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紅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姜堰實驗學校,江蘇宿遷 223800)
語文雖然是小學階段的重點課程,卻沒有像數學、英語等科目一樣得到足夠的重視。近年來,國家倡導傳統文化教育,使語文學科重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教師應當從學生的情感出發,注重其情意需求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感知、綜合寫作能力的提升,進而豐富閱讀實踐,并通過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悟文本內容和寫作技巧,從而發揮“讀寫聯動”的最大價值[1]。本文主要探討“讀寫聯動”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閱讀素材不僅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好資源,也是帶動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最佳材料。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重點對閱讀材料的語言、遣詞造句等進行精讀訓練,從而深化閱讀教學,帶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2]。
例如,在講解《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在授課環節引導學生:“同學們,文中有很多描寫得很美的句子,請小組討論,勾畫出你認為描寫得很美的語句和詞語,并進行仿寫。”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精讀課文,學習課文精彩的表達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學生分享完詞語和句子后,教師可以選取其中幾個句子讓學生進行仿寫。如:(1)不開花時,只見到滿樹的葉子;開花時,仔細地在樹叢里尋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2)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學生仿寫完后,教師選取優秀的仿寫作品展示,使學生相互借鑒。學生通過將自己的語句仿寫與其他學生做對比,不斷學習他人優秀的寫作技巧,從而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主題,也可以為寫作積累良好的素材。
此外,教師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使學生不僅更深刻地體會到文章的語言魅力,也能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意義所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寫作訓練,再通過寫作鞏固學生的閱讀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優秀的寫作技巧,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雙提升。
教師在教學中應用讀寫模式,應當整合語文閱讀與寫作,使兩者相互促進。這種模式重在通過實踐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寫作技巧的培養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并通過分析寫作要點、寫作內容和詞句選用,讓學生從寫作中學會分析閱讀材料。
例如,教學《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前,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大家從小到大一定都有幾個或者很多好朋友,在你們的交往過程中,發生過哪些令你感動的事呢?接下來,請大家以‘友誼’為主題,進行小作文的寫作,大概200 字。”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很好地進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氛圍。在學生寫作完后,教師再選取部分學生的寫作進行朗讀。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大家在寫這個小作文時,大都將其分為三個自然段,使用的語言比較簡潔。那么,同樣一個主題,我們來看看其他作者是如何創作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她是我的朋友》,看看作者是如何續寫他的友誼的。這篇文章共有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大家注意作者的寫作與你們的寫作在段落劃分、故事編排和選詞上有什么不同。”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很好地引入了寫作,利用寫作來導入新課,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在實踐中比較自己的思路和優秀作者的思路,進而提升自身閱讀水平。
通過這些年的教學,筆者發現“讀寫聯動”教學模式在閱讀學習中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著明顯的作用。學生通過讀寫結合,能夠實現大腦與手、眼睛的相互聯系,在思考的同時進行批注,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相得益彰,相輔相成,“讀寫聯動”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
讀寫聯動視角下的閱讀教學更加注重以學生為本發展其綜合能力,閱讀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加強讀寫聯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教師制作書單供學生選擇閱讀素材。魚龍混雜的市場,閱讀材料繁多,小學生難以辨別,這時教師的指導作用能夠幫助學生縮小閱讀范圍,從而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目。教師列出書單以后,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一部優秀的作品帶給我們的必然是很多感觸和感悟,每閱讀一部作品,大家應該能夠從中收獲很多,接下來的兩周就請大家從書單中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書閱讀,然后寫一篇讀后感,表達真實想法。你可以寫下自己的收獲,也可以寫下自己對這本書的建議,然后一起評比誰的讀后感更能吸引大家。”
通過這樣的方式,讀寫結合能夠真正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落實,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很好地彌補語文課堂和課內知識的局限,并通過鍛煉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借鑒優秀文化。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實質上是讓課堂回歸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生本理念貫徹其中,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打造高效課堂。傳統的語文教育中,由教師進行教學之后,學生再學習,這樣學生容易僵化在教師的思維中,無法創新性發展,也無法提出自己有效的見解,禁錮了思維。因此,“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直接沖破這種思維僵化模式,放飛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思維得到一定空間的發展。這樣在學生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再進行點撥,對學生的不足進行彌補,將讀寫有效結合,發揮學生長處,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在交流讀書感受時,教師可以劃分小組,組內學生合作學習,朗讀讀后感,相互借鑒優秀習作,分享不同書籍的樂趣和收獲,相互評價。有的學生說道:“我讀了《阿Q 正傳》這本書,剛開始,并不覺得它有趣,甚至還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堅持了下來,越讀越能夠發現它的魅力。這種堅持的精神不就是我們現在需要的品質嗎?”其他學生紛紛表示贊同。之后,教師介入,進行引導,分析學生的言論,指出書籍中經典之處的寫作技巧,先學后教,相得益彰。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讀寫聯動中掌握更好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技巧。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關鍵課程,讀寫聯動的教學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通過優化教學方式、深化閱讀教學、整合讀寫教學和實踐寫作訓練的方式,并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更好地將“讀寫聯動”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進而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激發課堂活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讀寫聯動”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