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娟娟
摘? 要:通過對語文講學稿模式的研究,我校的初中語文講學稿教學形成了較優化的資源,尤其在文言文講學稿中成績顯著,其他講學稿模式大膽嘗試創新,在不斷摸索前進。講學稿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講學稿的發展與創新是我們教研的前進動力。
關鍵詞:教研;講學稿;文言文教學;講學稿的挑戰與困惑
一、講學稿發展的沃土
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各個學校都在進行課題研究,我們學校中學部是在講學稿模式引領下進行課改,探討語文教學如何實現少教多學,實現高效課堂,打造師生互動其樂融融的樂學氛圍。
集體備課使我們在備課組的統一安排下,扎實了教研,并且就大家的研究成果探討共享,形成比較優化的公共資源。如:我們講學稿的研究,已初步形成模塊,但也不拘泥于現有模式,提倡務實并積極鼓勵創新。我們在講學稿的基礎過關和文言文講學稿方面,已頗有成效,現代文精讀課也成規模,經典練習稿層出不窮,作文創新稿大膽嘗試,前途一片光明。
二、講學稿發展的亮點——特色文言講學稿教學
接下來我就說一說,讓我受益最大的文言文講學稿教學。
首先,文言文教學離不開讀,讀的環節的檢測,我們基本放在語文講學稿預習導學部分。讀的要扎實有效,讀的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如:初讀時,可以讓學生注意字音、字形;再讀時,讓學生注意節奏;三讀時,嘗試讀出情感等。強調多形式的讀,可范讀、聽讀、跟讀、個人讀、互讀、小組讀、展示讀等,讀熟讀通讀出感悟。
其次,在讀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疏通文意。小組學習是在個人自主預習基礎上開展的,在小組合作前老師有技法指導,有時我們也將技法出示在講學稿的預習導學中,方便學生課前自學。在小組學習中組長很關鍵,每個組員在組長安排下通力合作。小組成員是事先按學習能力強弱搭配好的。各小組成員先畫出重點字詞,合力解決重點詞的意思,再根據翻譯增添補等方法,串全句的意思。不會的,有疑問的畫出來,再全班交流,也可寫在黑板上請老師解惑。學生翻譯完,老師要檢測反饋,看看句意是否扎實掌握。
再次,反饋要保證質量,查漏補缺,強化疑難句的理解。反饋時,可進行小組匯報,其他小組傾聽提問;可老師提問,也可學生提問,尤其是重點字詞和疑難句翻譯,反復幾次。課上老師提問反復,課下學生回家復習反復。通常一篇文言文要三四個課時才學完,所以每節課的反饋,都要根據早讀的檢測和學生掌握情況,反復強化易錯的字詞。反饋的形式也要多樣。
落實完翻譯,就要進行課文的分析,根據講學稿上預設的問題,學生經過提前預習,可提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問題,課上探討。簡單的問題師問生答,說說即過,復雜的問題可以老師點撥、小組合作交流。
最后,文言文教學還要落實到背誦,往往一篇文言文有好幾段,要系統地安排學生背誦,這也要依靠小組學習的力量,每天規定相應過關內容,以捆綁考核記小組量化,評價小組學習效果,激勵小組形成競爭,提高背誦效率。
文言文字詞記憶是硬件,不能學完了強化幾天就完事了,而是要不間斷地鞏固。早讀課時重點課文中的重點反復滾動復習,強化記憶效果。一篇文言文學完,還應配及時的鞏固檢測稿。
總之,在文言文講學稿的教學模式下,文言文每一步都是扎扎實實的,反饋檢測也是在踏踏實實地練習,學習效率比較高。
三、各種形式的講學稿嘗試出新
在文言文講學稿的帶動下,其他的方面的講學稿設計也在探索中。如:作文課講學稿的探究,利用作文講學稿的組內公開課、賽講課等活動,漸漸地我們對作文課也有了新認識,有了講解的路子。
除了對作文講學稿的大膽嘗試外,我們對現代文不同文體的講學稿,也進行了改進。如:上精讀課時,我們基本上按課時出講學稿,對于一些經典作家的作品,我們請有經驗的老師上觀摩課、優質課,供備課組其他成員學習、研討。對于一些文學性較弱,內容也比較深奧的問題,我們盡量嘗試出新,打破常規,以便更清晰明了地給學生講解。
另外,我們對講學稿的單元測試卷也做了改進,除了每單元的正式測試外,在測試之前先有一個模擬練習卷,周末發給學生自己做,周一老師反饋。反饋完了及時測試,提高了考試的質量和實效。
總之,對語文講學稿模式的探究,使我們新教師成長很多,在集體備課中我們汲取老教師的精華又注入自己的創新,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
四、講學稿教學模式教學的挑戰與困惑
當然,就目前來看,講學稿教學研究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許多急于解決的問題,如:我們的講學稿既是老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可是又不同于真正的教案,其中的活動環節還有待完善。于是,我們根據講學稿又共同集備出每課的教學設計,其中補充說明了每課講學稿的使用方法,更好地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我們對講學稿的研究十分有信心,它依然是我們高效課堂的重要載體,近期我校又在大力推進微課教學,我相信微課的運用會更有效地推進講學稿的使用,使講學稿教學更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更好地服務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