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英
摘 要: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可以有效將課程與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聯系,使幼兒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數學素養和態度。
關鍵詞:幼兒園;數學活動;生活化;實踐
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認識到生活環節重要的教育價值,對其中的數學教育資源沒有充分進行利用。教師應該轉變這種觀念,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幼兒的生活和學習體驗,以游戲和生活的方式為幼兒講授數學知識,保障其數學能力的發展。
1 教育內容生活化
1.1 重視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提供大量有關數的經驗
在現實生活環境中,幼兒接觸到的各種東西都有各種的大小、形狀和位置等,這些均蘊含著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在包括餐點、教室、盥洗等任何一個環境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例如每天的清點人數、座位編排等,都可以對應上數學中的數、分類、排序等知識。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在數學教育中充分發掘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因素,使幼兒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能通過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
問題[1]。
1.2 抓住時機,利用生活中的實力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數學概念
許多生活中偶然發生的事件都蘊含著數學知識,教師需要隨時抓住事件,對幼兒進行教學。如分發點心時,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數出自己的分量。在幼兒的活動區域張貼腳印,一個腳印對應一個孩子,讓幼兒自己去對應腳印,以解決是否還可以進去玩的問題。午餐后、午休前,可以讓幼兒觀看10分鐘的動畫片,通過規定時間使幼兒有時間概念,感受到時間的長短。通過各種活動充分運用數學知識,將數學的學習融入到各種有趣的游戲中去,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就學會了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更好地掌握數學中的數、量等相關數學概念[2]。
2 活動形式生活化
2.1 深入家庭,讓幼兒自由體驗有關的數學經驗
目前來說,許多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都是在特定的區域內展開的,數學教育也嚴重脫離了幼兒的生活,導致幼兒不愿意去數學相關區域活動,老師強制后才不情不愿的去玩。針對這一情況,需要幼兒園對集體教育活動和數學區進行擴大,豐富其中的內容,師生共同在其中尋找數學元素,并在幼兒家中開展相關活動,緊密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知識[3]。
1)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數學活動:在幼兒家庭中開展數學活動,使幼兒充分感受到數學的樂趣。例如,可以統計媽媽買了幾個蘋果,每天吃幾個,還剩幾個。為每位家庭成員測量身高,教會幼兒對自己的物品進行分類整理。父母可以指導幼兒繪制從自己家到幼兒園的往返路線,使幼兒對數學中的順序知識有切身的感受。當然,為了可以順利在家中開展這些活動,需要教師提前組織幼兒家長開家長會,教會家長方法,取得家長的配合,保證家長也參與到幼兒的數學教育中來[4]。
2)幼兒自由體驗和探索家里的數學知識:在學習期間,給予幼兒一定的空間進行自主學習,自己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并進行整理,可以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未來幼兒可以自主思考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思維。
2.2 走向社會,接觸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
1)了解菜市場、超市、學習購物:去這些場所,幼兒不僅可以發現數學知識,還可以實踐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進入到菜市場后,可以讓幼兒統計蔬菜的種類和擺放方法,觀察菜販是如何稱量并收錢找錢的。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幼兒嘗試稱量。在超市中,幼兒可以觀察自己想買的物品的價格,并確認自己是否有足夠的錢買下這物件。通過實踐,幼兒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數、分類、加減等數學知識,也對幼兒園以外的社會有了初步的了解。
2)去社區,走進貧困家庭,通過比較檢測自己的數學能力:擴大幼兒的生活化范圍,將其帶進社區,去到每個貧困家庭中,通過觀察統計,發現自己家和貧困家庭之間存在的不同。師生之間討論出對貧困家庭的幫扶辦法,如送零食、衣物、課本等。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幼兒可以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化的應用,并對幼兒做了一次簡單的愛心教育[5]。
3 數學活動材料的生活化
目前來說,每一所幼兒園都有豐富的活動材料,在對幼兒進行數學活動中,也需要從生活中選材,方便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可以選擇廢棄的撲克牌、鬧鐘等在幼兒中開展數學益智類游戲,這些玩具需要定期更新,以免幼兒長時間玩喪失興趣。例如可以剪開撲克牌,一分為二,由小班幼兒進行拼回原圖,對于大班的幼兒,還可以利用撲克牌和幼兒玩找規律的游戲:根據撲克牌不同花色和不同顏色進行擺放,先引導幼兒發現幾張牌一組,再發現后面可以接著擺放哪張牌。也可以為幼兒準備不同顏色的糖果,讓幼兒根據顏色和數量拿取。通過這些簡單的益智游戲,幼兒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并可以對身邊的數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6]。
在創新游戲時,需要教師做好與幼兒的溝通交流,了解不同幼兒的游戲活動需求,根據需求對游戲模式進行完善。在選擇游戲時還需要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保證選擇的游戲方式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以保證游戲效果。在進行游戲期間,教師需要對每個幼兒進行合理安排,保證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去,人人機會平等。
4 數學活動過程組織生活化
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知識,所以在設計數學活動時,就需要與生活聯系,保持貼近,使幼兒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更近,有親切感、教師在設計生活情境時,保證幼兒對其足夠熟悉,可以在情境中進行觀察和實踐,并且互相之間可以溝通交流。使幼兒對數學學習有足夠的主動性,勇于探索和創新,以保證有效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
5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數學
生活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找出數學知識,所以教師需要幫助幼兒認識到這一點,并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這也是進行數學教學最終的目的。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幼兒感知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具備較強的通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比如鼓勵幼兒和成人一起去水果店,可以讓幼兒選擇買幾個蘋果,提醒他家里有幾口人,買的水果要夠每人一個或兩個。家里來客人時,可以請幼兒幫忙擺放餐具,碗、筷、杯要和人數一一對應,久而久之,幼兒的數學知識就在不知不覺中掌握。
6 小結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開展數學教育,需要重視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這一問題。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目前的數學水平,以數學教育的目標和內容為依據,對幼兒生活環境中的各種數學知識有一定的敏銳度,隨時開展數學教育,使幼兒對數學知識感興趣,愿意學習數學,從而使其具備更強的數學學習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王文君.幼兒園數學活動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科學咨詢,2020,(20):183.
[2]曾舒揚.幼兒園數學活動如何實現生活化、游戲化[J].才智,2020,(11):126.
[3]楊芬.生活化課程背景下幼兒園區域活動中的數學教育方略[J].教育教學論壇,2020,(17):98-99.
[4]楊芬.”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2):121-123.
[5]周雪.幼兒園大班數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行動研究——以P園為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2):3,11.
[6]湯慧琳.幼兒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生活化的行動研究[J].中外交流,2018,(1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