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敏
摘要:針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教學時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在展開閱讀教學時,老師不但要重視小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培養,還應當對已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機智給予充分的重視,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夯實基礎。因此,在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展開朗讀訓練,進而幫助他們將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因此本文對小學生語文閱讀中的朗讀訓練展開探討,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范讀教學;朗讀方法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石,同時是老師展開語文教學的基礎性方法、老師想要對朗讀教學法進行優化,使學生的語文修養得到提升,可以從老師自身和學生這兩方面展開,即老師要增強范讀能力給學生做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增強學生朗讀訓練,為他們朗讀提供方法,不斷在朗讀實踐提高朗讀水平,下面就以小學語文為載體,來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
一、注重范讀教學,把握字音語調,奠定堅實基礎
范讀是十分重要的引導過程,教師在對學生朗讀展開指導時首先要擁有較強的范讀能力,使學生由良好的示范。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道:“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在展開范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文中語境的營造,此時學生會十分認真的傾聽,范讀時應當合理的掌控字音、斷句、重音和整篇文章的情感。另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教學節奏進行合理的把控,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范讀過后,要指導學生展開朗讀,在學生出現朗讀錯誤時加以糾正。課余時間老師務必要勤練多學,使自身的朗誦和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展開《詠柳》的教學時,老師展開范讀。朗誦古詩對節奏和斷句的把握要求比較高,在開始為學生范讀時,老師要慢慢的朗讀,從而為學生正音,在范讀時播放輕松的背景音樂。在第二次進行范讀時,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節奏的把控。“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斷句正確與否能夠將學生理解詩歌的程度呈現出來。所以老師的范讀必須要準確。而范讀詠柳時,老師一定要讀出對春天臍帶的韻味,把控字音語調,進行朗讀情境的創設。
二、學會朗讀方法,多種方式融合,養成良好習慣
想要學會朗讀,有很多種方法,教師要教授學生方法,提升他們的朗讀能力。具體的方法如下:一.泛讀法。對朗讀的內容全班齊讀內容,老師糾正發音的不足,讓朗讀頻率變得整齊,通順。其二,領讀法。教師為學生做出榜樣,先進行閱讀,示范正確讀音和閱讀節奏,再讓學生進行跟讀,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閱讀節奏,找到自己閱讀的缺陷和不足之處,跟著老師的朗讀及時糾正,這種方法卓有成效。其三,接讀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為一個個閱讀小組,以銜接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調動積極性,學生之間團結互助,能夠找到優點和不足之處,把握朗讀節奏,在文章的閱讀中賦予自己的感情,提升朗誦效果。
例如,在對《七律·長征》這首詩講解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朗讀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把握朗讀節奏,學生可以以銜接的形式連續閱讀,提升興趣。《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在長征時期寫下的一首經典詩作,在這篇詩中,每一句都是七個字,格式較為平整,偶句末實現聲韻單壓,韻律從頭到尾。基于此,學生在朗讀時要明白韻腳的節奏,做到科學把控,體現出詩歌當中的韻律優美。學生可以組成閱讀小組,每人單獨聯系自己著重的那一句,再進行合作。讓學生小組合作去閱讀,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指引他們的朗讀問題,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優化朗讀實踐,開展小組合作,面向全體學生
良好的朗讀節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復一日的練習所達成的,教師應多組織課外活動,在課堂時,為學生播放一些高質量的朗讀節目,比如說《中華好詩詞》這樣的優質節目,讓學生多去進行朗讀實踐,激發他們朗讀經典的興趣。《朗讀者》這一節目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影響力大,教師可利用學校所提供的教學設備播放這節目,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學校自行舉辦一些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到朗誦的樂趣,激發熱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多組織課堂活動,為學生學習提供大量機會。
講解《荷葉圓圓》這一課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比賽,強化學生在朗讀時的體驗感,文章中出現了很多角色,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挑選他們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朗讀演繹,讓學生朗誦他們自己的段落。課文主角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以及小魚,在內容中,他們分別說出各自的觀點,學生通過自己研習來了解閱讀節奏。教師也要優化朗讀方式,劃分學習小組,小組之間進行幫扶,在課文語段中投入自己的情感,面向全體學生展開。在文章《小珊迪》中,角色情感濃郁,內容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小珊迪悲慘的命運以及她優良的個性品格。在閱讀這篇文章時,老師要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引起學生的共情力,和主人公產生共鳴,然后再去閱讀,這樣能夠到達很好的閱讀效果。
結語
總之,對小學生朗讀訓練力度加大,在培養小學生普通話、提升語文教學品質和語文表達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故此,語文老師應當在上小學語文閱讀課時,起到朗讀的示范作用,并在教授小學生多種朗讀技巧的同時,讓他們多訓練、多歸納,使他們的朗讀水平不斷提升,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進而提高語文成績。另外老師還應當構建出適合學生的朗讀課堂,使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斷提升,在朗讀時指導小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之美,真正對文章的情感與主旨吃透,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竇素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考[J].教學周刊,2017(3):12.
[2]劉素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6):25.
[3]呂紅波.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黑龍江科學,2014,5(10):250.
[4]陳彩琳.讓書聲成為學生精神律動的音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朗讀訓練案例研究[J].漢字文化,2018(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