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燕
【摘要】我國是一個重視教育發展的國家,所以針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進行著不斷的改革和創新。其中,以國家發展形勢為基礎,逐漸形成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學中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同時要求教育中應該重視STS三者之間的關系,盡量避免在教育開展中,是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所脫離,從而幫助學生養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文就STS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展開了合理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STS教育;初中生物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2-077-01
前言
STS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歸結到教育領域的改革措施中,由于現代社會發展進程加快,為了避免教育和社會脫節,就應該在教育中采取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教育形式,以此提升教育的質量和效率。現階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核心素養和STS教育理念為基礎,創新出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從而確保學生在教育的洗禮下,更加良好的融入社會發展中,進而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科學型、技術型的優質人才。
一、在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滲透STS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考出好的成績,而是要求通過教育讓學生掌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確保學生可以運用知識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力量。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以STS教育理念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重心,從而達到提升教育質量的目的。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生物學科具有實驗性和實踐性,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在開展生物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實踐的過程中,滲透STS教育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其次,生物學知識與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練習,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學理論性的知識,就導致學生無法在后期學習和發展中,對所學知識進行更新和應用,也就導致學生與社會發展脫節。因此,教師必須重視STS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實踐探究中,逐漸養成科學技術影響社會發展的理念,從而更好地以社會視角對待實踐學習,以此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學習品質。
例如,教師在講解《生物與生物圈》單元中的《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章節時。根據本章節的內容,本應該采取實踐性的教學方式,但是有些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而是采用單純的理論知識灌輸,這就會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而在STS教育理念下,教師應該以實踐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究掌握知識。如,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布置本章節的實踐作業,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周邊環境中的生物,并且針對生物的生存條件做一些簡單的探究實驗。而后,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實踐探究成果。通過倡導學生以自主實踐的方式,學習生物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
二、運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滲透STS教育
情境教學方式是現代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方法,并且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發展,此教學方式具有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合理教學情境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同時還要注意在創設情境中,應該滲透STS教育理念,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目的。此外,教師在創設生物教學情境時,不僅要圍繞著生物教學的內容,還要在情境中增加科學思維,還要增加情境教學的技術性,同時還要確保教學情境與社會發展相融合,以此達到在生物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理念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從學生自身生活作為出發點,這樣既可以提升教學情境的真實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學《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時,教師可以圍繞著本章節的知識點,通過提問的方式將學生引進教學情境中。“森林中的空氣為什么比較清新”、“植物是如何產生氧氣的”和“如何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使學生逐步進入到既定情境中,同時在問題設計中,教師有意將問題點傾向于實踐探究,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通過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生物探究技術,從而為步入社會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在課堂小結中滲透STS教育,起到點睛作用
課堂小結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從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而在課堂小結中滲透STS教育,就需要教師在小結中,盡量將學生引導向科學方向和社會方向,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發展的重視度,進而達到STS教育的目的,同時也使課堂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以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自主實踐和開展課堂教學小結的方式,滲透STS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從而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此外,生物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科學性,并且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著突出貢獻,所以在STS教育理念下,教師更應該幫助學生認識到,科學和技術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周潤娣.“教學做合一”思想指導下的初中生物“STS”教育實踐研究[J].讀與寫,2019,16(31):186.
[2] 蘇海燕.探索STS教育理念,優化生物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課程資源,2018,(9):6-7.
作者單位
(安徽省六安市匯文學校;安徽;六安;2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