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娟
摘要:成功的課堂教學需要一個有扎實功底的老師來掌控,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去了解學生的喜好,放下身架,做朋友一樣的老師,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教學更有成效。
關鍵詞:興趣;美術;美學素養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如果說,探索、實踐這些的感覺太高大上,那么簡單一點說,我就想讓學生感覺到美術課是有趣的,美術老師是有趣的,讓他們喜歡上美術課,是因為美術課的有趣,美術老師的人格魅力,而不是美術課可以寫作業,可以休息看課外書。
上好每一節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但初中有部分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我經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如何來調動他們上課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生動,又能“收放”自如呢?我在一次次思考與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就必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知識與課堂教學環節相互利用,互相滲化、融合。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
我想到:好玩的東西一定有趣。初中年齡段的孩子,開始走向青年,但又保持著兒童愛玩、喜歡游戲的天性,所以,在課堂中適當加入一些游戲環節,或者直接是游戲的方式呈現整堂課。學生們的積極性能一下子調動起來,參與度變得非常高。比如,在九年級《長河漫步》一課,內容是中國美術史的相關知識,知識點很分散,老師干講沒什么意思,展開講又沒那么多時間,于是我就設計成了開心問答的形式,分組答題,邊答邊講解知識點,小組間評比,看誰在規定時間內答對的題目更多,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特別高,完全不像是初中學生,悶頭題海不理人的狀態。
新奇的東西,也總能讓人覺得有趣,想去了解。初中美術課本內容覆蓋的面是相當廣的,從中國的,到西方的;從繪畫到設計到雕塑到篆刻;從欣賞的到動手的,很多知識對學生來講都是陌生的。但陌生的東西不一定就能讓學生覺得新奇有趣,因此我也常思考,怎么能讓學生對某些看似枯燥的內容產生新奇感。比如在《五角星》一課中,我想讓學生了解超級寫實主義與傳統寫實主義的差別,學會鑒賞和兩個繪畫流派的作品。在導入的時候就設置了一個“火眼金睛”的環節,讓學生在一堆作品中,寫出自己認為是繪畫作品的序號,剩下的則是攝影作品。學生一邊看那些作品,一邊就感嘆:簡直分不出哪是畫哪是照片啊!而這種感嘆,本身就道出了部分超級寫實的特點。學習的興趣也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
還有,有內涵的東西,能夠激發人的學習興趣。人類總是希望自己是深刻有內涵的,如果能充分發掘一些藝術形式的深刻內涵,并讓學生有所感受,那么相應的,就能提高他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興趣。比如《中國結》一課,還有《方寸之間》一課,考慮到現在的學生更多的接受現在文化,快餐文化,對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的現狀,這兩課在導入時都充分的發掘了這兩種藝術形式的文化內涵,象征意義,以視頻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手的興趣。
當然,讓學生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能夠學為所用,才能讓他們真正意識到美術學習的價值。學生初一入學時,我會問他們:美術是什么?大部分學生都覺得,美術就是畫畫啊!其實繪畫只是美術中的一部分,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利用美術的各種知識,去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甚至能進一步去把生活變得更美,對與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來說,才更重要一些。
比如在講《畫家筆下的色彩》時,我會講到色彩的搭配在生活中的應用,色彩對于人的心理的影響,甚至從色彩的喜好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特點。我向學生推薦了一本書《每天懂一點,色彩心理學》,又比如《扮靚生活的花卉紋樣》一課,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尋找實景照片中的紋樣,并說出紋樣類型,學生便能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美術的影子存在,也是美術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和驚喜。
初中階段的孩子,已經不滿足于用繪畫“表達”自己,他們開始關注:我如何才能畫得像?所以,僅僅鼓勵他們“沒關系!大膽畫!”已經不能對他們產生很大的激勵效果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手腦的配合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之所以“畫得不像”(專業一點說是:造型不夠準確)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會觀察,沒有學會將觀察到的東西借助一定的小技巧,表現到紙上去。所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和繪畫技巧,也是我的課堂追求的東西。
成功的課堂教學還需要一個有扎實功底的老師來掌控,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去了解學生的喜好,放下身架,做朋友一樣的老師,學生也會因此喜歡我,而我的課堂教學更有成效。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為自身積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積累更多經驗,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而拓寬青少年的思維空間,擦亮青少年的心窗,創造美的天地,放飛莘莘學子的個性之夢,培養他們有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劉玲霞.美術課堂應滲透人文之美[J].考試周刊.2011(07)
[2]李瑞菊.讓美術課堂充滿活力[J].學周刊.2011(13)
[3]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