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惠
(湖南省郴州技師學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對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利用網絡媒介因勢利導,將互聯網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以激活學生的德育素養、構建師生交流橋梁、創造學習氛圍等,這也是當今班主任亟待解決的難題。
從調查得知,手機是學生使用率最高的一種網絡媒介,學生通過手機借助于網絡平臺實現了“睜眼看世界”的“夢想”。然而,網上信息良莠不齊,可謂“一半是鮮花,一半是陷阱”,各種色情、暴力、封建迷信、反動論調的信息大量存在。技校學生的年齡普遍在16~18歲之間,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與波動期,他們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對一些庸俗腐朽的思想觀念深信不疑,對豐富多彩、自由自在的虛擬世界欲罷不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班級開展的德育活動過于單調無聊和幼稚,繼而產生抵觸和逃避心理,給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困境。
由調查得知,手機占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深刻影響著學生的日常生活,筆者在看自習及晚自習的班級中也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在低頭玩手機。雖然智能手機能給學生帶來更廣闊的知識面和更多元的信息,有利于創新思維和獨立意識的培養,但不可否認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一是帶來“一人玩手機,全班玩手機”的輻射效應,影響班級學習氛圍;二是容易形成手機攀比之風,弱化班級核心文化;三是有些同學使用微信、QQ等隨心所欲的發表一些主觀編造或偏激的信息,使一些紀律意識淡薄的同學思維變得簡單極端,對班主任的正面教育不屑一顧,集體榮譽感淡漠,不利于班級凝聚力的形成。
很多學校的班主任都是在傳統的社會形態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生活方式簡樸,生活觀念正統,他們所掌握的網絡知識相對滯后,不能跟上時代的變化,面對不斷更新的網絡信息技術,既感好奇又因為難以理解和掌握而顯得無奈。在處理學生網絡棘手事件時,他們往往采用傳統的管理方法:先圍堵以牢牢控制班級輿論陣地,再逐步處理以維護學校、班級和學生的整體利益。然而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班主任在信息上占有“一統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學生掌握的信息甚至超越了老師,顯然這種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給班主任德育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而技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兩個:一是校內網站,二是校外各大網站。因此,要凈化學生上網環境,需從這兩個源頭抓起,具體可采取“三步走”的辦法。一是社會相關部門應發揮監督管理作用,積極創新,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凈化網絡環境,比如設立舉報電話、開發新的垃圾信息過濾軟件等。二是要求學校加強校內網站建設,培養選拔一支高覺悟、懂學生、熟練操作網絡技術的工作隊伍,豐富校內網站內容,為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開展助力。三是班主任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如利用班級微信群和QQ群搭建師生交流平臺時,應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發布庸俗信息、擾亂班風的不文明行為嚴厲打擊。適時與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主動做好學生疏導工作,對各種違紀現象和不文明行為盡可能“扼殺在搖籃中”,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輿論氛圍,構建生態文明的班級文化。
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技校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水平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再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管理學生顯然已不可能。對于德育理念和方法,關鍵是創新。第一,創新德育內容。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豐富性、生動性、迅速性的特點,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改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調和陳舊的現狀,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多樣化的素材。班主任可利用這些素材營造出輕松的教育情境,把許多枯燥、抽象的教育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直觀教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創新德育形式。可以借助各種即時通訊工具進行溝通,也可以利用論壇、QQ、微博等網絡交流平臺,推動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發展,實現教育手段多樣化、現代化。也可以充分發揮學校網絡平臺的功能,開展主題討論、專題聊天、網上訪談等活動,增強多向互動,以互動式、體驗式、引導式、滲透式等方法開展教育,實現德育工作方式的轉變。
關于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引起了各大技工院校的關注,部分學校采取嚴厲禁止使用手機的做法,但收效甚微。筆者認為,對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問題,班主任可從課余時段和上課時段兩大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宗旨是以引導疏通為主,適當懲罰為輔。第一,課余時段,可以給學生提供上網的便利條件,讓學生獲得尊嚴感和認同感,這樣更有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但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合理分配時間,對沉迷手機的同學可適當給予懲罰。第二,上課時段,可構建新型“無手機課堂模式”。即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手機的互動性、開放性、多元性、即時性特點,讓課堂教學更出彩,使學生轉變使用手機的目的和習慣,把它作為一學習工具來使用,這樣既能充分合理的將手機利用起來,又可以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的陋習。實施過程中,可制定相應的課堂手機使用制度,如手機放置于課桌左上角,需要查找資料時方可使用,或授課完畢后方可玩手機等等。并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讓學生養成上課不玩手機的良好習慣,拒做“低頭族”。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使技校班主任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只要我們客觀認清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種種困境,順應“互聯網+”的時代特點,創新班主任德育方法,抓住新時代技校生的心理和思想特征,將互聯網和現實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我們就一定能夠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戰役中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