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孫科?王宏偉
摘 要:海洋工程屬于國家戰略性產業,對于國家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產業發展期間對于各類型專業人才的需求較大,且對于人才的專業程度及綜合素質具有較高要求。文章建立在雙一流戰略基礎之上,對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此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雙一流”;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生;人才培養
在船舶海洋工程專業方面,其教學主要目標在于為沿海與內陸船舶行業輸送專業人才。近年來航運市場整體發展呈現出持續走低的情況,致使船舶行業發展陷入困境。在此種發展狀態中,對于具有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大,為此,還需要教育機構能夠培養出適合于行業突破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1 船舶海洋工程人才培養目標
國內高校中船舶海洋工程專業在教學期間,多以理論教學作為重點內容,對于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缺乏關注。在此種教學環境下,導致教學模式與生產實踐人才需求之間出現極大的偏差。也由此導致船舶海洋工程項目中缺乏具有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不利于產業打破當前所面臨的困境?,F階段國內高校船舶海洋工程專業辦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可分為兩種類別:首先,將哈爾濱工程大學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屬于處在一流標準的船舶類高校,將具備船舶性能結構特征的設計研究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另外一類,屬于船舶工程學校,在專業教學中更傾向于對現代造船生產工藝人才的培養,為此,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創新力、實用性等[1]。
2 雙一流內涵分析
雙一流所指向的是世界范圍內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專業是黨中央與國務院所制定的重要決策,同時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關于雙一流的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雙一流建設問題,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建設,鼓勵各高校樹立起自身特色,在不同方向爭當一流,為促進雙一流建設指明方向。雙一流建設的整體目標為,促進一批高水平大學與學科進入到世界一流行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與科研以及創新能力,促使其能夠成為知識發現與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在雙一流的具體任務方面,明確提出應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具體為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關注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心,具有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學校需要做到的是,完善質量保障體系,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社會建設及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3 船舶海洋工程專業在雙一流背景下面臨的挑戰
在雙一流的具體任務中能夠明確,其核心內涵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經由強化國家核心競爭力與提升高等院校教育水平等策略,在根本上提升國家競爭力[2]。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政府推行制造強國戰略的首個十年行動綱領,在其中便有提出了積極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與高技術船舶的構想。具體涉及海上作業保障裝備、關鍵系統與專用設備開發;促進深??臻g站與大型浮式結構物開發等。在建設科技強國與制造強國的戰略中,一帶一路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項持續性經濟與文化交流活動,也是我國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對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若想要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建設海洋強國,促使一帶一路戰略能夠順利實施,首要任務便是具備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為此,對于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而各高校也急需為此領域培養出符合其需求的各類型專業人才。
4 基于雙一流背景下創新人才培養路徑
4.1 借助于機制創新促進基礎改革
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改革,是關乎到政府部門與高校等機構的項目。其一,教育主管部門屬于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主要推動者,承擔著制定改革措施、創造良好社會輿論環境的責任[3]。為此,還應該在日常工作期間貫徹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改革的重任。其二,強化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創新實踐等方面的獎勵力度,確保各項研究活動的資金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其三,高校屬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改革的執行主體,應該轉變研究生與導師原有的觀念,客觀地認識創新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并積極投入到改革活動中去。其四,研究生資助體系的創建與完善屬于創新能力培養改革的關鍵內容,需要涉及大量資金的支持。為此,學校方面需要拓展經費來源渠道,獲取到充足的資金并實現科學分配。
4.2 將師生合作作為基礎點激發創新
在創新人才培養期間,應該確立其現代化的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單向的授課模式,提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诖耍斜匾M織以研究生作為中心,授課教師作為主導的探究式教學活動。此類型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引導研究生不斷認識問題、發現問題,開發研究的潛力以及積極性,激發其內在創新思維,促使其能夠對知識從原有的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探索。在教學活動開展期間,需要強化對研究生的課程監督,只有如此才可確保探究式課程的開展發揮出最大化的價值。對于研究生科研興趣與需求感的培養,可經由興趣誘導促使其對科研活動產生熱愛,從興趣逐漸上升成為對科研的內在需求。另外,聯合培養是集中資源的體現及要求,有助于避免單個教師指導面臨的片面性問題,對于提升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
4.3 將學術交流作為平臺進行創新成果展現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可促使更多研究生投入到課題研究中,培養起良好的學術交流習慣,同時強化學術交流能力。研究生參與學術交流活動,能夠不斷開拓眼界吸收更多知識,也能夠及時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相關的研究成果,避免出現盲目研究的情況。在學術交流活動中,不同研究生之間的交流可能會碰撞出全新的火花,而這種新思維有助于解決自己的困惑,發現更新的理念或研究方法,對于后期科研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支持。在學術交流期間,可借助于學術交流平臺展現科研成果,在與其他專家或學者的討論中,可及時發現研究成果所存在的缺陷,為后續改進提供方向。除此之外,學術交流活動也有助于培養研究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后期學習探究奠定基礎。
5 結論
船舶海洋工程不僅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對于各項決策的落實也具有重要影響。例如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便需要建立在充足的海洋技術以及相關船舶設備基礎之上。為此,培養船舶海洋工程專業的創新人才與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要求各高校在船舶海洋專業教學中,做到與時俱進結合產業發展所需,及時調整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模式,以便于更多專業化人才源源不斷地投入到船舶海洋工程建設中,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周萍,韋偉.Fablab創客教育模式在工程制造專業的應用探究——以船舶與海洋工程制造專業為例[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8,020(004):82-86.
[2]孫聰,郭春雨,馮峰.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05(04):154-157.
[3]朱征宇,劉桂香,趙先銳,等.高職院校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現狀及培養調查分析——以船舶工程類專業為例[J].智庫時代,2018,006(031):P.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