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寬
【摘 要】 目的:深入探討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危險因素和預后。方法:選取于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間來本醫院就診的70例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個小組,各3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為血小板未減少組,觀察組患者為血小板減少組。結果:觀察組膿毒癥患者的血小板減少最低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而C反應蛋白水平和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小板減少低于30×109/L、血小板持續減少超過一星期、膿毒癥休克以及多器官衰竭為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膿毒癥患者存在血小板不斷減少、多器官衰竭以及膿毒癥休克等癥狀時,表示患者病情極為嚴重,預后水平很低且死亡率極高。
【關鍵詞】 膿毒癥;血小板;危險因素;預后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61-01
在我國各大醫院的重癥監護室,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情況十分普遍,不僅會導致多器官功能逐漸衰竭誘發機體炎癥,還會加重膿毒癥患者的病情,進而危及生命。本次選取于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間來本醫院就診的70例膿毒癥患者作為樣本,旨在深入探討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危險因素和預后。
1 基線資料和研究方法
選取于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間來本醫院就診的70例膿毒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個小組,各35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為血小板未減少組,觀察組患者為血小板減少組。
1.1 基線資料
對照組:該組膿毒癥患者中共有18名男性,17名女性。年齡在38~85歲,平均年齡為(68.25±3.48)歲。其中尿道感染共15例,膽道感染共8例,肺部感染共12例。
觀察組:該組膿毒癥患者中共有17名男性,18名女性。年齡在39~86歲,平均年齡為(68.28±3.46)歲。其中尿道感染共14例,膽道感染共7例,肺部感染共14例。
收入標準:患者符合膿毒癥診斷標準;觀察組膿毒癥患者的血小板計數水平低于10×109/L;排除合并有心腎重大疾病的患者、非膿毒癥導致的血小板減少患者以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平均年齡以及感染類型等基線資料方面全都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 研究方法
對兩組膿毒癥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深入分析,詳細記錄其年齡、性別、自身具備的其他基礎性疾病以及實驗室相關指標,70例膿毒癥患者集體作病原學培養。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兩組膿毒癥患者的研究數據,全部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比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通過(平均數±s)表示,并且進行t檢驗。使用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法對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如果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兩組膿毒癥患者實驗室指標對比
從表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膿毒癥患者的血小板減少最低值為(38.56±21.89)×109/L,明顯低于對照組,而C反應蛋白水平(111.68±69.12mg/L)和降鈣素原水平(7.19±5.93ng/mL)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危險因素的多元回歸研究 經過多元回歸分析之后發現,血小板減少低于30×109/L、血小板持續減少超過一星期、膿毒癥休克以及多器官衰竭為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獨立危險因素。
3 討論
膿毒癥是一種因感染而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該疾病不僅發病率高,且具備傳染性[1]。盡管感染是導致膿毒癥的首要原因,然而其演變會遵循自身的病理規律,因此膿毒癥實際上是機體對感染性因素的反應[2]。
在近年來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及實驗中發現,膿毒癥是引發多器官衰竭患者死亡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且許多的重癥感染者均存在非正常的凝血機制,所以由此可以推斷出血小板減少是影響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3]。在早期的研究過程中,便有學者指出血小板計數最低值和膿毒癥患者的死亡率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4]。而且血小板計數降低的原因極有可能是血源性感染,血小板的減少程度也和膿毒癥患者的病情發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5]。
經過本次調查研究發現,觀察組膿毒癥患者的血小板減少最低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而C反應蛋白水平和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血小板減少低于30×109/L、血小板持續減少超過一星期、膿毒癥休克以及多器官衰竭為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膿毒癥患者存在血小板不斷減少、多器官衰竭以及膿毒癥休克等癥狀時,表示患者病情極為嚴重,預后水平很低且死亡率極高。所以,為了有效改善膿毒癥患者血小板減少的預后水平,必須密切觀察血小板減少的程度,同時給予有效的對癥治療。
參考文獻
[1] 齊奧,倪少濱,王春陽,等.重癥尿膿毒血癥的早期預警和預后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7,23(8):1576-1579,1584.
[2] 丁小蘭,劉春霞,賈建美,等.中性粒細胞、hs-CRP和PCT聯合檢測在小兒膿毒癥診斷中的應用[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8,41(7):829-833.
[3] 袁鼎山,李愛林.PCT、IL-6及CRP對膿毒癥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8,28(32):86-90.
[4] 譚樂明,楊成,楊旭凱,等.尿源性膿毒血癥嚴重程度的相關因素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9,39(1):93-99.
[5] 許愿愿,金丹群,童文佳,等.兒童患者血小板減少癥的病因及預后分析:附PICU 10年683例病例報告[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8,30(10):968-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