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忠
摘?要:隨著計算機、新媒體等現代化技術的成熟,報紙作為傳統媒體也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報業集團應盡快建設企業文化,提高整體思政水平。本文將結合報業集團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融合的意義,討論創新發展目標、完善工作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等融合策略,為促進報業集團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報業集團?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10-0-01
引言
紙質媒體是迄今為止延續時間最長的傳播載體,受到網絡媒體和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近幾年報業發展受到巨大壓力。從零售業務到廣告業務都經歷著大幅度下滑,很多企業集團不堪重負選擇停刊、休刊。因此,報業集團想要謀求發展,穩定市場份額,就應當順應時代發展,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創新發展策略。
一、報業集團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融合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文化建設工作受到黨和國家空前的重視,更是被上升到治國理政的新高度。近幾年來,紙質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增強了自身的政治文化傳播能力,例如。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深港書評》為代表的書評文化等等。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更是企業不斷壯大的精神基礎,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對于報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同時,員工是企業實現順利經營的根本,企業想要謀求發展也不能離開員工的力量,思政工作的對象是員工,因此兩者在對員工隊伍的建設方面有相同目標。在如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在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下,兩者呈現出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狀態。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來提高員工自身素質,加強內部管理效率,并以此在企業內部生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不斷良性循環,形成優秀的企業文化,激勵員工,使其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為企業帶來更多可觀的效益,幫助企業樹立自身品牌,報業集團也能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跳脫出來,在穩定經營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發展。
二、思政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的策略
1.創新企業發展目標
思政工作結合了我黨的優秀傳統,并體現出了重要的政治優勢,能夠幫助報業集團打造優異的內部思想基礎,穩定工作氛圍,并為企業文化建設提供必要的動力。新媒體時代來臨,報業集團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應當意識到創新企業發展目標的重要性。結合自身工作優勢,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科學的、穩定的發展道路。對于紙質媒體來說,要強調自身的公信力、權威性、影響力,結合社會環境與企業條件,制定新的發展目標。
2.完善思政工作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學化、規范化的制度,能夠確保思政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可以在結合自身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人力資源調度,確保政工干部的綜合素質及思想道德水平在較高標準,而且還具備充足的業務能力以及工作經驗。此外,還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完整的激勵制度、獎懲制度,明確各部門員工的職能,對于在實際工作中表現良好的工作人員,要及時給予獎勵,獎勵可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從而通過該方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對于工作效果不理想的工作人員,也要進行適當的警示提醒,并以該形式來達到對工作人員的督促作用,使其端正工作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思政工作水平和企業文化建設能力,都代表了報業集團的軟實力。作為企業管理者需要盡快完善思政工作制度,并以制度為基準,約束員工行為。
3.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21世紀,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可以看作是對人才的競爭。因此,報業集團在融合思政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時,需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重視對人才隊伍的建設。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讓數據傳輸速度更快,雖然報紙仍以紙質期刊為載體來輸出信息,但是報業集團內部要積極采用信息化系統,加快員工與員工、部門與部門、企業與客戶之間的溝通速度,提高交流效率。幫助每個員工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及時了解其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并幫助其解決,使每個員工都能在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將員工的個人發展目標與報業集團的整體發展目標結合起來,達到互惠互利、互幫互助的局面。這樣一來,員工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身到工作中。作為企業管理者,應當以文化建設打開與員工互動的局面,例如,開展各類文娛活動,加緊企業與員工之間的聯系。公平、公正、透明地對待每一名員工,并定期對員工進行思想政治培訓工作,在階段性培訓完成后,考核培訓結果,分析培訓內容,確保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并采用激勵機制來調動員工的直觀能動性,在報業集團內構件良好的文化風氣與思政氛圍。
4.拓寬企業文化范疇
一直以來,很多報業集團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企業文化單一、信息輸出方式刻板等問題。新媒體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都有了質的飛躍,報業集團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改變這一問題,拓寬企業文化的范疇,提高企業文化的多元性和豐富性,這也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求。例如,重視副刊的文化輸出,提高副刊的綜合性,讓副刊內容更加可讀,深入挖掘副刊的文化內涵。2013年《齊魯晚報》就開始使用“三三制”的報紙結構,對特定板塊進行文化建設,提高內容質量。2017年《華西都市報》也將周末副刊變成了“天天文化副刊”,增加新聞版面量,并創設了“人文”頻道。相對于更新快、覆蓋面廣的網絡媒體來說,紙質媒體的優勢就是“精耕細作”。企業可以此為文化建設的重點方向,專注對信息的深入思考與挖掘,為受眾提供更加精良、細致的文化服務。尤其是關注經濟、人文等方面內容的受眾,往往具有更強的購買力,所以報業可以適當拓寬企業文化范疇,重塑紙媒形象,以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企業文化來提高自身信息傳輸的影響力。
結語
綜上所述,報業集團想要在新時期背景下謀求發展,穩定自身市場份額,就必要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提高核心競爭力,優化全體員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需要以企業文化建設為載體,不斷尋找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找到兩者融合的關鍵點,并使兩項工作緊密聯合起來,促進企業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楊雪松.談企業文化建設對提升企業軟實力的重要性及途徑[J].中外企業家,2020(21):233+235.
[2]潘必義.發揮浸潤效應推動融合并進——以“十九冶夢”為例探索精細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路徑[J].企業文明,2020(0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