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人因計數與傳遞信息而發明了漢字,同時賦予了漢字獨特而強烈的結構美;后經歷史的推演書法逐漸上升為獨特審美意趣,成為我國一項擁有獨特魅力的傳統藝術之一。中國的傳統文化向來追求形與意,要求表里如一,也就是書法的創作需展現形式與內容合二為一。不管是形式大于內容還是形式承載不了內容,都會失去精髓。本文從二分法辯證的角度,對當前書法創作中形式與內容進行了相關的探析。
【關鍵詞】 書法創作? 形式與內容? 辯證統一? 風格? 審美素養
一、前言
中國書法有著輝煌燦爛的歷史,中國書法家素來對書法審美素養有著極致的追求,歷代的書法家們潛心的研習下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在漫長的歷史星空中閃爍著耀眼光芒。然而,書法家修養有深有淺,文化的理解各有不同,書法風格形態各異;當下書法藝術雖百花齊放,但部分書法家因修為和認識的原因單純地追求放大書法的形式,而不注重與內容的二者結合,即影響了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又阻礙了書法藝術的健康發展。本文旨在運用二分法的辯證的觀點,對書法理論中的形式與內容進行探析。
二、形式與內容存在的具體問題
1. 形式與內容未進行有機統一
書法藝術在不斷推演和發展下,孕育許多不同的藝術風格,涌現了許多具有獨特個性的書法家,這對書法發展來說本是幸事,然而當前的書法創作中因追求展廳效果存在諸多內容與形式不統一的現象,在創作的時候忽略作品載體里深層次的含義,風格形式和載體的內涵嚴重脫節;由此觀之,當今書法家對于書法理論的研究僅限于書法理論的本身,對于字外功夫欠考究;所以,內容和形式產生脫節未能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例如,狂放不羈的內容載體,往往看到的是宛如小家碧玉的風格和技法;溫婉端莊,卻是呈現出了恣意妄為,脫韁野馬之勢;這明顯就是形式和內容的背離,如若單看形式還可以,深研之后一種由矛盾帶來的違和感油然而生,背離了形神合一的觀點。
2. 精神食糧的需求促使文藝水平提高
受農耕文明的影響,階級劃分明顯,階層固化,生產水平低下等,相當長的時期里,文化藝術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遙不可及,特定時期里書法尚屬士大夫階層玩物,普通百姓也無法領略到書法藝術當中精髓和養分。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大眾對精神食糧的需要逐漸產生,書法也逐漸走進人們的精神世界;文化教育的發展迅速提升人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與標準。雖然書法逐步走進人民大眾的視野,但因書法審美需要一定文化藝術修養的臺階,所以,大眾還有一段距離的路要走,需要在不斷地努力發展中去縮短。
三、化解當前書法創作中存在問題的措施
1. 以史為鑒,師法古人
書法藝術延續至今,得益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間斷,書技的傳承與發展非常的悠久,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經典作品和書法理論著作;這些作品和著作凝集眾多書法家和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他們在長期不斷的實踐和創作中總結而來,他們將生活的實踐和認知過程中的對美的感受與其深厚的文化素養相結合,開創了一代又一代別具一格的書風,為書壇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例如有流美妍媚,風流瀟灑的魏晉風骨;有法度嚴謹、氣魄雄偉的唐楷;有縱橫跌宕、沉著痛快的宋人心境;其中,書壇代表人物不勝枚舉,如羲、獻父子、顏、柳、歐、趙、蘇、黃、米、蔡等,以他們為代表的書法家開創楷、行、草、隸等書體。以上這些書法家不但書法上的成就超群,而且文學藝術功底頗深,有的甚至詩、書、畫、印皆絕;在書法的創作中早已將形式和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達爐火純青的境界。當前學書之人應先植根于優秀的傳統當中,師法古人,沿著古人學書的軌跡前行,保持一顆“師古而不泥古”的心態去汲取營養,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形勢與內容不統一的現象,也可吸收到正統的書法技藝,更是傳承發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及文化自信體現的重要途徑。
2. 扎根群眾,提煉生活
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書法創作需要扎根到群眾中去,走進群眾,貼近生活,提煉生活被譽為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群眾去才能創作出具有生活氣息的書法作品,具有生活氣息的作品才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書法作品,如果創作出來作品束之高閣,同人民群眾之間保持著無法跨越的鴻溝,顯然會被群眾遺棄。同時,書法創作形式和內容的選擇不能與時代發展步伐相去勝遠,要懂得在傳統的基礎上變通,書法創作載體古詩詞不是唯一,增加具有時代的特征的其他載體,書體和形式走出原來的模式,甚至可以與音樂、舞蹈、詩詞相結合,不斷的探索和發展,不斷地推進形式多樣性,這樣既回避了形勢與內容不統一,又促進書法藝術水平的發展提高。
四、結束語
書法藝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員,凝集著中國傳統的哲學和美學思想,為了化解當前書法創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深入生活,扎根群眾,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書法創作上形式與內容方面研究探討;立足當下,取法傳統,為書法藝術開創新面貌,在新時代環境下找到新的定位和新的發展,讓書法真正地深入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真正地走進書法藝術。
參考文獻
[1] 陳海良.形式突圍與筆墨危機——對當前書法創作的幾點思考[J].書畫藝術,2019(06):39-43.
[2] 陳振濂.立足于向當代書法創作提出一種追問[J].中國書法,2019(11):13-14.
[3] 張冰.當前書法創作中的形式問題論析[J].中國書法,2018(22):50-51.
作者簡介:冉向東,1986年5月出生,男,貴州沿河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藝術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