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琦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學校是立德樹人的地方,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總書記在參觀南開大學時提出的,并且總書記在不同的會議中也多次提出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只有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才,國家才能繁榮昌盛,永久不衰。各獨立學院應不斷推進“四個回歸”,使老師回歸教書育人的本分,學生回歸吃苦耐勞、勤奮上進的初心,為自己、為社會、甚至為我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要高度重視獨立學院師德師風的建設。
(一)嚴謹的教風建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思想教育,更關鍵的是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可以說,嚴謹的教風建設是學風建設的基礎,教師應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在學生的成長成才道路上留下最美好的印記。
(二)健全的教學設施。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高校運用互聯網去解決學生學習的各種問題,甚至有的高校還建設了智慧校園、一體化課堂等設施。所以說,多媒體等教學設施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教學設施就像是教師的左右手,幫教師得心應手的解決問題,還能豐富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三)巧妙的學習方法。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利用好的學習方法,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能使學習更快更好地完成,從而有更多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鍛煉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生動的課程建設。課程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的培養。學生大都不喜歡教師上課照本宣科,只講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沒有實質性的互動,而生動的課程設計最能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多溝通、多交流、多討論,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潛力,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五)完善的服務體系。教育是在愛的呵護下形成的。獨立院校應該在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的情況下,同時引進一些教育引導、心理健康講座、考研考公研討會等服務,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在面對困難時不拋棄、不放棄,持續堅持的心理素質。這些能力對獨立院校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會是至關重要的。
(一)進行師德師風教育,發揮教師的核心作用
好的師德師風對學風建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首先,要對教師進行全方面教育,加強教師對本職工作的認識,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從而加強教師對待工作的負責態度和教學質量。其次,加強教師的素質培養,并且教師們可以各自組成團隊,共同研討,不斷改進教學方案,促使共同進步。最后,要對獨立院校的教師實施嚴格的獎懲機制,根據教師的教學成果給予不同的獎勵和懲罰,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二)建立完善的教學設施,打造校園文化。獨立院校可以借鑒其他高校的處理方法,引進更先進的教學設施,替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之間或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加深彼此之間的關系。而且課堂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會變得更加生動多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好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回歸常識。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學習這個專業的意義和好處,讓學生充分認識這個專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把時間和精力多放在學習上。同時,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對比改進,從而形成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健全課程建設,真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課程建設在獨立院校的地位不言而喻。一是要建立適合的教學評價機制,讓學生們真正能根據內心的想法選出相對來說好的或不足的課程,對教學課程給出最客觀的評價;二是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從小抓起,慢慢擴大范圍,從小改進,慢慢形成一個系統完善的課程建設體制。
(五)創新服務體系,給學生營造美好體驗。學生需要的不僅是學術上的滿足,還需要好的服務加以支撐。首先,獨立院校可以建立問題機制,或者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話題等APP 軟件及時準確的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管理教育水平;其次,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考研和考公咨詢會、福利晚會等,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有利于學生身心更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師德師風建設要切實落實“四個回歸”,引導教師回歸本心,學生回歸初心,爭取不辱使命,不負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