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艷
摘 要:我國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西方文化和社會不良思想不斷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之中,導致大學生思想的復雜化,迫切需要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發展。由于社會經濟的變化,需要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適應社會經濟變化所帶來的改變,從而體現出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多元融合的新型思政教育模式成為大勢所趨。所以,在多元融合的視域下,高職的思政工作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也要跟隨社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最大價值。
關鍵詞:多元融合;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思想道德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270
在多元融合的視域下,高職思政工作更加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參與的主體也由原來的師生,變成了高職院校的全體人員,甚至是社會和家庭的介入,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呈現了多元融合的發展趨勢。在新的形式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改革成為工作重點,需要傳統思政教育做出徹底的轉變,從工作觀念到工作方式,以及活動的開展形式,都要符合多元融合對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從而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1 多元融合視域下思政教育工作的特征
1)學科知識交叉的特性。為了解決西方文化滲透,對大學生思想上的沖擊,思政教育要融入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社會學科等,與多個學科知識交叉,使得思政教育內容更加的豐滿,應用各個學科的理論,增強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充分利用各個學科豐富的思想和內涵,跟隨其發展進程,汲取新的文化資源,填補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最新的知識理論,構造思政教育的工作體系,通過多個學科知識的交叉,完善自身建設,增強自身的思想深度,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廣泛的特性。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不在局限于教師和學生,需要高職院校所有人員的參與,使用社交網絡構建一個思政教育群組,將全校人員加入到交流群中,群中的每位成員都是思政教育的參與人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處于一個群組之中,使各參與主體之間應用社交平臺進行平等對話和交流,集體性的思政教育,促使教育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延伸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而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社交網絡的運用,使得思政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社會時代的變遷,需要高職思政教育做出相應的改變,除了關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只有具備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才可應用思想道德知識進行自身的建設。高職需要完善思政教育組織結構的建設,以校長為組長,各專業的教學主任做為小組成員,遵循國家政策和黨組織的指示,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學情,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管理體系,為思政工作的開展,做好上層建筑,全面指導高職思政工作的開展,確保工作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3)全程育人的特征。思政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從學生踏入高職院校開始直至畢業,采取全過程的思政教育,體現出高職院校教書育人的特色,將思政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與學生的大學生活相結合,在每一環節,都需高職院校精心設計思政教育內容。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采取線下主導,線上輔助的教學模式,形成教學上的互補,強化思政工作的質量,利用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結合線下面對面的教學優勢,促進思政教學的開展。利用移動通信的優勢,建立思政教育微信群,將思政教育的參與者集中到一起,形成對高職思政教育的整體掌控,使高職思政教育花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工作價值。
2 多元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對策
1)思政教育工作觀念需要作出改變。重新審視傳統思政教育的不足,以及在新時期,傳統思政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從高職院校自身開始做起,認清多元融合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堅定思政教育改革的決心,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初心,轉變思政工作觀念,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發展。充分考慮思政工作對多元融合的需求,與高職教育理念進行有機的融合,針對學生之間的思想差異,開展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應用多元融合的思想觀念,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工作契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改變學生的不良思想觀念,實現思政教育的價值。思政工作者,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要提升自身的多元文化技能,為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建立符合高職教育需求的思政教育工作機制。在開展思政教育之前,需要對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現狀進行全面的了解,使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針對性的調查,調查的對象是高職院校的所有人員,為了增強調查的質量,可以針對性的選擇一些調查對象,以訪談的形式,了解其對高職思政工作的看法,以及發表自身的意見,深入調查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現狀,探尋問題的根源,對思政工作進行徹底的審視,從而制定出符合高職思政教育需要的工作機制,對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進行調整,以適應多元融合的思政教育工作。
3)認清思政工作復雜多樣的現實。在社會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滲透、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再加上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使得學生的思想更加的復雜化,高職院校要認清思政工作復雜多樣的現實,以凈化學生的思想為目標,高度重視思政教育的多元融合,高質量的完成思政教育任務,為社會培養政治素養過硬的有用人才。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落實,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思政教育為導向,積極開展思政教育活動。為了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思政工作者需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比如,借助網絡進行科普和宣講,組織觀看愛國電影,成立音樂社團、演講社團、文學社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堅定不移的圍繞思政工作開展教育活動,圓滿完成思政教育目標。
4)開闊思政教育的視野。思政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其貫穿了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影響較大,思政工作要具有全局觀,對參與的主體負責,除了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也要從思政教育的大局入手,視野要開闊,工作計劃要長遠,方可實現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目前高職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長效機制,工作視野較為狹窄,導致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受到影響,思政工作不是出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需從問題的根源入手,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的挖掘,找出最深層次的原因,才可進行根治。從目前來看,影響學生思想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復雜多元化時代,對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網絡中充斥的不良思想和不當言論,對于涉世不深的高職學生來說,會產生思想認知上的錯誤,所以,高職思政工作要從學生思想的實際入手,拓寬視野,不局限于學生自身的思政教育,要放眼學生的周圍,從網絡、校園環境,甚至是家庭和社會入手,與相關群體建立合作,融入與之相關的利益主體,促進思政教育多元融合的應用和發展。
3 結語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模式是經過長期工作積累,逐漸形成具有高職院校教育特色的觀點和思想,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需要高職學校進行自我審視,對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重新的梳理,以適應多元融合視域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要認識到社會智能化、現代化的發展,以及在此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對思政工作進行多元化的融合,將思政工作涉及的參與主體,集中到一個社交網絡中,改變原有的思政工作觀念,開闊思政教育的眼界,建立思政工作的長效機制,實現思政教育工作貫穿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辜雅,徐瑞鐘.淺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協同與聯動融合機制[J].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6.
[2]石利琴.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思政德智融合路徑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8,(17):138-140.
[3]宋克勇,張浩,欒麗華.立德樹人背景下多元主體參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發展對策建議[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