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為例,論述利用互聯網和微課的優勢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提出利用互聯網和微課在課前、課中、課后開展預習、突破教學難點、課后總結和課后學習等教學建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 微課 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 《飛向藍天的恐龍》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7-0089-03
“微課”是運用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制作的以短小視頻(5~10分鐘)為核心的教學課件,是對教學知識中某個知識點的簡化突出和直觀展示。“微課”以其時間短小、內容精悍、直觀生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和新的視角。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將互聯網與微課相結合,開展“微”預習,創設“微”情境,巧用“微”片段,展開“微”拓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是以“自然的奧秘,科技的精彩”為人文主題的科普散文,主要向讀者介紹科學家們根據研究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后裔,并為證明這一假說而展示一些證據和演化過程的推理,揭示出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科普類散文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如何讓科普課教學變得生動而精彩呢?筆者認為,互聯網與微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課前“微”預習,讓預習更深入
預習,是學生在上課前必須做的功課之一。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的課前預習可以讓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好關于預習的微課,及時通過互聯網平臺傳送給學生,能讓學生的預習更深入、更有指導性。
在執教《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前,為了學生的預習不單調、不枯燥,筆者制作了課前預習微課。微課內容不僅有以恐龍圖片為背景圖的配音課文朗讀,還有多個預習任務卡。為了讓學生高效地完成預習任務,筆者及時通過班級QQ群等互聯網平臺把預習任務卡發給學生。(如圖1)
“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因此在設計微課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還要在微課末尾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提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預習更有方向性。(如圖2)
以微課為媒介,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樣的預習,不僅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中“微”介入,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課堂教學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過程。如何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如何讓課堂教學更精彩更有效率,是一線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微課時間短小、內容精悍、直觀生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創設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一)創設“微”情境導入教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能抓住學生眼球的課前導入無疑是良好課堂教學的開始,它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執教《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時,筆者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恐龍與鳥類”的微課,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這個微課不僅向學生介紹了“恐龍”名字的由來,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圖文聲像并茂的課前導入,很自然地引出課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如圖3)
(二)利用“微”片段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盡快掌握課程內容是體現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指標。微課具有靈活短小、針對性強的特點,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微課為學生講述課程教學難點,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它按時間順序向讀者介紹了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時間,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的演化過程。理解并復述恐龍演化成鳥兒的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之一。如何讓學生記住恐龍演化的時間、進化事件和恐龍這一時段的形態特點呢?筆者為此教學難點制作了圖文聲像并茂的微課。(如圖4)
(三)借助“微”回放總結課文
“鳳頭豹尾”是用來形容寫文章的,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也應如此,有了精彩的開頭,也需要有一個精彩的結尾相呼應。在課堂結尾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回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對整堂課的內容進行再次梳理,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以下是筆者在執教《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時制作的課尾微課。(如圖5)
可見,微課不僅可以用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給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可以用它針對性強的特點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還可以在課堂末尾回放教學重點、總結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記憶,從而達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教學過程更精彩的目的。
三、課后“微”拓展,讓學生課后學習更精彩
“拓”是開辟新的領域,“展”是展開、發展,“拓展”顧名思義就是開辟新領域、發展新自我的意思。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后拓展延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學生在拓展中有跨學科學習的意識,豐富知識積累,又要求學生將所學的課內知識內化為能力,提高綜合能力。教師可以結合互聯網和微課的優勢,為小學語文課后拓展開辟新的思路和發展空間。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探索恐龍世界,了解恐龍演化的過程,筆者專門制作了《飛向藍天的恐龍》拓展微課,并通過互聯網平臺發給學生課后觀看。微課不僅介紹恐龍的進化過程,讓學生了解恐龍龐大的家族,還讓學生通過微課的提示,在課后擔任“小小解說員”,向家人講解恐龍演化的過程。(如圖6)
課后拓展微課從另一個角度講述了恐龍的進化過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學生通過擔任恐龍知識“小小解說員”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互聯網+微課”為小學語文教學開辟了新的教學形態,讓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和微課的優勢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預習,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豐富知識積累,從而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出彩。
作者簡介:藍慶艷(1970— ),女,大學專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