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作為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要想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學已經不適用,多元化教學開始得到應用,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應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初中生物;課堂效率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初中生物課堂一直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課堂上教師是按照教材內容來宣講,學生負責聽,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樣的教學十分機械,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習效果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而生物教學質量與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態度等密切相關。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徹底走出傳統教學的束縛圈,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 初中生物課堂應用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必要性分析
眾所周知,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機械,這種教學已經不適用,所起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傳統教學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宣教,教師采用的是“管書法”,片面地強調知識的死記硬背,生物教學沒有與學生的能力發展緊密結合,可以說學生學習生物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不可取的。初中生物課堂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而要想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教師只有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進而實現教與學的統一,促進生物教學目標的實現[1]。
2 多元化教學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效率
2.1 生活化教學
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與生物活動規律的學科,這門學科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學生而言,生活是他們獲取知識的第一源地,生活中的知識通俗易懂,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善于將生物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掛鉤,引入生活素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2]。如,在“種子植物”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種子植物有哪些?這種植物有什么特點?”種子植物非常多,且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以生活事物為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種子植物,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生活的關聯性,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2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功能于一體,多媒體所呈現出來的知識更具吸引力,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在初中生物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情境[3]。如,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這一章節中,單純地進行分子講解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熱情,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視頻。視頻具有動態效果,在視頻的引導下,學生會感到細胞的新奇,進而啟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去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制作微課,對這一章節的重點知識進行針對性講解,從而幫助學生高效消化知識。
2.3 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學生能力水平來實施教學活動的一種方法。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學生學的快,有的學的慢,如果教師不能統籌兼顧,“兩極化”現象會逐漸嚴重。分層教學無疑符合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師可以指定不同層次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有選擇的學習,從而實現高效教學[4]。如,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這一章節中,針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可要求他們理解透基本概念,在熟悉相關概念知識后再去探究深層次的知識;針對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深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去探究、思考。通過這種分層教學,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2.4 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較比傳統教學,探究式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探究式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構建高效課堂[5]。如,在“細菌”相關內容教學中,細菌是肉眼看不到的,同時也是無處不在的,結合這一課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問題:“為什么我們要經常洗手?”讓學生帶著這一問題去思考。經過思考后,學生明白:經常洗手可以消除病菌,防止疾病傳播和感染。通過這種探究式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發展,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
記憶。
2.5 開展生物實驗
生物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各種實驗來驗證,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驗是一種教學策略,通過實驗,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的呈現出來,從而讓學生的學更輕松。如,在“植物細胞”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教師準備好相應的實驗器材,包括多種新鮮植物、清水、稀碘液、鑷子、刀片、滴管、紗布、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尺等。教師先講解實驗操作要求及步驟,讓學生按照實驗步驟來進行實驗,然后觀察植物的細胞。通過實驗,學生對植物的細胞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通過實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6 小組合作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是以個體單位存在的,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限,他們在思考問題時比較單方面,一旦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熱情。小組合作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的一種方法,強調的是團隊合作。通過小組合作,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這也是學生必備的一項素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這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6]。如,“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層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在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激發,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學生之間可以盡情討論,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思維,進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3 結語
自新課程實施以來,傳統的教學愈發不適合初中生物教學的需要,我們必須采取性質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根本上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新課程改革過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隨之誕生,如生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探究式教學、分層教學、小組合作等,這些方法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提供了多樣性選擇。作為生物教師,要善于整合這些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高效學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玉艷.設計多元化主題,提升綜合實踐教學效果[J].教書育人,2020(01):27.
[2]楊華.信息技術優化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名師在線,2020(18):92-93.
[3]沈飛.淺談初中生物課堂“討論”模塊的高效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6):46.
[4]榮松.多元化教學模式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效率[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10):58.
[5]代玉杰.多元化教學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效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29.
[6]滕瑞才.多元化教學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效率[J].電子制作,2015(05):172.
作者簡介
黑東燕(1993-),女,回族,寧夏銀川人,碩士研究生,中教二級,寧夏長慶初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