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
摘? 要:隨著各初中教育機制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數學教育方式出現明顯改變。在這一背景下,各初中教師在數學授課期間,積極采用問題導學這一方式進行授課。該數學授課手段的有效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基于自身愛好學習數學,不但能夠使自身數學學習主動性有所提升,還能使自身數學思維水平有所提升。本文以初中數學教育工作為中心展開探討,對其教學現狀以及問題導學法的應用策略等方面進行細致分析。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應用策略
引言:
經調查發現,大部分數學教師在授課期間,只是灌輸式地給初中學生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對于初中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等方面的鍛煉與指導卻十分忽視。這一數學教學方法,使數學知識無法與數學教育工作有效結合,且不利于初中學生數學學科的有效學習。數學教師改為使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授課,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問題導學法的有效應用,能夠幫助初中學生深入課堂,并在親身實踐中理解數學課程。初中學生獨立思考,借助問題理解數學知識,學習效果往往更為理想。
一、現狀分析
(一)數學授課方法及內容存在問題
受自身特性影響,數學學科的學習對初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如果數學教師只是依照教材進行授課,將使原本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枯燥、繁瑣。初中學生在這一環境下,無法接觸到豐富多彩的數學知識,其對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也將逐漸下滑。另外,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參與度不高,也不符合當前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育工作的要求。數學課堂整體氣氛十分沉悶,數學教育工作也因此形成不良循環模式。
(二)初中學生綜合能力訓練不足
數學學科在學生學習道路上占據關鍵位置。但是受當下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數學授課期間更關注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初中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多數十分忽視。授課期間,教師通常會給初中學生布置大量的習題任務,使其在不斷做題中掌握答題方法。這種教育方式,使初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其數學學習效率也因此逐漸下滑。
二、策略分析
(一)根據數學授課目標提出問題
為保證數學授課質量,相關教師在實際授課前應該根據教材、初中學生數學學習需求等,合理制定數學授課目標。同時,根據上述授課目標,合理提出相應問題,進而展開以問題導學法為中心的數學授課活動。該數學教學環節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響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具體表現為:當教師所提問題無法與教材內容相符合,不符合授課需要時,即使初中學生順利解答問題卻也無法真正掌握這部分理論知識。針對這一情況,相關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全面考慮多方元素。同時,優先提問初中學生能夠正確解讀、回答的數學問題。這一行為不但能夠有效激發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能使其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初中學生自主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并不斷思考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數學問題,能夠幫助其在思考中掌握課程內容。初中學生數學思維水平也能在這一期間顯著提升。
(二)鼓勵初中學生自主探索問題
帶領并鼓勵初中學生自主探索、思考數學問題是問題導學法得以順利應用的關鍵部分。授課期間,相關教師應該有效引領初中學生思考問題,使其自主研究、探索數學問題。經實踐發現,初中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能夠幫助其初步理解數學課程。比如,數學教師在講解函數相關課程時,可以先引出一個小問題,并帶領初中學生展開思考。為解決函數問題,初中學生需要自主完成數學預習部分學習任務。在初中學生大致了解相關課程后,數學教師及時引導,帶領初中學生逐步探索問題答案,能夠幫助初中學生盡快解決數學問題。筆者認為,該數學教育環節工作的有效落實,是幫助初中學生解答問題的關鍵點。初中學生在這一期間,不但能夠順利解決數學問題,還能充分鍛煉自身思考能力、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三)借助問題導學方法理解問題
數學教師在問題導學授課階段,應該確保自身數學授課內容與問題有效結合。在明確數學授課方向的前提下,數學教師應該借助其他資源進行授課。數學教師借助問題導學授課手段,優化自身授課內容,并將原本難以理解的數學課程直觀地展現給初中學生,能夠有效幫助初中學生理解相關課程。在這一環境下,數學學科授課質量日益提升。初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能夠接受更為優質的數學教育,其數學考試成績也有明顯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合理借助問題導學授課手段進行教學,能夠為初中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數學教育。初中學生借助數學問題理解課程知識,不但能夠有效鍛煉自身數學思維、應用等方面的能力,還能使其數學學習效率有所提升。為保證問題導學數學授課手段的應用質量,相關教師應該對其應用方法細致分析。同時,有效借助問題導學授課手段優化自身數學授課內容,使初中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問題分析、探索學習活動當中。
參考文獻:
[1]柴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271-272.
[2]朱琴.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02):203-204.
作者單位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