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資源,在中華文化歷史進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各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增多,如何在現代化發展中,保持本土文化的歷史風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文闡述了湖南剪紙藝術檔案的內容與類別,圍繞當前湖南剪紙藝術保護傳承機制展開討論,同時針對問題提出相應改進策略,力求促進湖南非物質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檔案;剪紙藝術;保護機制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053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作為大眾熟知度極高的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剪紙藝術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 湖南剪紙藝術內容與類別概況
1)湖南剪紙藝術的內容。湖南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獨特的自然資源給湖南留下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湖南省列入各級保護名錄的有4項人類非遺項目、118項國家級項目、324項省級項目,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湖南剪紙具有十分明顯的地域特征,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審美價值,作為不可或缺的非遺項目位列其中
2)湖南剪紙藝術的類別。湖南剪紙按所表現的區域特色可劃分為土家族剪紙、苗族剪紙和漢族剪紙三大類。土家族剪紙圖案花樣古樸、清新,構圖夸張;苗族剪紙清秀婉麗;湘中漢族地區剪紙婉轉靈秀,洞庭湖地區構圖多變,整體呈多元化面貌。
湖南剪紙按所表現的地方特色可歸類為大橋剪紙(衡東北部)、梅山剪紙(益陽安化)和民間剪紙(長沙望城)。其中大橋剪紙、梅山剪紙、民間剪紙三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剪紙藝術依次在2012-2013年間被列為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橋剪紙制作手段以剪為主,顏色以單色為主,色彩濃艷,整體淳樸率真、簡略稚拙,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特征和鮮明的藝術特色;梅山剪紙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當地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傳統生活中主要表現在祭祀、婚嫁、壽誕、娛樂、裝飾多方面;望城民間剪紙發展早,楚文化特點明顯,又受梅山文化輻射,呈現出多樣性。獨特性也是其一大特點:望城的格子花、紙菩薩剪紙品類是全國少有的,綜合型折剪技法、剪繪結合的“描筋剪紙”制作方法也獨具特點。此外,很多民間剪紙是以民俗活動為載體,而不是以藝術品的形式獨立存在,望城一些民俗活動都有伴生的民間剪紙,這些剪紙因此兼具活態性。
目前,傳統剪紙藝術的存在感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逐漸被淡化,而剪紙的傳統技藝僅留存在少數老藝人手中,技藝瀕臨失傳,急需政府和民眾合力進行保護。只有將剪紙藝術借助有形的載體和人來表達與傳承,即進行檔案化保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歷史文化的生命與活力。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200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各種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建立檔案和數據庫。”2011年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其中第三條規定:“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認定、記錄、建檔等措施予以保存,對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采取傳承、傳播等措施予以保護。”2019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明確了文旅部著力于“切實把文化遺產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的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工作重點。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繁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和人類可持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2 湖南剪紙藝術檔案化保護現狀
一是檔案保護意識欠缺。剪紙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當下隨著非遺項目數量的增加,相關部門對剪紙藝術檔案化的重視程度和管理辦法卻沒有達到相應水平。地方政府重申報、重宣傳,輕檔案、輕管理的思想,從長遠角度來看,會導致剪紙藝術保護與檔案工作脫節,造成剪紙檔案館藏的空白化、殘缺化,不利于剪紙藝術保護的長久發展。同時,當地政府對待剪紙藝術檔案工作的態度,影響民間組織和民眾正確認識檔案化保護。檔案保護工作也是社會中每一位公民的責任,民眾參與度低,會對文化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社會大眾要提高自己的檔案保護意識,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來。
二是檔案保護機制不健全。相關部門在立檔搜集方面未劃定合理的剪紙藝術歸檔范圍,導致收集信息過程缺乏明確方向。此外,基于剪紙藝術檔案自身散亂分布、易流失、種類繁雜等特點,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收集、整理統計、編研等能力要求較高,但工作人員大多缺乏檔案專業相關技能,談不上科學管理。
三是檔案專業人才稀缺。部分檔案保管部門的檔案工作人員不是專職,而是兼職人員,甚至都不具備檔案專業背景,對檔案管理的基本常識都不太了解,這影響了剪紙藝術檔案化工作的順利進展。
3 湖南剪紙藝術檔案化保護對策
一是增強社會檔案保護意識。剪紙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湖南省各地區的廣大勞動群眾在漫長的社會生產生活中通過辛勤勞動創造的寶貴文化財富,它們屬于全體勞動者。全省應共同努力,各方配合,積極保護與搶救剪紙文化資源,使湖南省共聚文化保護與文化傳承之力,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二是建立健全的檔案保管機制。剪紙藝術檔案的多主體分散保管是對文化傳承的一種威脅,所以要規范檔案安全保管的職責,劃分權責。被指定的單位機構應承擔檔案保管責任,并將具體責任范圍劃分給單位專門小組甚至個人,通過細化、具化剪紙藝術檔案安全保管中的職責劃分達到理想的檔案保護效果。
三是配備檔案專業知識人才。進行剪紙藝術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檔案專業知識和檔案工作基本技能,在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如電子文件管理。同時檔案人員自身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嫻熟的業務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崗敬業、務實肯干的精神,有勇于開拓創新的優良品質。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湖南剪紙藝術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是人民群眾寶貴的精神食糧。為促進社會的平衡發展,繁榮國家文學藝術事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應做好湖南剪紙藝術檔案的界定、搜集與管理工作。相信在檔案意識不斷提高、檔案保護機制不斷改進的情況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會得到充分保障。
參考文獻
[1]于佩蘭.淺談滿族民間藝術檔案的界定、搜集與管理[J].檔案天地,2019(09):47-50.
[2]黃慧.湖北恩施土家族口述檔案保護研究[J].才智,2018(25):196-197.
[3]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J].湖南政報,2006(20):13-17.
[4]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N].人民日報,2011-08-05(008).
[5]黎杜.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長久保存現狀與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7.
[6]郭慧玲.山東省民間美術類非遺檔案化保護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9.
[7]彭麗娟.湘西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研究[D].湘潭大學,2015.
[8]張妍潔.對非遺融入現代生活的思考——以山東民間剪紙藝術為例[J].人文天下,2019(01):33-38.
[9]郭慧玲,王云慶.煙臺民間剪紙藝術的保護與開發利用[J].齊魯藝苑,2019(01):12-16.
[10]李丹.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式保護中的分類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16.
作者簡介
陳丹(1997-),女,漢族,湖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檔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