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革明
當今的整體發展迅速,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導致他們在心理素質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較為突出:自控力差,往往追求更新潮的事物;自卑心理嚴重,遇到難題就產生退縮的心理;攀比心理突出,看到別人擁有的比自己多就產生嫉妒心理;空有遠大的理想,而不愿為理想付出實際的行動。這些心理的存在,對學生的眼下生活和將來成長都極為不利。而在學校陪伴和影響學生較多的便是班主任,為此,班主任要發揮“教書育人”的主導作用,用溫情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化學生,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人才。本文結合多年的班主任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了在班級管理中實施溫情教育的基本策略,希望本文的教育觀點可以對班主任教育帶來實際的幫助。
俗語說得好,“成人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句話在教師身上較為適合。在學校,學生與教師相處的時間很多,而最能影響學生的教師是班主任。要想改善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班主任需要給予溫情感化與引導,而首先的一步是要做到為人師表,為學生做出實際的榜樣。另一方面,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有追隨好學生的心理傾向,為此,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級學生的榜樣力量來引導學生。比如,班主任要積極地發現班級中的好人好事、思想行為標兵、道德模范等,在班級中講給全體學生聽,并讓班級學生積極學習優秀的學生的事跡。如此,在班級好學生的帶領下,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往好的方向發展,可以促進班級良好氣氛的形成,帶動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的發展千姿百態,他們自身的性格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對待事物的眼光不同,這就是他們區別于他人的特別之處。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往往看到很多教師要求學生成為同樣的一個標準,用同樣的發展目標約束學生,一旦學生無法達成教師的目標,教師就會批評學生,甚至放棄學生,給部分學生的心理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作為班主任,要認清“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這個道理,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并做到因材施教。唯有如此,才能彰顯班主任的溫情教育之態,促進班級學生健康成長。一方面,班主任要在班級的日常生活中關注每個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發展情況,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讓班干部多留心觀察班級學生的情況,一旦發現學生的成長問題,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學生引導,幫助學生走出實際的困惑;另一方面,經常性地通過談心,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了解學生的近況,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適當開導。班主任要將自己當成學生的大朋友,多關心學生的心事,發現學生的心事要及時給予化解,讓學生成為陽光快樂的人。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師給予學生的愛是無形的,是無價的,也是無聲的。作為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較為頻繁,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但是,如果不給予學生實際的指引,這種深度的了解也是無用的。為此,班主任要給予學生實際的關懷,尤其是要關注班級中那些有實際困難的學生,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的溫情,滿足他們的心理成長需求。
比如,學困生是班級比較常見的群體,這類學生往往是自身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導致的,但是,部分學困生自身愿意改善當前的狀態,卻又擔心教師或同學遠離之。為此,班主任要關注這部分學生并給他們指導,給他們指引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班主任甚至可以讓班級學習優秀的學生實施“幫扶”活動,讓學習優秀的學生多與學困生互動,讓他們交流學習方法和解題方式等。在班主任的關注和引導下,學習困難的學生就會逐漸樹立信心,最終取得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學生是國家的未來,班主任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指路人。班主任的教育責任是重大的,班主任要避免采用指令或理論灌輸的教育方式,而是要給予學生溫情教育。在溫情教育中,學生愿意聽取班主任的引導,愿意與班主任傾訴心聲,愿意從自身努力轉變做起,從而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