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的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環境來講,增強思政教學的質量是促進其教學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針對當前技工院校中思政教育融合在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并整合了能夠加強融合效率的有效措施,以供業內進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技工院校;語文;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中國的語文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陶冶人們情操的作用。尤其對與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內容來說,其教學目標不僅僅要求學生學會必要的文化知識,更要求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入手,將語文基礎知識逐步轉到理論意義和指導意義的教學導向當中去,幫助學生不僅有效地學習了教材中的基本知識,更能在不斷的實踐和拓展中升華自身的精神領域。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將思政課程逐步滲透于技工學校的語文課堂,可以幫助學生從先進的思政教育理論中擺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完成文化知識和精神領域的雙重促進。
一、思政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理論背景
在當前的教育發展過程中,堅持道德教育,落實法制教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作為新時代的教育標準,思政課程內容可以在滿足學生社會價值的基礎上,幫助他們響應時代的號召,以一種充滿責任和擔當意識的心態來面對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這也決定了當前技工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創新教學方法,以一種多元化的形勢來改革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為技工學生適應國家政治發展和社會趨勢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現實背景
技工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在培養目標的設定上有一定的差別,所以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內容同樣因為其以培養應用型學生為目標,所以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精神層面的建設上。通過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價值觀意識、斗爭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教師通過將思政課程與語文課堂深入融合,引導學生把語文課堂文化知識和思政課堂中思想精神品質培養進行合并,最大程度地實現技工學校教育的時效性。
二、技工院校的語文與思政教學結合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語文教學指導性地位
語文是技工院校開設的一門人文素質教育基礎課程,旨在傳承人類優秀文化、弘揚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對于發揮其教書育人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想要將思政教育得到有效的融合效率,首要進行的任務便是提升大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保證其能夠在思政融合的過程中提供堅守的平臺。
在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效增強語文學科在教學課程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內容的關注,提升學生對語文和思政課程相融合的認可度,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環境下接受語文和思政的“雙重教學。”然后,教師可以通過整合教材內容,將其內容中的人文藝術、情感魅力和語言上的實用性特征進行分組,并從學生的基本專業情況入手,將其分別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從此教學目標出發和分析思想政治教學內容與語文教學目標之間可以形成合并的要點。并通過多元內容的分析,創新傳統教育方法,最終提高技工學校語文教育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二)提升語文教學的基礎質量
1.思政理論形象化轉變。
在技工學校的語文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論作為具體抽象性的概念,要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此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中先進的信息設備,尋找一個媒體案例,以直觀化概念幫助學生增強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度。在這個過程中,案例分析需要與技工學校學生的實際專業和生活認知相結合。與時俱進地結合對語文教材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幫助學生逐步研究語文學科與思政課程之間的異同點,最終自主掌握教學方法。
2.融合方式可行性發展
在技工學校的語文教育中,如何在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完成對語文教學內容和思政課程的有效融合,是廣大語文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因為在技工學校中,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不同、學習專業不同又決定了其語文教學的側重點也會有較大的差別。所以教師在進行兩個學科的融合時,要從每個學生的具體發展方向入手,根據對學生的人生觀預見和價值觀的發展趨勢來決定其個性化教學方法,并通過整合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發展思想政治理論來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精準的定位,這樣通俗易懂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輕松和愉悅,更能夠幫助學生在積極自主的環境下實現教學質量的最大化發展。
3.教學內容的代表性選擇
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內容十分豐富,其中能夠進行思政理論融合的內容也較多。語文學科的思政教育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教師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結合學生實際,靈活處理教材,把思想教育融入字、詞、句、段、篇的學習過程中。同時,通過針對性的選擇代表性較強的語文教學素材,使學生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進行思政理念研討,分析其與語文之間的關系,將教學過程轉變成學生的鉆研過程,才能夠強化學生的精神建設力度,從而使語文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得以全面發揮。
結束語:
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必須把握學科在思政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在把握語文學科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系基礎上,創新教學理念,從多方面促進語文教育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更好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叢叢.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J].人文之友,2020,(3):117.
[2]王瑾娟.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J].文學教育(下),2020,(1):72-73.
[3]曾凡云,賀立.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語文課程教師的職責與作用[J].綠色科技,2019,(23):19-20.
[4]施靜.基于課程思政新理念的大學語文教學分析與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5):116-117.
作者簡介:于德俠,女(1971.11.01—),漢族,黑龍江綏化海倫人,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技工教育 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