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陰市青陽高級中學 陸成偉
現代認知心理學將知識分為富有啟發意義的三類: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處于個體知識結構的最高層次,是關于如何學習、如何思考的方法性知識,處理對象是個人自身的認知活動,制約著人的學習、記憶和思維活動,基本功能是解決如何最有效地學習和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核心是策略性知識,日益引起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的關注。策略性知識的運用貫穿于政治課程學習過程的始末。學生在政治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要集中注意力、記好筆記、巧妙記憶、智慧解題。在課后運用調控策略深刻反思所學的知識。本文重點談談政治課前和課后學生策略性知識的運用技巧,以幫助學生學到終生有用的東西,成為學會學習、學會思維的策略性學習者,打好人生的底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政治教師要指導學生立足學習現狀,制訂學習計劃,設置合理的目標,養成科學管理時間的良好習慣,激活和維持良好的注意、情緒和動機狀態,磨煉意志力,提高學習效率。
1.設置合理目標。學習目標對學習活動起著統領作用。基于生涯規劃,要在時間上確定政治學習的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通往理想的驛站就是一個個小目標的積累。要長計劃,短安排,先實現近期政治學習目標,然后實現中期目標,最終實現長遠目標。目標的制定要處理好“死”與“活”的關系。“死”指政治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爭準確全面地把握。“活”指要理論聯系實際,充滿興趣去感知政治,結合熱點時事活學活用,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生在學習基礎和能力發展方面存在差異,設置學習目標要從自身實際出發。
2.量力而行。如果自己的學習基礎較差,設置的學習目標應該是能夠了解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知識和一般運用。如果自身的學習基礎較好,設置的學習目標應該是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礎知識,掌握十九大精神,掌握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知識,并能進行一般運用和靈活運用。目標的設置要指向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的涵養。既要吃透政治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又要掌握歸納法、演繹法、比較法、因果法、系統分析法、辯證分析法等科學思維方法;既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信息解讀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還要內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價值判斷力和道德修養,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長為有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善于利用生物節律合理安排學習。一般來說,早晨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精神飽滿,頭腦最為清醒,體力也很充沛,這是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時最好背誦那些重要概念、主干知識、易混易錯點、學習難點。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怎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的原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中午答疑后至少保證半小時的充足睡眠,可養精蓄銳,在下午聽課時專心聽講,提高探究學習的質量。晚飯后,一定要到操場上參加戶外活動半小時,進行各種形式的有氧運動,如跳繩、球類、漫步、散步、欣賞校園美景等,調節一下大腦,同時燃燒體內糖分,消耗體內脂肪。晚自修時段,外界干擾少,注意力容易集中,這時應抓緊時間攻讀政治課程的重點、難點、高頻考點、新增變化考點;精心整理政治筆記、做作業、預習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如時間充沛,也可閱讀課外書籍,如《問道——中學生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晚自修時要注意同一模塊內不同章節和單元、不同模塊知識的交叉和融合,動口、動手與動腦相結合,能使大腦舒張有弛,減少疲勞。睡覺前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像放映電影一樣在腦子里面過一遍,對鞏固和記憶知識是十分有利的。
預習是無師自通的橋梁,是高效聽課的基礎。預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以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標志的自學能力,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學生預習后帶著問題投入新課的學習,學習就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預習還有利于教師獲得學生的反饋意見,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指導學生利用自主學習單進行預習。學生要依據自主學習單上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難點,帶著政治老師布置的預習思考題瀏覽教材,細讀框題內容。邊讀邊思,做出眉批,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勾畫出重要概念的名稱及涵義。對于基本原理中要把握的觀點,依順序而標出序號,使知識內容的層次更清晰明確。勾畫出需要強調的核心詞、關鍵詞,特別注意“基本、根本、最高”這樣的關鍵詞。在容易混淆的知識旁邊用等號“≠”標注,以示區別。如人大的職權≠人大代表的權利;政協的職能≠人大的職權,政協的職能≠政府的職能;基本民主權利≠基本權利,等等。對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用彩筆勾出,打上大大的問號,形成期待教師講解的心理定勢,當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時以便更專注聽講和理解。將課程要學習的主干內容,用數字序號1、2、3 等加以注明,經過這種數字化的歸納,可以使知識更加條理化。這樣的預習之后可以初步構建起將要學習的知識體系,基本弄清各知識點的前因后果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結構。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有恒心、有信心,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做好課前準備,這是上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能穩定教學秩序,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使課堂教學更流暢,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有時課堂學習質量差的原因不在課內,而是由于課外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課前準備通常最充分,而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課前準備通常一塌糊涂,甚至沒有任何課前準備。
1.培養學生排除可能干擾自己聽課的各種因素。若上課中途去上廁所,既影響自己聽課,也會影響其他學生聽課,影響教師講課。要準備好上課所需的學習材料,如課本、筆記本、學練手冊、作業本、筆、文具盒及其它學習用具。為此,要經常精簡課桌,將課桌收拾得井井有條。若鈴聲響過,才慢吞吞地走進教室,心可能還在操場上;若再花時間找課本、講義、練習冊或文具,教師都講了半天了,可學生還不知道說了些什么,聽課效率大打折扣。
2.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心理準備也很重要。課間要充分休息,使大腦和身體得到適當的放松。當鈴聲一響,必須全面進入學習的準備狀態。在這個時間段里面,可以回憶上節課的內容、反思已學過的審題方法;也可以快速瀏覽一下這節課大概要講解的新知識;同時還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從之前的放松狀態立刻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積極開動腦筋,讓自己帶著一種渴望學習新知識、攻克各種難題的心理去迎接新的一堂課。
反省是建構主義的一個核心特征,反省認知(元認知)是認識策略中極為重要的成分。為了提高學生的政治策略性知識運用水平,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自覺監督、檢查和調節學習策略的執行情況。即在學習活動之后積極回顧和重新思考原有的學習經歷,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與評價,總結學習的經驗和教訓,發現自己的長項和弱項,根據反饋結果運用調節策略,采取補救措施,揚長避短或取長補短。
(一)知識反思。基礎知識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和依據。學科知識是提升學科素養的基礎。每上完一節內容后,要善于整理,本節課探究了哪些政治問題,生成了哪些知識,得到哪些啟示,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在教材重點、高頻考點、難點和易混易錯點的學習上有哪些漏洞和欠缺,還有哪些疑問,整節課的知識框架是否建立等等。可將疑問寫在學案上,在課后請教教師、咨詢學友,形成扎實的基礎知識。若某一部分內容學得不透、與相關知識易混淆時,如: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地位、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國有經濟的地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地位、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就要多花時間鉆研課本和筆記,剖析概念,內化觀點,提高辨識度;或借鑒別人及書本上好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去弄懂它,不斷夯實理論基礎。
(二)例題反思。學會對例題的反思、總結解題思路,可以開拓思維、提高審題的嚴謹性、提升解題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反思例題中用到的重要概念和基礎知識,以鞏固政治課程中的陳述性知識。反思例題的解題思路和思維過程,以歸納方法、總結規律、掌握技巧、舉一反三,提高遷移水平。指導學生總結解題經驗教訓,尋找錯誤的原因,不斷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失敗”成為“成功之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統一,涵養自己的理性精神,進一步發揮例題的示范作用。
(三)情感反思。指導學生檢查自己的情感體驗,上課學習興趣是否濃厚,注意力是否專注,為何會走心、走神,如何把學習情緒調整到積極甚至最佳狀態,等等。在反思中會逐步理解政治課程的轉識成智、立德育人的課程價值,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樹立自信心,抵制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提高政治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和目標達成率。做情緒的主人,靈活運用轉移注意力、積極自我暗示、心理換位等方法調整學習情緒,平靜心情,聚焦聽課的有意注意,愉快地進行深度學習和智慧交鋒,鞏固政治策略性知識。
(四)時間管理反思。時間是構成生命的材料,對時間計算越精細,事情就做得越完美。要提升學生政治課程策略性知識,必須指導學生把時間作為寶貴的資源科學安排和運用,以求最佳學習效果。要記錄自己每天學習時間的利用情況,經常反思在課堂情境導入、情境探究、體系構建、知識鞏固、例題示范、鞏固練習、情境回歸等教學環節的時間配置是否合理,最好以分和秒為單位進行時間的黃金分割。如重點中學學生當堂背誦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正常用時兩分鐘(普通中學學生須用時三到四分鐘),解一道單項選擇題用時不能超過42 秒,解析一道簡答題用時控制在7分鐘內,等等。古往今來,一切有成就的學問家都是善于利用零碎時間的。學生要養成善于利用零碎時間的良好習慣,把那些零碎的政治知識寫在小紙片上,隨身攜帶,充分利用在操場早鍛煉前、在車站候車的三五分鐘內的零碎時間去記憶那些知識。
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核心是策略性知識。策略性知識的掌握程度決定著一個人的學習效率,還能改變一個人的學習方式和智能狀況。因此,政治教師要把幫助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策略性知識體系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不斷探索學生掌握策略性知識的內在規律,集思廣益,加強策略性知識教學,提高學生策略性知識的理解、運用水平,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