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線上線下親子閱讀的策略,建議教師依照部編版語文新教材推薦閱讀書目,制作閱讀單并與家長分享親子共讀的方法,以閱讀“打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閱讀體驗,以評價激勵調動家長和學生親子閱讀的積極性,實現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學校閱讀與家庭親子閱讀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線上線下 親子閱讀 興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65-0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選擇和子女一起閱讀,使孩子成為終身閱讀的愛書人,是父母給孩子的寶貴禮物。筆者在我校親子閱讀狀況調查中發現,很多家長雖然意識到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引導孩子閱讀,要么不懂得選擇讀物,要么閱讀陪伴時間得不到保障。缺乏有效的指導方法及家庭閱讀環境的親子閱讀,往往難以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為此,筆者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發揮“互聯網+”優勢,嘗試實施線上線下親子閱讀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內外閱讀家校并進,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
一、依托教材,推薦閱讀書目
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中小學校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其中新增“和大人一起讀”“我愛閱讀”“快樂讀書吧”“閱讀策略單元”等欄目。“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旨在帶動家庭閱讀及親子閱讀,實現閱讀的全民化。同時,部編版教材對小學生閱讀的廣度、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強調“整書讀寫教學”和“兒童閱讀指導”的專業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師應依托教材向學生與家長推薦閱讀書目。
如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我校閱讀節活動開展一系列線上閱讀和分享活動。校園閱讀節的線上活動分為“云”推薦、“云”閱讀、“云”展示和“云”評比四大板塊,旨在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興趣和習慣,具體內容設置如下圖所示。
根據課標要求及校園閱讀節活動的設置,筆者給學生推薦課外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讓家長提前購買圖書,并利用假期陪伴孩子閱讀,或是由家長鼓勵孩子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為之后的深入閱讀做準備。一二年級推薦拼音讀物;三四年級重點推薦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等;五六年級則推薦科普讀物、經典名著,如《森林報》、中國四大名著等。這次活動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學生或是自己閱讀,或是與家長共讀一本書,營造了線上線下其樂融融的親子閱讀氛圍。特別是在“云”分享環節,各個家庭或是分享一家三口的經典誦讀視頻,或是一家四口分角色進行繪本表演,還有學生分享一幅幅精美的圖畫、一張張精致的書簽,家長制作記錄親子共讀心得的“美篇”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制作閱讀單,分享閱讀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品質,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線上線下閱讀時,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讀物特點,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主題,并以閱讀單的形式呈現出來,使教師的閱讀指導更加關照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策略、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在設計閱讀單前,筆者先自行閱讀讀物,根據讀物特點梳理出本書的構思布局、人物特點、主題思想、語言風格等,再根據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目的、訓練要求、達成的目標等精心設計閱讀單。如閱讀《電車上的陌生人》時,筆者設定了幾份主題閱讀單:“聚焦情節”“聚焦環境”“聚焦人物”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點自主完成閱讀單。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在網上查找資料,如文章創作的時代背景,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原因、結果,當時世界的格局等。在閱讀單的引導下,學生逐漸掌握了閱讀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可見,教師運用閱讀單推進學生閱讀的進度,使學生借助閱讀單話題豐富閱讀體驗,與伙伴交流展示閱讀成效,感受閱讀的樂趣。
三、閱讀“打卡”,激發閱讀興趣
“打卡”即簽到的意思。在現今網絡浪潮中,人們常常用“打卡”一詞提醒自己戒除某些壞習慣所做出的承諾,或是為了養成某個好習慣而努力。閱讀教學中的“打卡”,即教師為了激勵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進行線上簽到、備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我校各班級建立了微信閱讀群或QQ閱讀群,學生每閱讀一本新書時,教師要求他們在親子共讀時間內進行線上閱讀打卡,如“××同學:P1~11”,這樣教師、家長能夠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的閱讀情況,而讀得慢的學生可以在家長的督促下加快速度,跟上班級閱讀進度。到了中高年級,學生會自己進行閱讀“打卡”,筆者對按時“打卡”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課堂上、家長會上、閱讀群里,筆者常常表揚認真閱讀“打卡”的學生和家長,大大激發了學生和家長閱讀的熱情。
四、交流分享,體驗不一樣的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當學生因親身經歷一些事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就會激發他們分享交流的欲望。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故事創編、親子表演、閱讀沙龍等活動。如讀完《尼克代表我》一書,筆者引導學生續編故事。有的學生和家長一起討論,聯系日常所見、所聞創編精彩的故事。低年級學生完成故事續編后,還可以與父母一起繪制有趣的連環畫,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豐富創意表達。
在親子表演環節,我校2014級5班學生參加校園“六一”兒童節慶祝活動中進行了課本劇表演,家長們出謀劃策,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再確定節目內容、分配角色。學生和家長在多次排練和表演中展示自己的創意,豐厚了故事內容,加上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學生把書讀厚了、閱讀興趣更濃了,與父母的親子關系更為融洽了。
在閱讀沙龍活動中,班級里每閱讀完一本書,教師都會組織一次閱讀分享會。低年級學生主要以講故事、朗讀為主,中高年級學生交流書中印象最深的內容情節、分享作者的寫作方法等,有些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困惑,并在交流中得以解惑。教師組織學生圍繞某個閱讀主題,選定一個固定的時間段進行親子閱讀線上沙龍活動。家長結合生活經驗分享交流,讓閱讀生成更多樣、更豐富,這樣的閱讀交流活動在一定程度促使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加強學生思維的深度。我校還邀請了國內知名作家在線上指導學生閱讀,由作家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等,這樣的引領示范使學生增強了思維深度,拓寬了思維的廣度。
五、評價激勵,調動親子閱讀的積極性
有些家長認為,引導孩子閱讀是學校的事情,家長自身由于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讀,加上缺乏共讀經驗,不知如何與孩子共讀。對此,我校組織家長講座、鼓勵家長親身實踐等,以更新家長的觀念,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閱讀觀;還可以采取多講、多示范的方法,幫助家長對孩子進行指導,逐步提高家長進行親子共讀的能力。每學期開始時,我校為每個家庭精心設計一份家庭閱讀反饋表,調動家長參與親子閱讀的積極性。期末除了評比“悅讀之星”“悅讀班級”以外,還評比“悅讀家庭”,而評上“悅讀家庭”的家庭,在周一晨會上由家長與孩子一起上臺領獎。家長在親子閱讀活動中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以榜樣的力量刺激部分不夠重視親子共讀的家庭,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親子閱讀中。此外,我校還舉辦親子閱讀故事比賽等活動,讓家長從活動中發現孩子在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從而堅定了親子共讀的信心和決心。
“走萬里路,讀萬卷書”是我校的學風,我校積極推進閱讀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家長開展親子閱讀,讓家長成為閱讀的助力者,促進學生愛讀、樂讀、喜分享,使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家長和孩子享受讀書的快樂與幸福,相伴共讀、書香潤德。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寧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書潤鳳翔 謙謙君子——用悅讀浸潤學校君子文化建設的研究”(立項編號:2017B08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俊(1972— ),女,湖北武漢人,一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