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構建系統的內控評價體系,提升經營管理的水平。本文首先介紹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發展的現狀,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接著探討在新時期推進評價體系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新時期;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1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發展的現狀
1.1 評價主體缺少獨立性
2019年11月份國資委發布了《關于加強中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文件以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為出發點,力求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執行效果,要求應該明確評價的主體,把握企業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與根本矛盾。但是在目前的企業發展中評價主體缺少相對獨立性,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第一,企業的管理層缺乏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度,沒有為員工營造嚴謹科學的環境,導致在經營管理中責任落實不到位,影響整體的運行效果[1]。第二,缺少制度的保障,部分企業沒有成立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而是讓其它的部門進行管理,縮減了控制的執行效果。同時,因為沒有明確的職位部署,員工的重視度不高,權利無法有效實行。
1.2 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
我國于2009年7月正式實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要求企業應該對提高內部控制的水平,對經營狀況進行合理評價。同時需要聘請專業的會計師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許多企業沒有確立統一的評價標準,導致許多的評價工作落實不到位。又因為企業沒有把握好內部控制的根本要求,無法及時地反饋內部控制帶來的成效,喪失對內部控制的信任度。
1.3 評價的方法缺乏合理性
企業在推行內部控合時,應該以實際的經營情況為出發點,配置于自身發展方向契合的內部控制評價的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許多企業無法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完美融合,沒有根除固有的管理模式,采取原有的運營方法,導致內部控制方法與企業的目標相矛盾。還有部分企業采取由上至下的方法,強化領導對內部控制的主導地位,嚴重忽視員工的想法與認識,導致評價結果具有主觀色彩。
2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在新時期的建設策略
2.1 優化內部控制的環境
為了提高內部控制的水平與能力,促進企業更新換代,實現經濟價值,應該優化內部控制的環境,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經營管理模式。第一,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加強監管的力度。應該調動管理人員的監督意識,保證內部控制部門的樹立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2]。對企業內部的經濟項目支出與組織活動進行監督與評價。考察企業每個項目的收支情況、對即將實行的項目進行風險評估、整理好各個項目的數據檔案。例如,公司將進行某項活動,內部控制部門應該和財務部進行合作,明確人員數量、設備的數量、場地安排等。以過去的項目支出為參考,再結合現有物資價格,進行合理的預算管理,保障項目的順利開展。第二,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的理解,只有發現到它的優勢才能夠更好的去施行。在運用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經營的不足,并逐漸地改進。例如,公司汽車的交通費用是一筆很重要的支出,占據一定的比重。但是一般情況下都與其它的經濟支出匯合到一起進行統計。這樣無法對支出進行有效地控制,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2.2 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
應該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這樣有利于企業更好的開展內部控制管理。應該結合企業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構建系統的管理體系。要加強體系的可操作性,提高對員工的管控力度,最大程度上發揮內部控制體系的作用。對實施方式進行科學把控,提高內部控制的成效。第一,規范好工作的各個環節,使工作人員嚴格按照制度完成任務。第二,要加強責任意識,把具體的責任落實到個人。對每個人的工作進行合理劃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使其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加強考核的力度。例如,制作考核登記表,登記每個員工的工作情況,每月進行一次核算。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員工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解決的效率。同時,表格還可以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使企業的獎懲制度更加的科學完善。
2.3 提高評價人員的職業素養
內部控制評價的主體是“人”,所以應該加強對評價人員的管理,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首先,應該結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引進新鮮的血液。需要與人力部門合作,改革原有的招聘制度,選擇具有充足管理意識的人才,為企業引進技術支持,提升企業整體活力,提高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其次,形成系統化的崗后培訓體系,按照員工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的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邀請專業講師進行案例分析,提高員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內部定期提供進修的機會,讓員工接觸到更多的內部控制知識。企業不定期舉行競賽活動,活躍公司氛圍,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對優勝的員工給予獎勵,充分調動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提高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全局意識,優化部門內的人員結構與工作安排,協調好各組別關系,推動企業的進步。
2.4 完善現有的風險評估體系
在企業內部控制中,建立風險防范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企業運營管理中的根本問題就是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對項目支出問題無法做出正確的預判。應該提前對項目運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風險評估,實施全面把控,有針對性的制定解決方案,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加大企業內部的內部監管力度,把任務落實到個人,強化員工對工作的認識程度,通過制定風險管理條例,提高員工對工作的重視度,減少數據整合時的疏漏。例如,企業在進行風險評估時,要結合項目的發展前景、市場的發展需求、國家的政策法規等,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考量,結合公司的財務發展狀況,制定完整系統的評估體系,保證公司的平穩運行。
3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企業應該提高對內部控制的重視度,在遵循原有經營模式的前提下,不斷優化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從改善內部控制環境、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提升管理人員職業素養、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出發,強化內部控制的力度與效果。
參考文獻
[1]何紅武.淺談新時期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J].財會學習,2019(12):242+244.
[2]劉德路.新時期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J].商業經濟,2016(10):163-165.
作者簡介
劉正清(1986-),男,湖南株洲人,本科,畢業于海南大學,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