的語文教學前,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并以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發展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規律的摸索。研究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序列化,形成一整套理論上的作文訓練習題,利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寫作教學,由淺入深地帶領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學習和寫作素材的積累,讓語文作文教學體現出層次鮮明、步驟清晰的特點,從而保證教師開展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的實現。
例如,教師在從整體上研究了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的設計,發現初中語文教材主要針對學生進行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的作文能力發展展開教學。而學生在進行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其閱讀能力得到一定發展,尤其是經過六年級語文知識的學習,學生已經形成一定的語文也讀習慣和閱讀愛好。因此,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讀寫結合方式的寫作知識學習,這也是學生在七年級階段進行說明文寫作能力發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不僅如此,教師還鼓勵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來幫助自己進行說明文寫作知識的學習。同時提升學生的寫作練習次數,增加學生的寫作量。而八年級學生善于從現實事物中尋找一定的線索進行思考,架構自己的認知世界,因此,教師還應在結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頻繁寫作練習的方式,進行記敘文寫作知識的學習,提升寫作能力。而九年級的學生除了在寫作技巧上需要多加練習外,還需要在正篇作文寫作的思路架構、內容填充,以及對作文的修改方面進行練習,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同時實現教師作文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
二、 注重鼓勵學生閱讀,開展讀寫結合活動
初中學生并沒有太多機會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因此,在學生極其有限的生活經驗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認知范圍的增大,這些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影響,最終對學生的作文能力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但是,學生仍然可以通過閱讀擴大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接觸”到更多的事物,認識到更多的觀念。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幫助實現長期的作文有效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學“寫出人物的精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針對人物的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快速學習,組織學生進行了群文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習閱讀文本中對人物的寫作手法。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了《名人傳》中的部分文本資料,作為學生閱讀的材料。學生經過閱讀,對如“突出”“強調”以及抓住典型細節描寫人物精神等手法進行了學習,同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自己通過閱讀,產生的對人物說明寫作手法認識的收獲。除此之外,教師還為學生提供了《走在人生邊上》《我們仨》等著重描寫人物的書籍,為學生提供了寫作前、寫作時參考的資料,讓學生對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進行了高質效的學習。
三、 改善教師自身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素養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無疑是學生的主要引導者,作文知識的學習同樣如此。教師應當重視自身引導教學角色功能的發揮。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是教學的重要平臺,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的正確選用,對學生形成語文作文學習的興趣和作文技巧應用積極性方面影響意義重大,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不斷改善自身教學觀念。
例如,教師進行了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發展方面的思考,從宏觀方面,教師認為作文課程目標與作文教學環境的設置應當得到改善。而教師正確的教學觀念的確立,對有效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有積極地促進意義。在微觀對策方面,教師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的實施,就是對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重要引導過程,也是有效作文教學實現的主要部分和關鍵步驟。教師對有效作文教學的實現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更加注重了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
四、 重視教師榜樣作用,加強教師人文素養
優秀的教師會在多個方面影響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態度,甚至是對語文作文的學習態度,這對學生的作文知識學習影響深遠,因此,教師應重視自身人文素養水平的提升對學生樹立起來的榜樣作用,以此促進長期、有效的語文有效教學實現。
例如,教師在認識到自身素養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尤其是作文練習的態度后,不斷從各方面加強自己的素養。如在專業素養方面,教師研究并學習了“素質教育理念”“創造性理念”等多種現代教育理念;在人文素養方面,教師通過閱讀人文學科經典,提升自身的心智和道德修養,讓自己的思想變得深沉、心中有愛。教師內心豐富的精神世界,可以通過教學以及課下和學生的交流中,起到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的作用,這對學生“筆下生話”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在作文教育觀方面,教師摒棄了教學的功利性色彩,以增加學生的“文化底氣”為作文教學的目的,著眼于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整體發展,以促進學生擁有更熟練的文字駕馭能力為目標。諸如此類,教師對自身觀念的改善,促進了教師實現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的目的。
五、 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正確抒情
在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學會如何用文字正確抒情,對學生的說明文寫作能力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不可因為重視教授學生寫作技巧、讀寫結合等方面的知識忽視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以及情感表達技巧的發展。初中學生因為生活積累少的原因,常常不能正確、完整地在作文中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感情抒發出來,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學會在作文中正確抒情。
例如,教師結合學生在生活中真實的情感體驗,從作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描述自己對朋友的情感。“可以結合我們會說的話來作為我們表達感情前的鋪墊部分。”此外,教師還引導學生根據自己與朋友、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進行了描寫。不僅如此,教師還鼓勵學生學習寫信,耐心捕捉自己心中微妙的感受,并學習用文字表達出來。另外,針對寫景的說明文,可以利用排比句、比喻句等多種形式進行描寫,使得自己的感情得到更充分地表達。
六、 善用網絡信息工具,拓展學生作文途徑
教育技術一直被認為是革新教育的引擎,在語文教學領域,尤其是作文教學領域,它更是顯示著空前強大的生命力。網絡眾多的信息可以使學生洞幽察微,深入思考,并為學生自主創作提供了新的平臺。且學生現已逐漸適應了利用信息工具進行閱讀和創作的新的方式,因此,利用信息工具,拓展語文作文教學途徑,符合學生語文素養發展需求,利于教師有效作文教學工作的展開。
例如,教師首先利用信息工具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使用了微課資料。教師將說明文、記敘文的習作方式、寫作技巧在微課中進行展示。同時,教師也常在微課視頻中融入推薦的閱讀內容。而為了學生在作文方面進行高效率的分享、溝通等,建立了班級微信群,供學生使用。最后,教師還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網絡文本分享平臺,進行多種形式的創作,讓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寫作訓練,同時,教師還同學生分享了自己的微博賬號,鼓勵學生針對健康話題進行討論、評價。教師借助信息工具,讓學有了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欲望,增加了學生的作文機會,為教師長期有效的作文教學實現提供了助力。
七、 示范多種途徑作文,幫助養成良好習慣
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是教師長期有效作文教學的有力保障,而教師對學習“軟環境”的建設則是激發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有力措施。初中階段的學生競爭心理強,所以在多方面都想不斷超越其他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在作文評價教學機制中進行優秀學生作品的展示,促成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例如,教師不僅利用課堂教學平臺,挑選出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公開朗讀和展示,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在其他平臺,如網絡平臺上創作的優秀文章進行打印,交由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并在學生修改后,進行課堂展示,或在其他平臺上進行展示。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展覽學生的優秀作品,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理,促使絕大多數學生進行了大量的習作練習,同時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八、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教師要實現長期、有效的語文作文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作文能力發展需求出發展開教學,同時注重自身引導教學的角色功能的發揮。因此,教師應首先建立成型的作文教學體系,讓整個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變得有序;同時,讓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作文素材、拓展自身視野、提升自身對寫作技巧的認識;此外,教師應當在改善自身教學觀念的基礎上,關注學生作文素養的發展,并在全方面為學生立好榜樣,引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最后,教師還應結合當下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寫作練習中,提升自身感情表達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為教師長期、有效的作文教學提供助力,幫助教師實現有效作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江先就.新課改下初中語文中作文的有效教學[J].學周刊,2018(21):122-123.
[2]陳玉玲.初中生作文現狀分析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84.
[3]張麗紅.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69.
[4]劉超.實現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的方法[J].學周刊,2015(23):106.
作者簡介:
梁峰,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中川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