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不但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提出了相應的發展要求。這也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一個焦點問題,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所有學校管理者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一套適應性很強的教師評價機制可以很好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因此需要學校方面通過科學并且有效的管理來實現這個目標。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相比城市中的小學教師來講低了很多,這使農村的基礎教育效果層面也降低了不少。教育均衡化這是我國教育的一個新的教育改革方向,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相關的專業發展水平。該文主要針對農村小學中,分層開展教師發展評價,進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行探討,希望對農村小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村小學? 小學教育? 教師專業發展? 分層開展? 發展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c)-0176-03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not onl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but als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is also make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focus issue, so how to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for all school administrators. A set of highly adaptive teacher evaluation mechanisms can well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schools to achieve this goal through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ich makes the basic education effect level in rural areas also lower. Education equalization is a new direc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propo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evel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firs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at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carries out the teacher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then promotes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hoped to be helpful to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
Key Words: Rural primary school; Primary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ifie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al evaluation
我國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進行過很多有益的探索,從工學結合到現在的深化產教融合,根本上是為了解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供給側和產業市場需求側的偏差和錯位。國務院于2017年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從政府最高職能層次為職業院校的辦學指明了方向。產教融合關鍵是“產”和“教”的深度融合,在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中共建實訓基地成為企業參與辦學是學校深入企業的有益嘗試。該文以山西S職業院校為例,分析了該職業院校與W酒店在共建實訓基地的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情況,從而探索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的有益對策。
1? 產教融合酒店實訓基地建設概述
隨著山西獲批成為全國第8個省級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酒店行業相關人才的需求居高不下。截至2018年,由中國客戶網編輯整理的山西酒店名錄達578家,五星級酒店16家。星級酒店各類崗位對人才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酒店前廳部的外事接待工作人員要求必須有一定英語能力。酒店餐飲部信息化點菜系統得到大范圍應用,對服務人員計算機操作水平提出了要求。客房服務部對衛生要求越來越高,對客服務內容范圍越來越廣,如擦鞋服務、會客服務、托嬰服務、洗衣服務、夜床服務、叫醒服務、送餐服務等,都逐漸納入了對客戶服務一環。作為酒店從業人員“顧客至上”的服務意識更是成為了職業素養最重要的一環。
山西S職業學院旅游類專業與W酒店于2019年12月達成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意向。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山西S職業學院學生需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的實訓中于W酒店完成實訓,同時W酒店為學生提供課程相關講座、職業素養培訓及頂崗實習機會。目前,已有1個班共19名學生完成相關課程和實訓任務。
2? 產教融合酒店實訓基地建設基本思路和成果
山西S職業學院與W酒店共建實訓基地,針對其核心課程《現代酒店經營與管理》及《酒店管理實操》兩門課程進行展開。在專業培養的第三學期中,由W酒店派出人力資源部有資質的培訓師赴課堂開展酒店行業知識及企業文化講座,在第三學期安排的酒店實訓中,學生赴W酒店開展為期1個月的實訓,主要實訓崗位安排在酒店餐飲部。在專業培養的第五學期中,酒店可以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開放酒店主要對客戶接待部門。
學生在酒店實訓基地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
2.1 酒店服務技能方面
學生通過前期酒店經營管理理論的學習,對酒店經營管理活動有大致的了解,通過在實訓基地實訓的過程實踐了酒店對客服務的技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掌握了對客服務的基本技巧。同時酒店會在學生實訓的過程中會提出對學生的要求,從真實經營角度培養學生實操技能,學生在面對真實情景的突發狀況時,也能夠在鍛煉中不斷學習有效處理的方法。
2.2 職業素養方面
在實訓基地實訓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學生在實訓和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必須調整心態,克服身為學生的惰性與僥幸心理。通過實訓和頂崗實習,學生們在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引導下,逐漸對酒店基層服務工作做到了心理認同,對酒店工作本身能夠有較為積極和正面的認知,對安排的工作內容能夠較為圓滿地完成,從責任感和擔當方面有了較大的提升。
2.3 未來職業規劃方面
學生通過學期中的理論學習和講座學習中對相關行業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實訓中安排的工作全部是以酒店實際經營為依據的,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對于未來的職業房展和規劃進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討。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學生重新進入酒店環境進行工作,在服務工作的過程中更清晰地認識酒店行業,同時也檢驗了自己在校期間的職業技能學習情況,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形成了預判,對于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清晰的打算。
3? 產教融合酒店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
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學生的技術技能、職業素養和整體職業認知的眼界上。在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相關專業課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了調研,以調查問卷的方式調研了該班級19名同學,總共收回有效問卷19份。問卷中主要涉及學生的工作內容、學習成果、困難及問題3個部分。通過分析收回的問卷發現學生在實訓基地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3.1 工作內容與理論學習知識存在脫節
超過90%的同學認為課堂教學理論學習所占比例過高,在具體實訓工作中,課堂理論知識相對陳舊,可應用性不強。實用性更強的校內實訓所占比例較低,技能訓練不夠充分。W酒店企業導師及酒店管理人員對s職業學院學生職業能力評價較低。酒店服務管理相關技能掌握不夠,需要從頭訓練,職業素養不高,在責任心、服務態度等方面有待加強,缺乏處理突發事件能力。
3.2 企業追求效益與人才培養的矛盾
S職業學院與W酒店共建實訓基地,企業為追求效益,在制度管理、人才培養上圍繞生產走,實訓基地產教難協調。針對W酒店的實習實訓,輪崗學習能夠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各項技能,但酒店負擔成本過高,難以執行,往往一名同學只能在一個崗位實訓,學生對此反應較大。
3.3 產教融合合作片面追求企業規模,重“產”輕“教”
山西一些職業院校在選擇產教融合合作企業時,普遍傾向選擇規模大、實力強、在產業內有一定地位的企業,借助企業自身行業資源,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大量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實訓導師。這樣固然是一種思路,但在實踐中很多大型企業體制機制相對固化,缺乏教育經驗,旗下行業專家導師更多只傳播本企業文化和塑造本企業形象,教授的內容不具備普遍性。學生產教融合實訓崗位固定、工作內容單一,與普通頂崗實習幾乎沒有區別,難以獲得實質提高。
4? 產教模式下建設實訓基地與提升人才核心能力的措施
4.1 校企雙方共同構建協同育人體系
校企雙方必須在充分溝通下,共同構建符合雙方需求的協同育人體系,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合作長效機制。圍繞企業生產效益、人才科學培養設置實訓崗位,協調各方資源,優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師資配置。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真實生產崗位的需求,根據崗位所需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設置培養科目。實訓基地建設在不影響企業生產效益的基礎上,盡量兼顧學生各個崗位技能提升需求。在為期3年的實訓中,根據不同的實訓階段,制定以崗位為中心的實訓計劃。企業在人才培養中應作為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培養的主體,通過“以工代訓”“工學結合”“育訓結合”讓學生能夠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升綜合能力。
4.2 遴選既懂“教”又有“產”的優質企業合作
校方在選擇產教融合合作企業時,不能只重視企業規模,應遴選既懂“教”又有“產”的優質企業進行合作。W酒店雖然是一座知名五星級酒店,但是在與S職業學院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時缺乏教育經驗,培訓課程單一,學生投入經營活動時間過多,職業培訓相對較少,學生提升有限。山西省內部分旅游景區的酒店在人才培養上更具經驗,旅游淡季相關培訓課程安排較多,酒店會舉辦各類崗位技能大賽,以賽促訓。旅游旺季實踐實訓,在真實崗位消化所學技能,培育職業素養。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更多考慮企業是否具有較大人才需求、對產教融合是否有足夠的重視,配合學校開展相關實訓是否積極,重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教師培養。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雖然以“產”為主,但是“訓”也不可或缺,光有真實崗位的體驗,沒有具體技能、職業素養培訓,學生依然無法得到提高。培訓中教師的關鍵性作用不可忽視,校企雙方都要重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教師的培養。校內要要求教師定期去企業實踐鍛煉,鼓勵教師考取行業相關從業資格證。企業培訓導師要有一定教育背景,擁有教師資格證,掌握教育知識,定期在學校進修相關理論,保證所教內容的準確性、時效性。校企雙方要促進雙方教師雙向交流,形成一定交流學習機制,打通教育人才流動壁壘,營造教師學習成長氛圍。
5? 結語
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是提升學生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院校只有充分認識市場需求,引入適合的企業資源,與企業進行深度融合和資源共享,提升自身教師素質才能更好地在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對學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必須依托實訓基地,讓學生融入真正的生產經營環境中,校企共同努力,從而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趙章紅,張樣平,楊陽.構建河南特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體系的思考與建議[J].河南教育(職成教),2020(6):21-24.
[2] 楊哲.基于產教融合的模具實訓基地建設探討[J].南方農機,2020,51(10):103-104.
[3] 姜偉,單欣欣.產教融合背景下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實踐與研究——以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63-65.
[4] 黃娉婷,范春.基于深化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職雙創課程體系設計[J].高教學刊,2020(16):36-39.
[5] 張蕾.產教融合視域下我國職業教育課程轉型路徑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6] 夏丁.北京科技職業學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燕山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