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欣欣
(安順市西秀區舊州中學,貴州 安順 561000)
在我國,由于各種各樣歷史、現實原因的影響和限制,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十分巨大,這個差距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十分明顯,教育領域亦不例外。特別是對于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來說,由于各種資源和素材的欠缺使得整個口語教學變得“支離破碎”,學生在課堂上“一頭霧水”,而教師在課堂上費心費力,但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遲遲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如何解決農村高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偏低的問題成為了每個業界人士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縱觀現如今的農村高中英語教學現狀,雖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探尋和摸索怎樣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個好的口語學習環節和氛圍,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最終呈現出來的口語教學效果不能盡如人意,綜合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口語學習的氛圍和環境較為薄弱。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實踐應用是其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與城市高中學生相比,農村高中學生的口語學習環境和氛圍都顯得十分的薄弱,僅僅只是通過幾堂課的時間就想學好口語顯然是不現實且不切實際的。口語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浸入式的學習過程,“磨耳朵”的過程十分重要。但是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正是缺少這種模式,口語教學也僅僅只是通過課堂幾十分鐘的教學就算完成了。試想一想,英語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母語,又加之缺乏相應的環境和氛圍,那么農村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偏低的問題自然是一直存在的。
第二,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與城市教師相比,農村高中英語教師的素質存在著參差不齊的現象。有的農村高中教師并非專業的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他們英語口語能力與水平本身就有待提升,其開展的相應口語教學活動就自然也是效果一般。有的教師存在著發音不準的問題;有的教師開展口語教學的方法過于的老套,總之就是教師自身素質的限制讓整個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呈現出十分“低迷”的狀態,有的教師就算是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能開展好整個口語教學活動,且過程十分的費力不討好。
第三,農村學校缺乏相應的英語口語教學軟件和硬件設施設備。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領域中各種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也是層出不窮,有增無減。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能夠讓整個教學活動呈現出耳目一新的全新狀態,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和推動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其各種技術資源和素材的缺乏現象十分明顯。不少的學校就連最基本的多媒體設備都沒有,就更別說一些新型的電子白板等教輔工具。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的難度一直以來都是有目共睹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農村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亦是如此。沒有足夠的教學技術支撐,整個口語教學逐漸陷入了“一塘死水”之中,學生的口語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漸漸熄滅,最終變得沒有了色彩和火花。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亦是如此。特別是對農村學生來說,本身就對英語口語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要想提升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興趣的提升首當其沖。高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十分的感性,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則會充滿干勁,相反則完全的“不理不睬”。農村高中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就薄弱,根本不敢開口講英語。針對于這種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模式加以改進。教師可以結合每堂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一個名為“我來說一說”的課堂三分鐘活動。這個課堂三分鐘的活動看上去似乎不起眼,但是只要教師堅持下去,最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勢必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顯著提升,這一點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例如:今天的英語課教學內容為《music》這一單元的內容,學生就可以針對于這個主題進行一個“我最喜歡英語類型”的口語課前練習。這種形式多樣的口語練習活動既能有效活躍氣氛,又能提升口語水平,不可不謂一舉兩得。
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偏低的問題一直都存在著,教師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從教學方式和方法上做一些改變和調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一些直觀且富有趣味性教輔工具的使用筆者認為十分必要。雖然農村學校可能會存在著“缺衣少食”的尷尬局面,但是教師只要善于挖掘,就一定能夠找到口語教學的“最佳打開模式”。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也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特點,教師可以從鄉土文化出發,深入挖掘蘊含在大自然中的各種英口語教學資源和素材,讓學生更加立體且直觀的進行口語練習,并逐漸拉近自己與口語表達之間的距離。其次,一些諸如角色扮演、情景劇表演的模式都是教師可以在口語訓練中采取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能夠讓整個課堂氛圍活躍起來,也能讓農村學生原本緊繃的神經漸漸放松下來,當口語表達變成一件輕松愉悅的事情之后,表達能力的提升就不再是一件難于登天的事情了。
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過程十分復雜且系統,每一個農村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沉下心來,一點一滴的下工夫,通過逐步的努力提升學生的口語能力,讓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最終成為一個十分利落的“口語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