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韜 臧靚



摘要: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是學生認知專業知識體系宏觀架構的基礎性課程,在城鄉規劃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文章基于29所高校城鄉規劃專業評估數據,分析其專業導論課設置特征及實踐成效,回顧專業導論課的內容組織、課時時長和后續課程銜接等,并提出改進建議。研究得出:高校城鄉規劃導論課程設置主要受辦學定位影響,研究型大學導論課偏向貫穿整個大學教育,應用型大學的導論課集中設置在第一學年;導論課內容組織上多數學校僅關注原理導引和專業介紹,學科素養、專業學習和職業相關的引導性內容缺項;導論課多采用考試和寫小論文的方式考查學習效果,效果不佳,導論課與后續課程設置銜接不夠好,存在導論課與后續課程內容一致,教學方法接近等問題。研究建議:城鄉規劃導論課在內容組織上應關注職業發展和專業學習能力培養,教學方式應增加辯論、校外調研、演講比賽等方式,在教學內容與方式上應明晰與后續課程的邊界。
關鍵詞:專業導論課;城鄉規劃專業;高等教育;專業評估;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TU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0)05-0075-08
專業導論課是一門基礎性、引領性課程[1],具有培養學生形成專業認知、幫助學生建立專業架構,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功能,是各高校專業課開設的基礎,一般以介紹專業概述、大學生活、學業(職業)規劃和培養方案為主。
對于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目前國內各開設城鄉規劃專業的高?;径荚O置了專業導論課程,但在內容設置上呈現明顯差異性,此次研究針對國內設置城鄉規劃專業的高校進行抽樣調查,選取29所通過城鄉規劃專業評估的高校(通過評估高校共50所)進行相關研究。利用比較研究、文獻研究、相關性研究、邏輯演繹等方法梳理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
一 、專業導論課的相關研究
(一)研究綜述
1.專業導論課研究綜述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清華大學設置建筑結構工程專業概論課程起,我國各高校陸續設置專業導論相關課程,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在開設此類課程的高校中,既有研究型大學、應用研究型大學,又有研究應用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其中不乏高職類專科院校,覆蓋面幾乎涉及所有層次和類別的高校,其中以工科院校居多[1]。
以專業導論為篇名和主題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分別搜索到654篇和488篇文章,且多集中發表在近幾年。這些研究主要就專業導論開設的必要性、開設目標、教學方式與教學評價進行了深入探討。其中,楊曉東認為,專業導論課目前雖有諸多實踐,從實際效果看,依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隨意性和被動性[2]。劉佰合認為,專業導論課程的開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縮短了學生在大學初始階段的“迷茫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表現于外在形式和內在內容兩個層面,尤其是教學內容的重復問題最值得關注[3]。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必要對專業導論課程進行梳理和規范,使其更好地實現開設的意義與價值。
2.我國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研究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同濟大學創辦了我國首個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命名為“城市建設與經營”專業。1956年,清華大學和重慶建筑工程學院以建筑學為學科基礎設立了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同濟大學設立了城市規劃專業[4]。歷經60余年的發展,以同濟大學等老牌規劃院校為首率先設置導論課程,到如今,全國城鄉規劃高?;径荚O置了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目前,我國城鄉規劃專業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教育評估體系和職業標準體系[4]。
目前,專業導論課在我國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育中已有廣泛的實踐,各高校目前大多開設在第1學期,約半數以上的高校設置為1學分,16學時,課程教學內容各有特色,差異較大,授課方式基本以講授為主。顯然,對專業導論課的設置各高校已達成基本共識,但教學內容的多樣化也表明,該課程的教學實踐還處于差異化探索階段。
高等建筑教育
姚宏韜,等 普通高校城鄉規劃本科專業導論課程比較研究
(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及其對專業導論課的需求
“00后”從2018年開始進入大學,在校的碩士研究生也已基本是“95后”的“Z世代”2001年7月中國移動通信的GPRS技術投入試商用標志著手機技術進入2.5G階段,智能手機隨即開始普及。,他們視手機為“私人秘書”,是智能手機的“原住民”。這一代人是移動智能的首批試用者,作為在信息的車輪上長大的一代大學生,專業導論作為學生培養專業興趣、啟發專業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新時代背景對于專業導論課的要求
新時代背景下,教育要根據授課對象而定。如今高等教育已進入普及化階段,這意味著大學教育不再是過去的“精英教育”。教書服務于育人,培養服務于成長,發展服務于學生。以學生為中心,要讓學生忙而不亂才是設置課程導向的目的之一。
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OBE)的反向設計原則,要求重點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設計的價值觀或其他情感因素,而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獲取。許多高校梳理課程與培養目標、畢業要求達成度之間的關系,從而制定課程教學大綱,以期每門課程都要對能力目標的實現有實際貢獻。專業導論課程對于本科課程來說起到了關鍵性的引領作用,既讓學生了解了專業人才培養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要求,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自主學習、研究對于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針對城鄉規劃專業多學科融合的特點,專業導論課更應該幫助學生梳理城鄉規劃學科歷史發展以及體系脈絡,讓學生對城鄉規劃學知識體系的宏觀架構形成認知,以便日后開展更加復雜的專業知識學習[5]。
二、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設置
經課程篩選、各高校課程設置比較分析、課程要素相關性分析后,篩選出開課學期、開課學分兩項課程設置要素。
(一)開課學期
1.設置方式
經統計,樣本高校中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開課以第一學期為主,占到了66%;第二學期開設該課程的占比24%;第三學期占比10%。導論課程設課持續學期以1學期為主,占比86%;設課超過1學期的高校占比14%。
2.開課學期設置受高校辦學定位影響
通過圖1可以看出,導論課開課學期設置與高校辦學定位之間存在相關性,人才培養越偏向研究型的高校,專業導論類課程學期分布相對均衡;人才培養越偏向應用型,專業導論類課程設置越前置。
由于設課學期超過1學期的樣本案例較少,因此以設課超過1學期的高校樣本作為特例加以分析說明。
(1)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作為研究型大學,在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內容中設置了人居環境科學思維引導課程和城鄉規劃概論課程,為了普及建筑大類學科知識和城鄉規劃專業知識,導論課程設置時間較長。
(2)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設置人居環境科學導論課程,由于武漢大學是大類招生,因此在設置導論課程時分為學科類導論和專業導論兩種,分別在第一二學期開設。
(3)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定位為研究型大學,在設置專業導論課程中同樣采用了學科普及類的人居環境科學課程和城市規劃原理專業導論課程兩種。
通過分析導論開設時長超過一學期的特例高??梢园l現,導論開設時長超過一學期的高校普遍增加了建筑類普及課程,多以人居環境科學課程形式出現。
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開課學期與設課持續學期受各高校辦學定位影響,呈現辦學定位越偏向應用型大學,其導論課程設置越早;辦學定位越偏研究型大學,其導論課程設置學期分布越趨于平衡,同時持續開設學期也相對更長。
這是由于研究型大學更注重深入研究,對于學科知識的架構和專業整體內容的把控要求更高,因此設置更多科普類的人居環境科學專業導論課程,開課學期相對不受后期設計等課程制約,開課更靈活,開課持續學期更長。相對而言,辦學定位偏向應用型的高校,在高年級會增加技術技能課程,而導論課作為導引課程,必須開設在技術技能課程之前,因此,應用型高校更傾向于更早設置專業導論課程[6]。
(二)課業強度
1.設置方式
經統計,樣本高校中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主要以1、2學分設置為主,占比約82%;其余高校設置0.5、1.5學分,專業導論課程學分合計占比約18%。
2.課業強度設置受高校辦學定位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辦學定位偏向于研究型的高校,導論課程學分設置更高;辦學定位偏向應用型的高校,導論課程學分設置更低。
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開課學分設置與高校辦學定位相關。辦學定位高,學分設置更高,反之則相對較低。這是由于研究型高校,在培養目標方面更多的是要培養專業基礎雄厚,專業研究擴展能力強的研究型人才,而城鄉規劃學具有多學科融合的特質,使其知識體系構成復雜,往往需要更高的學分、更多的學時設置才能滿足梳理如此復雜的學科知識脈絡,因此相對于應用型高校,研究型高校的專業導論課程學分設置更高。
三、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組織
(一)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組成
首先剔除無專業導論課程大綱的高校樣本,再剔除不符合城鄉規劃導論課程設置要求的課程樣本(例如部分人居環境社會科學課程),最后將專業導論課程按大綱所設內容進行歸類,主要分為專業介紹類、未來職業引導類、建筑學科類素養普及類、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導引類,以及城鄉規劃設計技能傳授類。
(二)城鄉規劃高校專業課開設內容組織現狀
將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的主要授課內容拆分,得出我國城鄉規劃高校導論課涉及內容主要有專業介紹、學科素養普及、規劃原理課程導引、設計技能訓練、職業普及引導、相關學科(建筑學、風景園林學)知識普及等。
從表1可以看出,只有北京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在專業導論課程中做到了設置職業介紹以及職業發展引導,符合專業導論的辦學目標,其余學?;疽詫I介紹、學科素養培養、原理引導、相關專業普及、設計引導為主,重點傳授專業知識,而不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先行引導。
(三)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的學理研究
高校專業導論課程定位為專業介紹,主要內容為專業概述、大學生活引領、學業(職業)規劃、培養方案介紹等。專業導論課程作為高中基礎教育到專業教育的過渡,應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未來的專業學習有全面系統了解,進而更好地完成學業。
(四)城規專業導論課程內容組織的學理研究
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要兼具規劃專業總論、規劃原理導引、學科素養培養、職業方向引導以及學習能力培養多種屬性,要讓學生掌握規劃專業知識邏輯架構、規劃課程引導入門以及自主學習方法。
如今城鄉規劃專業正處于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和教育內涵發展的大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課程設置應隨著國土空間規劃的發展適度更新。
(1)城鄉規劃導論課程首先要滿足國家針對國土空間規劃發展的新要求,要讓學生理解并梳理城鄉規劃由傳統建筑學背景轉型到國土空間規劃的內在邏輯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2)課程內容設置上應增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地理學相關知識,與后續社會經濟類課程良好對接,同時專業導論課要梳理城鄉規劃學基于建筑學以及地理學發展的脈絡,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城鄉規劃學具有多學科融合的學科特點。
同時,針對未來規劃行業的職業方向,導論課應基于國土空間規劃大背景進行適度調整,要讓學生適應當下職業方向的轉變,引導他們在大學期間做好對未來方向的規劃以及未來職業的準備。
(3)課程組織上應結合課群模式,將總規設計、控規設計、城市設計等空間規劃相關課程組成課群,在課群體系課程中增加國土空間規劃知識普及,在城鄉規劃導論課程內容設置中也要增加對課群與課群之間關系的解讀。
(五)導論課程與后續課程設置的銜接關系
在課程設置方面,目前所調查到的開設有城鄉規劃專業的高校均將導論課設置到了專業課程授課前,這對于發揮城鄉規劃導論課程的引領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課程內容與城鄉規劃學科框架邏輯[6]。
在課程內容組織方面,建議各高校專業導論課程設置要明晰與后續課程的邊界。
對于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調查表明,目前導論課程的設置方式以傳統講授和討論課程為主,而城鄉規劃專業課程的授課方式基本以單純的講課為主。筆者認為,專業導論課程與城鄉規劃專業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可適當創新,增加如辯論賽、演講比賽、繪畫比賽等授課形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的教學方法
從教學方式、作業布置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對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高校導論課程教學方法差異較大,個別高校設置較為突出。
(一)授課方式
大多數設有城鄉規劃專業的高校專業導論課授課方式以講授為主,約占54%,少數高校選擇講授結合討論的方式展開,而其中,也有高校選擇以校外參觀、辯論、演講等形式授課,豐富了導論課程的教學方式,值得借鑒。
(二)課內外教學活動的銜接
針對課后作業,大多數高校選擇讀書報告、調查報告或小論文的的形式,也有學校采取課堂講授與課后作業相結合的方式。
(三)考核方式
大多數高校以考查的形式對課程進行考核,也有少數學校例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沈陽建筑大學、河南城建學院等采取考試的方式。以撰寫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是各高校采取最多的考查方式。
通過分析發現,城鄉規劃導論課程教學方法設置各高校差異性較大,部分學校例如北京工業大學、深圳大學采用辯論或校外調研的方式進行,豐富了課堂形式,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是學習借鑒的榜樣。就考核方式而言,單一的小論文或考試并不能滿足導論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人才培養應更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自學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應增加學生課堂討論部分的考核占比,同時豐富課程考核形式,以達到城鄉規劃專業導論課程開設要求。
六、結語
基于城鄉規劃轉向國土空間規劃的時代大背景下,城鄉規劃人才培養也應該緊跟行業變化,培養真正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各高校應該在空間規劃方面增加在課程教學以及實踐教學方面的投入,實施差異化培養,在專業導論中幫助學生梳理傳統規劃到空間規劃的脈絡,使學生對規劃專業形成宏觀認識,
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專業、建立專業思維架構[7]。
最后,城鄉規劃人才培養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只有人才培養整體性跟進,才能培養出更加適合城鄉規劃行業的專業人才,才能更好地促進城鄉規劃專業發展。參考文獻:
[1]楊光,孟琳,李鳳日,張鵬.基于大類招生背景下的專業導論課程探索[J].智庫時代,2019(33):197,218.
[2]楊曉東, 崔亞新, 劉貴富. 試論高等學校專業導論課的開設[J]. 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 2011(7):16-16.
[3]劉佰合.專業導論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以歷史學專業為例[J].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 36(6):152-154.
[4]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 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 2013.
[5]胡繼飛.專業導論的課程設計與實踐研究[J]. 高教論壇, 2017(6):33-36.
[6]余水妹,戴紅宇.地方高校專業導論課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9(5):26-31.
[7]張衛賓.高校開設專業導論課程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174-17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ndergraduate introduction course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O Hongtao, ZANG Li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P. R. China)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s a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cro structure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leading role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data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in 2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effects of the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reviews the content organization, class duration and follow-up course convergence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iculum setting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university orientation,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tends to run through the whole university education, while tha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mainly set in the first academic year; the content is more about principle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and guiding content related to discipline literacy,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occupation is in lack; examination and writing small papers are oft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effect, but the effect is not goo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and follow-up courses is not good,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consistent content and similar method.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should concer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add debate, off campus research, speech contest, etc., and the boundary with the follow-up courses should be clarified in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Key words: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hig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責任編輯 梁遠華)
修回日期:2010-01-15
作者簡介:
姚宏韜(1956—),男, 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規劃理論與方法、城市人居環境與社區發展、城市與區域發展、小城鎮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E-mail)3776235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